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水利局副局長王文敏主發布
10月24日上午,江西九江市政府新聞辦、市水利局聯合舉辦「以水利高質量發展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新聞發布會。九江市水利局副局長王文敏,市水利局計財科科長董國松、水資源科負責人陶曉勇,長江幹流江西段崩岸應急治理工程項目部副主任、市水利技術應用中心副主任詹旺林等出席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現場
王文敏介紹,九江是一個水利大市,也是全國重點防洪城市,長江江西段全部在九江境內,岸線長152公里,鄱陽湖在九江境內面積達234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九江,考察長江幹流江西段崩岸應急治理工程。這是對九江水利工作的巨大鼓舞,九江水利人倍感振奮。近年來,九江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於治水興水的重要論述,統籌水災害防治、水資源利用、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更加註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更加突出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生態優先。在近三年全省水利綜合考核中,九江市兩次榮獲設區市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九江市水利局副局長王文敏發布水利高質量發展情況
加快構建現代水網格局
王文敏表示,今年9月4日,九江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全市水利高質量發展大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並講話,水利部長江委、省水利廳領導到會指導,為全市水利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九江正在加快推進長江幹流江西段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鄱陽湖區重點圩堤達標建設等國家、省級骨幹水網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系統謀劃擴建柘林灌區、新建都湖大型灌區等市級骨幹水網重點項目,加快構建現代水網格局。
董國松說,九江市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牢牢把握國家投資政策的「窗口期」,持續深化水利投融資體製改革,利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金融及社會資本投資等多渠道擴大水利建設投資規模,近三年全市水利投資實現跨越式增長,2021年達到29.9億元,2022年達到58億元,2023年度計劃完成投資可超68億元。
九江市政府新聞辦新聞協調負責人胡寧主持發布會
成功入選全省第一批水網建設先行市
九江市政府部署實施全市水利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攻堅行動,推動水利投資量、工作量、實物量「三量齊增」。國家150項重大水利項目長江江西段崩岸應急治理工程提前4個月完工,得到水利部、長江委、省委、省政府等各級領導高度肯定。18座萬畝圩堤加固達標整治全面竣工,46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7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11個中小河流治理、50個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全面完成,江新洲大堤澇區治理等7個國家重點區域排澇能力建設竣工驗收,全市防洪抗旱減災工程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搶抓國家水網建設政策機遇,謀劃推動全市水網規劃和先導區建設,成功入選全省第一批水網建設先行市。
水資源科負責人陶曉勇回答本報記者提問
貢獻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九江經驗」
陶曉勇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介紹,九江市被列為全國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也是全省唯一試點地級市。試點以來,九江市系統謀劃再生水管道與城市河道聯網聯供聯調的再生水利用配置布局,先後實施老鸛塘汙水系統提質增效工程、鶴問湖汙水系統提質增效工程、智慧水務平臺等一批重點工程,總投資約50億元。
截止目前,九江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重點項目開工率達到71.4%,新建雨汙水管網401.4公里,新建市政道路雨汙水管網119.3公里,完成居民小區改造186個,完成城區8個生活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累計落實資金39.98億元。7月份,全省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工作推進會在九江市召開,九江市做了經驗介紹。8月份,水利部節約用水促進中心到九江市開展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現場評估,獲高度評價。截止9月底,全市再生水利用量約916萬方,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1.3%,已超額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九江市將全力推進試點建設,努力打造九江樣板、貢獻九江經驗。
長江江西段河道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觀
詹旺林介紹,2021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對長江幹流江西段崩岸應急治理工程可研報告進行了批復,同年7月,省水利廳批復了初步設計報告,批復治理崩岸17段,護岸總長65.4公里,概算總投資13.45億元,總工期24個月。工程治理範圍涉及瑞昌市、柴桑區、經開區、潯陽區、濂溪區、湖口縣、彭澤縣等7個縣(市、區)。九江市以「建設規範」「設計優秀」「施工先進」「質量優良」「運行可靠」為工程建設目標,兩手抓安全生產和工程質量。積極落實水利安全生產風險管控機製,強化隱患排查,推進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質檢單位持續對項目進行質量監督,嚴格落實「三檢」製,規範工程質量管理行為。
今年7月15日該工程按照批復的建設內容全面完工,比計劃工期提前4個月。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3.45億元,完成率100%,完成護岸長度65.4公里,其中:水下護腳工程完成63.56公里,水上護岸工程完成38.71公里。工程建成後,一是有效消除江岸坍塌險情,穩定岸線;二是已建護岸工程和長江幹堤共同構成了完整的防洪工程體系,達到防禦1954年型洪水標準,保障了城市防洪安全及長江航道安全;三是長江江西段河道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觀。(記者 周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