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中华大地

湖北十堰小流域綜合治理「以綠生金」(上)

2024-01-11
来源:香港商報網

    善為國者必先治水。水利興則天下定,天下定則人心穩,人心穩則國運昌,國運昌則百業興。

    1931年,紅三軍從武當山移師房縣。其中一支紅軍隊伍途經茅塔河時,因河水陡漲,擋住了去路。水退之後,紅軍將士便順着河谷挺進房縣。紅三軍轉戰茅塔鄉,時間雖然不長,但播下的革命火種卻永不熄滅;1946年,在解放戰爭的中原突圍中,王樹聲創建鄂西北革命根據地,在茅塔河等地流動指揮,紅色文化不斷綻放新光芒。

    近日,記者來到十堰,實地了解當地如何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實現「以綠生金」。

    當下,十堰的茅塔河,穿城而過、上游是自然保護區,中游是農村,下游是工業區,是一條同時涵蓋「生產、生活、生態」的小流域。湖北十堰以此為切口,以「小河清」保障「大河淨」,試點單位正圍繞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實現綠色低碳發展,開展治水創新,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實踐。

    小流域治理  讓紅色沃土綻新顏

    正是種植麥冬最佳時期,循着湖北十堰的茅塔河向前走着,樹木沐浴在陽光下,枝葉交錯,在寒冬中互相慰藉。

    在這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區域內,綠化工作者正在對沿線周邊雜物實施清雜栽種麥冬。

    茅塔河,這是一條奔騰不息的紅色河流。生機盎然的清澈河水,奔騰在一代代鄉人的夢裏,融化在一代代鄉人的血脈里,吟唱着紅色歌謠,生生不息,如詩如歌。

    1931年5月22日晚,賀龍率紅三軍採用火攻,經一夜激戰智取均州城。次日起,紅軍開始發動群眾創建蘇維埃政權和開展分配土地的鬥爭。6月14日,在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下,為爭取主動,粉碎敵人陰謀,賀龍等紅三軍領導率紅軍主力翻越武當山向房縣轉移。

    當時,紅三軍兵分幾路,從武當山移師房縣。其中,一部分部隊因茅塔河水陡漲,不能按原計劃順茅塔河谷向房縣行進,只得暫住白浪塘休整,司令部駐紮白浪塘。

    就這樣,紅三軍在白浪塘駐紮五六天之後,茅塔河的水也退了,便順着河谷挺進房縣。當進入茅塔河流域時,紅三軍沿途還書寫了「打土豪、分田地」「紅軍是人民的軍隊」等標語,成為紅軍鼓舞士氣、團結群眾、打擊敵人意志的重要武器。

    冬去春會來。春天,茅塔河畔,杜鵑花開,蘭草幽香。一簇簇,一叢叢,漫山遍野,依山傍水,熱烈奔放……順着史河,一路漂流,享譽中原。

    1946年6月23日,在中原軍區被國民黨30萬大軍重重圍困的危急關頭,毛主席致電中原軍區:「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6月26日,中原突圍打響了解放戰爭的第一槍。到了9月1日,經中央軍委批准,成立鄂西北軍區、鄂西北軍區黨委。王樹聲為軍區黨委書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他率南路部隊創建鄂西北區黨委、行署及軍區後,立即召開區黨委會議,確立了堅持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牽制敵人主力,支持全國其他解放區作戰的方針,有力推進了根據地建設。同時,王樹聲率軍區機關和野戰旅在武當山地委和軍分區區域活動,領導創建以武當山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據地,流動指揮於官山河、白浪、茅塔河、十堰、黃龍一帶。

    鄂西北軍區在茅塔河和武當山堅持游擊戰,同敵人作戰百餘次,打死打傷敵軍2000餘人、俘獲903人,牽制敵人6個整編師、16個旅和12個地方保安團,勝利完成了戰略牽制和戰略轉移任務,粉碎了敵人圍殲中原部隊的企圖,有力支援了華東、華北等解放區的戰鬥,為全國解放打下了堅實基礎。

    回首波瀾壯闊的近代革命史,一批批革命先輩肩負民族興亡的重任,用生命捍衛信仰,以熱血踐行使命。

    這樣一片涌動着紅色精神、鐫刻着紅色基因的革命沃土,現在,又因為小流域綜合治理,再次聲名鵲起。

    如果說治水、用水是篇大文章,那十堰的下筆處,便是小流域綜合治理。因為,在十堰這座山水之城裏,92%的國土面積是山地,卻擁有河流2489條,小流域的佔比更是達到97%,並且每一滴水最終都將匯入丹江口水庫。

    十堰市委書記黃劍雄說:「10年來,我們籌集了300多億元系統治水管水。全市農村已經建成1967處微動力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這在全國來說,都是第一!」(記者 吳超群 通訊員 朱江 鄭薛臣)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