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歙縣的徽州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與發展動力。」7月19日,紀念黃賓虹誕辰158周年傳承展——黃努衛個人畫展全國巡展歙縣首展活動在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啟動。此間,歙縣縣委書記汪凱宣布畫展啟動並表示,黃賓虹作為中國山水畫的一代宗師,是新安畫派和徽文化表現的傑出代表,這次黃努衛個人畫展在歙縣啟動,為縣委縣政府推動徽州優秀傳統文化「雙創」提供了力量。
作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國禮畫家,黃努衛多年來致力於傳承弘揚黃賓虹文化精神,創作出了大量為人稱道的優秀作品。此次畫展,共集中展出黃努衛近幾年的精品力作200多幅。活動中,黃努衛向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捐贈代表畫作。
被新安山水和徽州文化滋養
在新安大好山水和徽州燦爛文化的滋養下,歙縣藝術人才代不乏人。「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黃賓虹(1865-1955),祖籍歙縣鄭村鎮潭渡村。
山如畫、水如詩、橋如歌,故鄉對黃賓虹是一種怎樣的影響?梳理其人生軌跡:1886年應縣試,補廩貢生,問業於同縣學者汪宗沂;1890年父親經商失敗,全家自金華遷回潭渡,黃賓虹協助父親製造徽墨謀生;1894年父親去世,居喪期間黃賓虹讀書作畫不倦,更關心民族、國家的命運。1900年原擬動身北上,因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中止,遂游黃山、九華山。1905年在歙縣新安中學堂教書後移居上海。黃賓虹斷斷續續在潭渡村生活了近30年。
這30年也是黃賓虹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光,他的黃金時代都留給了這片熱土。
從上海書畫社編印的《黃賓虹全集》來看,他一生至少曾兩次創作歙西潭渡村的同題作品:一次是1915年他擔任上海《時報》編輯時創作的《潭渡圖》,另一次是1949年他憑記憶創作的《潭渡村圖》,此時他已步入人生暮年。回顧一生的顛沛流離,黃賓虹在畫上跋詩題記:「豐溪縈帶黃潭上,德澤常蔭載口碑。瞻望東山雲再出,萬方草木雨華滋。」他依然描繪着故鄉青山綠水、霧色迷離的景象……
有資料說黃賓虹一生九上黃山。他生平最後一件作品《黃山湯口》,描述了山巒清秀的黃山風景,山、樹、水、屋,情義真切地表達了他對家鄉的眷念之心……
讓世界級名人與古城交相輝映
賓虹先生曾說「莫辜負新安大好山水」。作為賓虹故里,歙縣更為有黃賓虹這位藝術巨匠而自豪,一直致力於繼承和弘揚黃賓虹藝術精神。1987年,位於潭渡村三門廳的黃賓虹故居經修葺對外開放,黃賓虹親屬捐贈其晚年所作山水立軸一幅、兩封手札及部分生前使用的生活、繪畫工具。由此,歙縣黃賓虹紀念館成立,2009年被國家列為免費對外開放單位,2011年被命名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黃賓虹故居則占地657平方米,故居為明清式建築,磚木結構,保留黃賓虹當年生活的房屋及生活情景。正屋樓房三楹,室名「賓虹草堂、石芝閣、冰上鴻飛館」,無不與故鄉潭渡深切牽連。
當前,歙縣充分發揮黃賓虹名人效應,加大對黃賓虹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利用,講好賓虹故事,打響賓虹故里品牌。
據了解,在打響賓虹故里品牌的工作中,歙縣選擇名人故居開展陳列展覽,利用徽州古城內打箍井街上的省保單位方士載宅,建成黃賓虹紀念館新館,使之成為宣傳教育的重要文化陣地。此外,歙縣還強化宣傳推廣,推送黃賓虹數字化資料、發布文物徵集公告,做到線上、線下齊發力。
爭取文物專項資金、改善賓虹故居風貌現狀、加快項目推進、發布新安畫派和賓虹名人故居主題游徑;實施故居展陳提升項目,打造紀念館特色夜遊活動……歙縣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整體思路,圍繞賓虹故里打造,探索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活化利用新模式、新路徑,讓世界級名人與千年徽州古城交相輝映。
「徽文化是距離當代中國最短路程的古代文明,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緻標本。」此前,歙縣縣委書記汪凱主持召開徽文化保護傳承發展工作座談會·新安夜話,強調要將「學成派、藝成海、術成流、商成幫」的徽文化特質,在歙縣的城市肌理中逐漸還原。(記者 吳敏 供圖 中共歙縣縣委宣傳部 黃山市歙州農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