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北京 > 特别报道

首都文化中心建設再添華彩 「大運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什剎海畔揭牌

2024-06-06
来源:香港商報網

    一河通南北,千載頌古今。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成功十周年。6月5日下午,「龍騰河端,海韻千年」2024北京西城·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主題沙龍在西城區舉辦。活動上,「大運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正式揭牌並發佈《大運河文化系統性保護?什剎海宣言》。專家學者和來自大運河沿線8省(市)的嘉賓朋友齊聚大運河文化遺產北端點——什剎海畔,共話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

    北京市西城區區委書記孫碩在致辭中表示,要加強對大運河文化遺產的內涵挖掘,共同推動大運河文化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要以運河為媒,深化發展夥伴同盟,促進經濟、旅遊、民生、生態等多領域的常態化合作;要推動大運河文化揚帆出海,發揮大運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講好大運河故事,傳播大運河聲音,讓古老的大運河煥發出時代的新風貌。

图2.jpg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回顧了大運河申遺的曲折過程,並現場闡釋了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資源保起來、美起來、活起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單霽翔以主旨報告的形式,回顧了大運河申遺的曲折過程,現場用大運河沿線地區豐富翔實的案例生動闡釋了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資源保起來;要讓大運河資源美起來;要讓大運河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同時聚焦大運河北端點「河之端」—— 什剎海的獨特地理區位對於北京城市發展的重要影響,肯定了西城區在新時代大運河文化交流中的貢獻。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王巍從宏觀角度論述運河對人類歷史的走向發揮的重要影響,分享了作為「河之端」的西城區在推動運河文化傳播與交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記者了解到,西城和大運河的淵源十分深厚,什剎海作為北京老城區最著名的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毗鄰中軸線,是中國大運河世界遺產的北端點,承載着豐富的運河歷史遺存和文化內涵,在運河體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是「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西城文化總標識的文脈綿延,做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是西城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任務。

    千年運河,悠遠綿長,「因河而美·運河聯動圓桌交流」圍繞「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文物的保護與活化傳承如何在文物保護和文化產業做到有機融合」、「如何在國際傳播中找到大運河的路徑和話語體系」、「大運河文化產業如何促進消費,賦能文旅產業發展」、「西城區怎樣用好大運河北端點 和『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文化標識, 做好文物保護傳承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四個議題展開討論,受邀嘉賓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做了精彩分享,為大運河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提供了多元視角。

    活動當天,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北京市西城區委書記孫碩共同為「大運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揭牌,並為中心副院長和專家代表頒發聘書。未來,中心將承擔學術研究、國際交流等職能,立足北京西城,聯動大運河沿線8省35市,發揮北京作為大運河終點城市的核心作用,形成夥伴聯盟,對話全球運河城市,發揮國家級平台示範及引領作用,共謀共創大運河沿線文化繁榮與發展。

图3.jpg

會上發佈了《大運河文化系統性保護·什剎海宣言》

    作為運河北端點,西城區更多的擔起提升運河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的使命。與會領導嘉賓共同發佈《大運河文化系統性保護·什剎海宣言》。宣言以大運河文化為依託,從保護發展、協同聯動、聚焦宣傳、創新驅動、匯聚力量五個方面出發,共同守護運河文明。

    當天,還舉辦了《新時代大運河風物圖》點亮儀式,從南到北 8省35市的風物畫卷依次展現。 此外,活動現場來自大運河沿線8省(市)的30餘件(套)運河禮物集中亮相,這些禮物不僅展示了大運河沿線豐富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風情,也體現了大運河作為中國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匯的紐帶所承載的深厚歷史底蘊。

    西城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 是北京營城建都的肇始之地,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70餘年的建都史。什剎海作為蜿蜒近3200公里的中國大運河世界遺產北端點,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獨特的地理優勢,也將肩負着更加重要的責任與使命。

    本次活動由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區政府、北京廣播電視台主辦,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市文物局、中國文物學會指導,並獲得大運河沿線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記者 楊凌雲)

頂圖: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左)、北京市西城區委書記孫碩(右)共同為「大運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揭牌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