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我們理解就是要做到政府有為、企業有感,關鍵是市場有效。」5月16日,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在北京指出,「做到政府有為,就是要尊重市場規律、認識市場規律、利用市場規律、彌補市場失靈、推動市場有效,就是要尊重、理解、成全企業的創新創意創造。」
當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王清憲與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費高雲,安徽省副省長孫勇,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陳軍圍繞「以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為抓手 走出新時代安徽高質量發展新路」作介紹,並答記者問。
跨國公司紛紛追加投資安徽
在回答中國日報記者提問時,王清憲介紹說,近年來,安徽持續推出了800多項措施優化營商環境。在連續兩年全國工商聯組織的「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活動中,安徽綜合得分和最佳口碑排名都居全國前列。
早在2017年,德國大眾汽車即在安徽佈局。2023年,他們又投資了10億歐元,在合肥落地了境外最大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研發創新和採購中心。美國康寧、英國聯合利華等著名跨國公司,最近幾年都持續在安徽加大了投資力度。近日,渣打銀行合肥分行正式開業。
「這些跨國公司紛紛追加投資也好、落地安徽也好,很大程度上是看中安徽的營商環境。」王清憲指出,「優化營商環境,怎麼讓企業有感?我們的體會有這麼三點:第一,政府的政策供給要對得上企業的所需所盼,也就是說要精準滴灌到企業的最渴望處。第二,用政府的法治、誠信來贏得企業的信任。第三,持續提高行政效能,讓企業辦事更便捷。」
據介紹,在政策的制定環節,安徽讓企業參與調研、參與論證、參與政策的制定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就與企業充分碰撞交流、深度溝通。為了暢通溝通渠道,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民營企業家懇談會,省委常委會現場辦公會開到了企業。
「我們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規劃政策,都是我們有關部門和企業、商協會及有關專家一起調研、一起討論、一起論證、一起制定的。」
在政策的落實環節,讓政策更加便捷高效直達企業。這幾年,安徽用工業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優化政府流程,推行惠企政策的「免申即享」「即申即享」,通過大數據等技術,甄選出來哪些企業應該享受這些政策,應該享受多少。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也倒逼了政府政策制定從一開始就可兌現,安徽去年通過「免申即享」已經兌付了115億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王清憲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依法行政是誠信政府建設的根本所在。為了規範行政機關的應訴行為,從2022年開始安徽就率先在全國實行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這個出庭率從2022年一直到現在保持了100%。
2023年,《安徽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台,以立法的形式對極簡審批、市場准入、涉企執法等作出規定。安徽建立了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快速響應機制,高效率辦理涉企訴訟、知識產權糾紛。此外,正在建設的安徽(合肥)創新法務區,將構建高能級的法律服務集群,為企業提供專業化、高水平的法律服務。
持續提高行政效能,讓企業辦事更便捷。安徽建立產業專班制度,省市縣縱向貫通,各級部門之間橫向協同,形成「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的服務企業的扁平化高效機制。安徽建立企業訴求「掛號制」,線上線下多渠道收集企業訴求,清單化、閉環式辦理落實。
今年,安徽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盡最大的可能為企業辦事提供便利。例如,開辦運輸企業,申請的材料從過去的28項整合到12項,辦事的時限也從20天壓縮到3天;涉企不動產登記,申請材料從8項整合為4項,辦理的時限也由5天壓縮到1天;企業上市合法合規信息核查,用一份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就可以代替40個領域的無違法違規證明。
過去十年,得益於營商環境優化,安徽經濟實現跨越發展。經濟總量從1.9萬億元增加到去年的4.7萬億元,十年間連跨了三個萬億級台階。在中國經濟版圖上,安徽實現了總量居中、人均靠後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歷史性跨越。安徽規上工業營收從3.3萬億元增加到5.1萬億元,已成為新興的工業大省和製造業大省。(記者 秦炳煜 柏永 吳敏 孫軍)
頂圖: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徐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