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文旅爆火「出圈」,眾人紛紛「為河南文旅上分」的當下,備受關注的河南文化新地標只有河南·戲劇幻城一出手就祭出大招——兩部全新歷史類劇目正式公演。
1月27日,兩部新劇《曹操的麥田》《蘇軾的河南》劇目首演暨王潮歌導演劇目上新見面會,在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舉行。來自全國的300多位媒體嘉賓、戲劇愛好者和幻城老友共同見證了這場首演儀式。
據悉,兩部新劇均歷經長達數月夜以繼日的排練和反覆打磨,劇情不僅講述了蘇軾、曹操與河南的淵源故事,更試圖呈現給觀眾一種全新視角解讀的人物世界觀。本次上新,也是只有河南對中原乃至中華文化的又一次深度挖掘、創造性轉化和年輕化表達。
在河南,遇見不一樣的「蘇軾與曹操」
作為一個有21個劇場的戲劇幻城,只有河南一直以來以黃河文明為創作根基,以沉浸式戲劇藝術為手法,講述黃河故事、傳承中原文化。本次的兩部新劇,就是通過兩位歷史名人的故事,又一次佐證了中原文化的豐富資源和深厚底蘊。
「河南的土地之下埋藏着各位英雄豪傑。」只有河南總構想、總導演、總編劇王潮歌談道蘇軾和曹操與河南的創作源起時談到,來到只有河南,您會看見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跟河南有不同淵源的人,曹操和蘇軾必然是其中很重要的兩位。「你可以通過我們新排的這些戲劇打開一個扉頁,那上面又寫了另外一段歷史和英雄。」
歷史上的蘇軾,從四川眉山奔赴首都汴京(今開封)趕考,一戰成名,經過後半生的多次貶謫與顛沛流離後,又最終長眠在河南郟縣。曹操與河南的淵源也極為深厚——只有河南所在的中牟縣是古官渡之戰的戰場,曹操在這裏打贏了這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發生在宛城(今南陽);曹操定都在許昌;為自己建立72疑冢的他最終長眠在安陽。
「我非常想知道,蘇軾為什麼葬在河南?你們又想不想知道,後世給曹操畫上白臉,他自己認嗎?他認為自己是誰?」王潮歌認為,對於歷史人物的解讀,不能一言以概之,不能只有一種聲音,而是「您有您的看法,我有我的,我們可以在這裏互相交流,請聽聽我們獨特的視角。」
在劇目首演暨王潮歌導演劇目上新見面會上,觀看了首場演出的觀眾對於新劇紛紛點讚:「現在網絡上到處都是講蘇軾,但只有河南的蘇軾,視角非常獨特,讓人耳目一新。」「在《曹操的麥田》這場劇中,不僅看到了曹操的文才武略和複雜多面,更看到了他對土地對麥田的感情,很動人。」
70%的省外觀眾 ,誰說河南只有歷史?
本次上新的《曹操的麥田》《蘇軾的河南》,是對只有河南戲劇題材的又一次充實,是對河南厚重文化的又一次發掘,更是對中華文脈綿延不息的傳承。
如果回望只有河南一路走來的路徑就會發現,本次對劇目的升級和更新,不是偶然,也不是突然,而是這個文旅項目一直以來堅守初心、又漸次演進的結果。
建業集團副總裁、建業文旅公司總經理姚培表示:與其說只有河南是一個旅遊目的地,倒不如說它是一個文化目的地。文化目的地的本質是遇見另一個自己,只有河南為觀眾提供的終極價值,是一種高濃度的情緒價值。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手段,文化和旅遊在融合中互相彰顯和促進,這一現象在近年來表現得尤為明顯。姚培認為,文化不應只是存在於博物館和圖書館,讓文化走向大眾、讓更多的人可以通過旅遊感知文化,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價值所在。
只有河南,就是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的一個典型代表。它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第一次將高雅嚴肅的戲劇藝術形式作為「被消費主體」,作為「文化目的地」獨立存在,讓遊客專門為戲劇和文化而來。
最初的願景,早已變成現實。剛剛過去的2023年,只有河南年觀劇人次超過1200萬人次,85後遊客佔比85%。省外遊客佔比達7成,越來越多遊客從五湖四海專程為只有河南而來到河南,並且在兩天的戲劇體驗後,重新認識河南。他們意識到:原來河南並不是網上傳說的那樣落後和招黑,也有高雅的戲劇藝術、有世界最大的戲劇聚落群、有着「生生不息」的河南精神。
做快節奏時代的一股清流
由於作品的獨特性,只有河南被業內稱為中國文旅行業「新物種」。
在這裏,演出不只是簡單的謀求觀眾一樂,戲劇特有的張力、觀眾與演員面對面時所產生的直面震撼、戲劇帶給觀眾精神上的深層享受,為新一代消費者提供另一種主題公園的消費方式。
「我認為娛樂本身是一個偽命題,用淺薄的方式對感官刺激所產生的娛樂是短暫和不長久的。如果想用簡單的娛樂活動那種淺薄的方式,把我們的業餘生活或者精神生活給統領了,妄想。」王潮歌導演談及創作初心時曾表示,「如果你想要的不只是凌駕於感官體驗的娛樂,那麼,只有河南可以給你。」
在快節奏的時代背景下,一直堅持用文化立身、情懷立身的只有河南,是一股清流,更是一種堅持和堅守,是發生在當下的現象級文化事件。
正如有觀眾的觀後感寫到的那樣:只有河南讓人們看到,河南不僅有山水、歷史、遺址,也同樣有文化和藝術,和一群熱愛文化和藝術的人。「河南的麥田裏,不僅生長麥子,也播種藝術,生長文化。」(王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