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夫」韓師傅幫客人拉行李
建築承載着城市的記憶,這裏有改革開放的縮影,有港人往返的足跡,有來深建設者和歸鄉人的腳步。而記憶偶爾也可能是略顯沉重的。
王女士經常在「深圳站」乘坐高鐵回老家探望父母,每次都攜大件行李出行。從深圳家裏出門時使用滴滴打車,目的地設為「深圳站(東進站口)」,下車地址即為羅湖區和平路的進站通道。而她每次都會在這個通道口遇到「挑夫」們,並被告知:「這條路挺長,台階很陡、下台階時沒有電梯。遇到下雨天,地面濕滑,經常有人摔跤。」
王女士幾次趕乘高鐵途中,都在這裏請「挑夫」搬行李,並支付10元人民幣的辛苦費。一邊走,一邊聊,讓她感受到與想像中的國際化、現代化大都市不太符合的市政服務,以及平時注意不到的勞動力人群狀況。
今年端午節假期,王女士回老家探望父母,依然是大包小包。在「深圳站」和平路的進站通道口,她這次遇到的是「挑夫」韓師傅。
「挑夫」韓師傅
韓師傅於1960年出生於山西長治,他說自己於1978年當兵,1980年退役。1994年來到深圳,從事過建築、外貿、旅遊等行業,幫別人帶過貨。
今年64歲的韓師傅當「挑夫」,是以「鍛煉身體為主,盈利為輔」。「每天能接到8-10個客人,圖個好玩,感覺很充實。因為我下崗了,別的也做不了。」
今年雨水連綿。王女士在端午假期這天出行,還是下雨天。這條通往候車廳的地道,沒有電梯、台階較陡,又加上地面濕滑,韓師傅即使天天走,走了無數次,他這次也走得格外小心。「剛剛一位年輕女孩在這裏摔倒了,吧唧一聲」。
韓師傅回憶他自己的經歷還心有餘悸,2018年在這個地道中,他從香格里拉酒店方向摔暈了過去,他都不知道怎麼送到醫院的。醒來時在羅湖醫院躺着。
他如今居住在深圳布吉,說「這裏房租便宜些,靠近深圳東站。老家以前窮,我賺了一點錢都寄回老家去了。」
「60周歲起,我可領到每月1600元的退伍軍人養老金,已經領了4年了。父母都去世了,老家不想回,也回不去了。」
王女士上了高鐵,對記者提供新聞線索時表示:「為什麼不裝扶手電梯或無障礙通道呢?難道沒有人投訴或建議嗎?這座建於90年代的建築,會保持現狀嗎?下一次還會遇到韓師傅嗎?車站『挑夫』理應存在嗎?」(記者 黃鳳鳴 素材提供 王女士)
頂圖: 「挑夫」韓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