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中华大地

環保與經濟效益「雙贏」 四川綿竹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39%

2024-05-22
来源:香港商報網

    四川省德陽綿竹市積極探索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模式,推進秸稈從「廢物」變身為飼料、燃料、肥料,鞏固提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價值,有效實現了環保與經濟效益「雙贏」。

微信图片_20240522105751.jpg

    伴隨着隆隆的轟鳴聲,一台小麥收集機、小麥打捆機駛入田間。機器將小麥秸稈集中到一起,然後「吞下」秸稈、壓實、再「吐出」,一個個圓柱形的秸稈便整齊地排列在田間,等待着車輛運輸。「以往秸稈粉碎直接還田,容易造成土傳病害,影響作物生長。現在秸稈離田,不僅能更好地助力機械插秧,增加秧苗成活率,還能保護生態環境。」種植戶張洪濤介紹,自去年開始採用秸稈離田的方式處理秸稈,大大節約了人工和時間成本。

    在四創潤豐公司廠房,一捆捆秸稈堆放整齊,有機肥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源源不斷地讓肥料從傳送帶上飛瀉而下,工人們忙着裝袋、封口。這些有機肥將陸續運送到成都周邊等地的市場,滿足種植大戶大春生產需求。「秸稈經過粉碎、發酵等工序後成為有機肥原料,再經過多種工序處理後製成有機肥料,拋撒至土壤中,能夠有效補充土壤養分、預防病蟲害,對促進糧食穩產增產起到了重要作用。」該公司總經理文傳林告訴記者。而在另一間廠房內,玉米秸稈經粉碎、發酵、密封、打包後製作而成的青貯飼料整齊地堆放在角落,彌補了冬季飼料儲備難題。「公司主要通過對外提供社會化服務,回收小麥秸稈和玉米秸稈,用於生產飼料和有機肥料。我們還準備擴建廠房、採購設備,進一步推動秸稈高質高效利用。」文傳林介紹,廢棄秸稈搖身變「寶」,不僅有效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保障本地牛、羊養殖大戶的飼料供應,還有效推動了農業產業綠色發展。公司擁有秸稈回收利用青貯飼料生產線、炭基有機肥生產線,年回收小麥秸稈2200噸、玉米秸稈1.1萬噸,年產青貯飼料1萬噸、有機肥料5萬噸。

    近年來,綿竹市高度重視秸稈的全域全量綜合利用,全面推廣農作物秸稈原料化、基料化、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五化」模式。通過政策引導、宣傳推廣、資金扶持等多措並舉,在秸稈綜合利用上動腦筋、想辦法、找出路,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最大化,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目前,綿竹有5家規模秸稈綜合利用企業。2023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39%,真正串起了一條低碳環保、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綠色產業鏈」。(記者 張寶杉 通訊員 周韻 蔣麗萍)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