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北京 > 中华大地

探索影視+文旅創作生產新風向 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4-05-16
来源:香港商報網

    5月13日,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國內影視專家、學者以劇話產業,解密中國溫暖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標杆的流量密碼,深入探討如何運用影視文藝作品盤活資源經濟,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圖片一: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研討會現場.jpg

    華策集團北京事業群執行總裁、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總監制張灼介紹了《去有風的地方》在發行上,已經傳播到了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新加坡、柬埔寨、歐美等國家和地區,一共6個語種都上線了YouTube平臺,覆蓋了全國220個國家和地區。

    華策集團副總編輯、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總策劃賈堯進行了主旨發言,他表示《去有風的地方》真正做到了現實關照性與藝術性的兼顧,一方面有風以鄉村振興為內核,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構築起以嚮往生活,對鄉村真實樣貌的還原,也對當代返鄉青年寫實進行寫實描述,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人間百態的真實故事,期間所傳遞出來的生活態度與取捨思辨,在內卷化的倦怠社會極具現實價值,為觀眾構建起情感認同的橋樑和社會情緒的減壓閥,實現了現實主義田園題材劇的創新性年輕化表達。

    賈堯介紹,該劇集以田園治癒作為題材定位,每一幀精美的雲南畫面,和治癒風的氛圍營造都成為了吸引觀眾開啟雲南大理之旅的鑰匙,同時劇中藝術化的表達,也以真實細膩的人物形象刻畫,從側面反映出了當代年輕人多元包容的人生選擇和價值取向。

    李京盛對該劇給予了「傳播最廣泛、影響最大面、 療愈最溫暖、流行最時尚、 受眾最青春、出圈最爆款、魅力最長效」的高度評價。他表示,《去有風的地方》不是一時火爆的劇,也不是一時的噱頭,更不是一時適應題材,追熱點。經過一年持續的傳播,經過時間的發酵之後,我們依然看到了這部劇的獨特魅力所在。劇情本身給廣大受眾提供了新鮮的靈感題材,是新奇的、持久的,是優秀作品的標準之一。趙彤表示,《去有風的地方》將國際傳播做到了實處,引起了全球各地粉絲的關注。同時劇中對鄉村振興內核進行外延,甄選了全雲南特色生態產品,非遺產品,通過一些內容管道,進行跨省包括出海的售賣來實際幫助當地村民來增加收入。

    尹鴻在發言時認為,劇集從2023年播出以來到目前,一直是現象級的作品,引起了青年觀眾廣泛關注。《去有風的地方》代表了一個社會情緒走向,或者說為我們現實生活帶來一個新的參照。

    任姍姍表示,在重溫這部劇的時候還會不斷重現很多經典細節,同時也引起了對該劇集的進一步梳理和思考,就文藝創作行業,此類作品如何提升品質,講好中國故事,發揮好精品創作的長尾效應等一系列的命題。

    牛夢笛在發言中表示,《去有風的地方》是有生命力的,這部劇讓人一提到雲南大理,我們就會想到有風的地方,隨着劇集的播出,大量的返鄉劇、田園劇、文旅融合的劇都被是它開創出來一種新的範式,對於這些劇的內核都是繞不過的是《去有風的地方》創作的模式。劇集播出之後,無數的人來到雲南大理打卡,在有風小院也都排上了長隊。

    李米莉表示,《去有風的地方》精製定位,起於細緻和深層次的考慮,把握住當今眾多不喜歡生硬說教的廣大群體內心深處的情感點和價值曲線,能夠用觸動感動治癒的方式講述取得更好的效果。

    戴清在發表對劇集的感想中提到,全劇因為有開篇所鋪墊,而且沒有格外渲染,用非常自然質樸的筆調表現出來,順其自然的就有後面田園所帶來的精神和心靈的療愈,同時整個劇情也跳出了偶像劇的模式,成為現實主義的典範之作。

    李躍森表示,該劇集的藝術感召力來源於獨特的精神氣質,真正打動人的地方,是劇集裏隨處可見的清新和純真,沒有刻意去製造矛盾,而是描寫偶然的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它所表現的是那種不經意的美好,這種偶然性給作品帶來了豐富的逸韻,讓生活平凡的細節變得動人。

    胡傑在發言中表示,《去有風的地方》畫面唯美,故事動人,成功的將觀眾代入充滿詩意和浪漫的遠方,使人不禁要思考在進城還是返鄉之間,究竟如何選擇,還通過描寫鄉村村民日常生活的狀態及故事,加深了人們對當代鄉村充滿人情味和煙火氣,當代村民有歲月沉澱和智慧,成功點燃了觀眾的追風熱,讓雲南再次成為全國旅遊的熱門選項,再次提供了一個影視+旅遊的成功案例。

    範建華表示,《去有風的地方》深刻揭示了大理生活的本真性,劇情是中國式慢生活大理樣板的完美寫照,更是中國鄉村復蘇全面振興的文化藝術精品。劇集把生活瑣事融入到國家的宏大敘事當中,開創了雲南作為中國最佳的影視拍攝外景地的新領地。

    作為雲南省招商引資項目,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以柔性故事帶動品牌行銷,實現了雲南旅遊業從「門票經濟」「觀光經濟」向「綜合消費經濟」轉變。未來,雲南省將繼續瞄定「影視+資源經濟」新方向,深入挖掘雲南資源經濟的亮點,實現將「雲南印象」從符號到形象、到品牌、到產業、到生產力的有效轉化,進一步講好雲南故事、傳播好雲南聲音,用影視文藝盤活壯大雲南資源經濟、助力中國式現代化雲南篇章的譜寫。(林彬彬 王怡婷)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