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台建到村頭、技術送到田間、義診走進家門……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如春風化雨,潤澤硒都大地,為恩施市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文化「飛進」千家萬戶
4月中旬,在沙地鄉開展的文旅志願幫扶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現場,數百名村民學習健身操《恩施是我美麗的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耍耍」。
這是2024年恩施市文化館下基層公益培訓的第一站,活動將持續到10月,將文化藝術送進千家萬戶。
注重從群眾中挖掘培育鄉村文化能人,恩施市讓專業演出隊伍與「土班子」結對,培育「帶不走」的文藝隊,留下永不撤離的「輕騎兵」。
城市的文化資源向鄉村流動,鄉村文化特色也在城市展示傳播。
「硒都大舞台,想來你就來。」去年,恩施市累計舉辦演出33場、相關活動98場,吸引線上線下5000餘萬人次觀看。
2024年,依舊是「我方唱罷你登台」。今年4月,「暢想帶水河 建功示範區」恩施市2024年「硒都大舞台 想來你就來」群眾文化月月演暨龍鳳鎮第三屆桃花節中融入文化因子,讓群眾和遊客感受土(家)苗文化、非遺文化的魅力。
恩施大峽谷「一炷香」前跳儺戲、傳統戲曲登上恩施大清江的遊船、恩施土家女兒城非遺劇場歷久彌新……非遺項目進入更多大眾視野。
在「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活動中,戲曲進鄉村、入景區,為遊客提供優秀傳統文化的沉浸式體驗。
「一月一主題」——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普法模式,恩施市打造「山民歌、微喜劇、夜話會」普法「三板斧」,輸出更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普法內容。
科普「下鄉」 助力鄉村振興
「種植幅寬增至2.6米,有利於機械化作業,還能提升耕地肥力……」5月10日,在恩施市紅土鄉老村村,科技特派員黃益金給600餘名群眾講解薯玉豆複合種植技術。
科技賦能,助農興農。眼下,農作物陸續進入成熟豐產期。恩施市214名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為群眾現場支招。
在新塘鄉校場壩村種煙大戶向家富連綿的90畝煙田裏,科技特派員冉從喜指導煙農高標準、高質量煙葉移栽。
煙葉移栽、白茶栽培、白柚田間管理、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培訓……硒都遍地吹拂科技春風。
統籌組建農業科技服務隊,每年深入基層為群眾開展技術指導近3000場次。利用科技活動周、科技下鄉等機會開展科普宣傳活動,發放農業病蟲害防治、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農業相關技術資料,年均發放科普宣傳資料4萬份以上。圍繞農業產業發展實際,開展茶葉、蔬菜、馬鈴薯等實用技術培訓,年均培訓4200人次。
「注意雨後排水和及時鬆土,辣椒才長得好。」崔家壩鎮鴉鵲水村村民周國平經常翻閱《辣椒高產栽培知識手冊》,他說:「問題解決了,產量增加了不少。」
富口袋,更要富腦袋。一個個農家書屋成為農民致富「加油站」,農民放下鋤頭就能拿起書本,尋到打開致富門的「金鑰匙」。
「三送」「三進」 守護百姓健康
「您血壓有點高,平時飲食要少油少鹽,適量運動……」5月8日,白楊坪鎮董家店村,醫務人員為前來就診的居民進行健康諮詢、家庭醫生簽約、測血糖、量血壓及兩癌篩查等服務。
三年來,恩施市積極開展衛生健康下鄉「三送」「三進」活動,派出醫護人員952人次,診治患者3.5萬餘人次,捐贈藥品藥械、資金等共計55萬餘元,更多優質醫療服務被送到基層,偏遠鄉村開啟一趟趟健康服務「直通車」。
去年7月26日,受新塘鄉中心衛生院邀請,州中心醫院麻醉科主任梁啟恆、中醫院外科副主任陳騫協助衛生院外科成功完成3例患者手術治療,讓患者在就近診療。
專家「往下跑」,手術做到「家門口」。
三年來,恩施市醫共體牽頭醫院安排30餘名業務骨幹常年派駐基層衛生院,利用信息化手段,採取遠程會診、指導和培訓及教學查房等方式,大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實施。
重塑醫療服務體系,推進優質資源下沉。2022年10月以來,智慧電子病歷系統在鄉鎮衛生院上線。「只要打開系統,病人在市內就診的信息都可以查到,對醫生診斷病情大有幫助,也方便了患者。」龍鳳鎮衛生院負責人表示。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恩施市變集中服務為常態化服務,變「三下鄉」為「常下鄉」,推動社會資源向基層傾斜。(記者 張迪 譚桂林 通訊員 趙盛迷 曾子川 張藝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