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大灣區社會組織齊聚南沙 按下合力建設生態文明啟動鍵

2023-06-07
来源:香港商報網

    6月6日,一排排木欖、桐花、欖李樹苗在萬頃沙鎮紅樹林生物多樣性示範點被種下。正值2023年六五環境日,一批大灣區社會組織代表齊聚廣州南沙,組建「生態文明建設專項工作組」,按下合力深化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啟動鍵。

    當日上午,「凝聚大灣區經驗,講好生態文明建設故事」廣州大灣區社會組織合作發展中心生態文明建設專項工作組成立發布會在廣州南沙召開。

    此次發布會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廣州市南沙區民政局指導,廣州大灣區社會組織合作發展中心主辦,廣州市海洋雙碳研究會、粵港澳大灣區(南沙)社會組織合作創新基地承辦,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人民政府等單位協辦。

    合眾之力:大灣區社會組織搭建生態文明建設合作平台

    據悉,本次發布會上成立的「生態文明建設專項工作組」是廣州大灣區社會組織合作發展中心設立的首個專項工作組,旨在匯聚大灣區生態環境行業內的社會組織、專業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力量,發揮專業優勢,落實落細《南沙方案》中「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的重要任務。其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擔任專項工作組組長單位,並與廣州大灣區社會組織合作發展中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此外,澳門自然生態研究學會、廣東省低碳產業技術協會、廣州法澤社區公益基金會擔任副組長單位,廣州市海洋雙碳研究會擔任秘書長單位。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負責人表示,作為一家全國性的社會組織,研究與促進會將積極推動完善大灣區社會組織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機制,與專項工作組一同助力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

    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謝志斌表示,該專項工作組的成立,為廣州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搭建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平台。期待廣州社會組織勇於擔當,紮實推進廣州與大灣區城市生態環境類社會組織的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

    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劉小潼表示,生態文明建設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而社會組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期待該專項工作組能夠更好地整合社會資源,加強跨界合作,立足南沙,面向國際,講好大灣區和南沙生態文明建設故事。

    「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都需要以項目為驅動,我希望生態文明建設專項工作組成立後,能圍繞我們南沙區以及大灣區一些重要的生態環境保護議題,比如說紅樹林的生態保護、環境教育、自然教育,甚至濱海濕地的保護等一系列議題為核心,推動一些實質的項目落地。」廣州大灣區社會組織合作發展中心副理事長兼總幹事胡小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

    在南沙工作的香港青年殷藝菁表示,在加入生態文明建設的隊伍後,她從自己做起,參與環保的工作,主動對垃圾進行分類、去海邊和沙灘撿垃圾。她還提到,建設生態文明,最關鍵是要教育下一代注重環保,保護海洋和生態環境。「在南沙這裏有很多港澳青年都喜歡參與公益活動,我們平時都會組織去參加義工和環境保護活動。」殷藝菁說。

3.jpg

紅樹林(何嘉敏攝)

4.jpg

紅樹種植體驗活動(主辦方供圖)

    「紅」「綠」並重: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南沙故事

    南沙地理位置優勢得天獨厚,全區海岸線106.73千米、海域面積351.57平方千米,生態稟賦優越,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陣地。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紅樹林的保護和修復力度。南沙區是廣州市紅樹林分布面積最大的區域,總面積約為198.18公頃。其中,萬頃沙鎮的紅樹林資源最為豐富,為南沙區紅樹林主要分布區。

    在紅樹林保護修復的基礎上,萬頃沙鎮依託當地資源優勢、積極培育「紅樹林+生態產業」新發展模式,將紅樹林保護與周邊生態養殖、生態旅遊和科普教育等相關綠色產業建設相結合,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也讓紅樹林變成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金樹林」。

2.jpg

「紅樹林保護公益服務基地」正式揭牌(主辦方供圖)

    專項工作組發布會結束後,參會人員一行前往南沙區萬頃沙鎮的紅樹林生物多樣性示範點,對位於洪奇瀝水道的紅樹林進行了實地考察。隨後,在參會人員的共同見證下,「紅樹林保護公益服務基地」正式揭牌。該基地位於十四涌附近海域,由萬頃沙鎮人民政府在今年5月份開始建設,本次營造的紅樹林總面積約為12畝,超過6種本地紅樹品種,有木欖、桐花、欖李、玉蕊、銀葉樹等樹種。(記者 賴小青 何嘉敏)

    頂圖: 領導、大灣區社會組織代表合影(主辦方供圖)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