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海絲華文媒體發展論壇暨華媒福建行活動日前成功舉辦,來自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華文媒體團來到寧德,進行「跨越山海看福建」的系列採訪與調研。而在寧德下轄的縣級市——福鼎的採訪調研中,當地鄉村所呈現的鄉風鄉韻鄉愁給採風團留下了深刻印象。
據了解,福鼎是閩越和甌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中原文化的傳入可追溯到秦漢,兼有獨特的畲族文化,歷史文化既多樣又豐富。近年來,該地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在傳統村落保護方面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推行「古村落+」模式,讓傳統村落煥發活力。截至目前,全市現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個,福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個,國家級傳統村落10個,福建省級傳統村落12個。
福鼎太姥山景區的大雄寶殿。
做好文化保護,讓古村落「留」下來
福鼎市以保護傳承為首要、特色文化為底色、鮮活創意為引線,推動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堅持規劃引領,對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進行整體規劃,在延續傳統居住功能、村落肌理、鄉風民俗的基礎上,編制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規劃,做到既注重對古村落及周邊環境、風貌的保護,又注重群眾對改善生活設施的嚮往,保護和發揚福鼎地方特色,截至目前已完成傳統村落(含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編制9個、完成歷史建築測繪建檔、保護圖則編制40處,掛牌保護40處、修繕維護10處、活化利用5處,推動了傳統村落的「化蝶新生」,呈現「人來、村活、業興、文盛」之勢。堅持深度保護,通過挖掘各村的傳統文化、歷史典故等舉措喚醒「沉睡資源」,做好包括歷史、文化、古建築、文物古蹟及非物質文化等多方面的保護工作,做到點、線、面的有機結合,既保護有形的物質形態,也保護無形的文化內涵。先後完成仙蒲林氏宗祠、麗川公宅,巽城上錦坊、施仁泰古民居,西崑村孔氏家廟、三層拱翠、旗杆里正廳、舉州林氏古民居等20多處古建修復,完成巽城老街、瀲城古城牆、金釵溪村古官道、金朱橋、馬仙宮等歷史元素保護工作。
中國扶貧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的美麗嬗變。
引入社會資本,讓古村落「活」過來
當地通過充分挖掘古建築的寶貴資源,利用傳統村落的品牌,引進部分文創公司和企業參與到傳統村落和歷史建築的保護與利用過程中,一是通過「以用為養」,為古村落注入新鮮血液。例如仙蒲村3棟古民居以20年租賃修繕的方式吸引社會企業投資,創辦白茶體驗館,養生館等,佳陽泰美茶業利用老茶倉加以改造利用,建立茶業生產基地,貫嶺溪底村改造破舊倉庫建立休閒驛站,白琳老街改造等成為我市活化利用老舊建築的典型案例。二是通過「文化賦能」,為古村落注入潮流元素。瀲城村立足自身實際,與上海哈哈旅遊公司、溫州景藍康養有限公司等合作挖掘國家級傳統村落的發展潛力,通過修繕村內巡檢司衙門、北宋恥齋梅樓、齊天大聖宮、楊八宮活動場地建設等傳統建築、遺存,打造「劇本游」、仿古集市、文化打卡點、夜遊體驗項目等鄉村旅遊產業,讓傳統村落蝶變成年輕人所喜愛的時尚「網紅」打卡地。赤溪村成立赤溪旅遊投資公司,完善赤溪旅遊基礎設施,推動赤溪遊客集散中心、玻璃棧道、畲家客棧、水街沿線景觀帶等一批旅遊項目的落地,主動融入鄉村旅遊配套服務業,引導農戶開辦特產店、農家樂、小超市、特色民宿等,不僅讓赤溪「有景看」,更能「留得住」,推動旅遊產業提升和群眾增收「雙贏」,2022年全村共接待遊客26.2萬人次,旅遊相關產業收入額達1946萬元。三是通過「文創助力」,為古村落注入產業活力。赤溪村深入依託扶貧、畲族、紅色、山海等文化元素,引入畲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藉助專業文創人才力量,建設文創研學基地,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成立畲鄉巾幗創業社,引入音樂、美術、畲族手工藝等文創新業態,推出「哈哥」「哈妹」2個畲族人物IP以及一系列衍生品,豐富赤溪文化內涵及文藝氣息;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服務業,打造書吧、茶吧、音樂吧等文創空間群落,豐富文化內涵,提升旅遊品味。
深挖文旅融合,讓古村落「熱」起來
通過茶旅融合、漁旅融合、紅色研學等旅遊形式,帶動地方經濟,反哺傳統村落保護。充分發揮漁井、小白鷺、牛郎崗、東角等傳統漁村的資源稟賦,依託豐富的漁旅資源,將漁家文化、傳統村落文化與旅遊進行互動「搭台」和互補「唱戲」,積極發展漁家樂、石屋民宿、攝影基地等旅遊業態,致力打造「吃住在漁井、游遍周邊景」「畲鄉風情·漁村聽濤」等主題的濱海新漁村,深耕海洋漁文化核心IP,推廣「海鮮+」「鄉村+」「文化+」等一系列『微度假』模式。與此同時,統籌推進白茶茶產業與傳統村落的結合,形成6條茶旅融合的精品路線。(葉晴)
頂圖:華文媒體團在赤溪村開展「跨越山海看福建」的採訪與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