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中华大地

深圳水文化大講堂開講

2023-09-18
来源:香港商報網

    近來,深圳市民對暴雨等極端天氣關注度高漲。

    為提升市民對極端天氣的防災減災意識,9月16日下午與9月17日上午,由深圳市深圳河灣流域管理中心主辦的深圳水文化大講堂在梅林水庫水情教育展廳二樓舉辦了兩場科普活動,並特邀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蘇波為主講嘉賓,就城市特大暴雨來襲,市民應如何防範進行科普。

    活動現場,蘇波從城市特大暴雨的影響、特徵與成因以及城市的防禦措施、市民該如何應對等三個方面展開精彩講解。

2002.jpg

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蘇波為主講嘉賓

    蘇波指出,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近年來,極端天氣事件呈現趨多、趨頻、趨強、趨廣態勢,暴雨洪澇乾旱等災害的突發性、極端性、反常性越來越明顯。加強極端天氣防禦措施科普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城市特大暴雨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具有什麼樣的特徵?成因又是什麼?

    蘇波說,人員傷亡是暴雨洪澇危害最大的影響。據統計,2021年,全國洪澇災害受災人口5901萬人,因災死亡失蹤590人,其中山洪在因災死亡失蹤中佔比大,約為60%~70%。

    此外,暴雨洪澇災害會造成住宅、公共設施、商業建築、交通工具及建築內財產等固定資產損失。城市暴雨洪澇災害則會損壞城市交通、供水、供電、供氣系統以及通訊、網絡系統等重要系統,特別是地鐵、隧道等地下空間成為高風險區。

2003.png

市民踴躍提問

    面對城市特大暴雨,市民最關心哪些科學防禦措施?

    蘇波介紹說,城市暴雨洪澇防禦體系包括工程防禦體系和非工程防禦體系兩部分,其中工程防禦體系包括源頭減排設施、排水管渠設施、排澇除險設施等。

    活動現場,蘇波還給市民科普了新時代防災減災救災新理念:兩個堅持,三個轉變。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

    除此之外,知風險是前提,要提前知道主要風險點,關注天氣預報與應急響應,如非必要儘量不要出門。

    什麼樣的降雨量才能稱之為特大暴雨?

    城市內澇形成的原因又有哪些?

    行車路上,如遇大暴雨該怎麼應對?

    在活動最後的提問環節,市民踴躍提問,互動積極,針對大家的問題,蘇波均一一進行解答。

2004.png

預警信號

    主要風險點:

    山區。特大暴雨時山區常會發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

    地下空間。雨天要遠離隧道、地下停車場等地下空間。

    出行需謹慎

    步行:遠離建築工地臨時圍牆。

    警惕井蓋,發現漩渦要繞行。

    遠離變壓器,謹防觸電。

    路面積水超過15厘米時不蹚水。

    開車:

    路面積水不超過半個車輪時,放慢車速,謹防發動機進水。

    車輛在涉水行駛過程中熄火,要果斷棄車逃離。

    記者了解到,深圳水文化大講堂是一個面向普通公眾的科普類講座活動。此次推出的兩場科普講座,主題貼近民生,反響熱烈,市民參與度高,再次打響了活動的品牌知名度,獲參與市民的高度好評。(記者 余麗齡 來源 深圳市水務局)

頂圖:深圳水文化大講堂總第49期活動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