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天府新區創新裝備產業技術平台(以下簡稱「平台」)正式對外開放,將向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提供科研服務、設備租用等服務。
據悉,該平台是天府新區着眼當前四川發展毫米波雷達、遙感無人機等創新裝備產業需求,結合四川自然災害防治需求建設的公共服務平台。平台由四川天府新區北理工創新裝備研究院(簡稱「研究院」)運營,支持多項共享服務。
多樣化服務
滿足企業概念驗證、中試需求
走進位於天府海創園2號樓14層的天府新區創新裝備產業技術平台,工作人員正在各自崗位上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測試調試實驗。
「今天我們要在微波暗室里開展雷達標校的測試。」徐夢如是研究院智能網聯創新實驗室的一員,其提到的暗室看起來很酷,甚至有些科幻——這裏的牆壁和屋頂上,佈滿了猶如「釘子」一樣的藍色方錐。實際上,這些整齊密佈的「釘子」是由吸波材料做成的稜錐,可以吸收測試時發出的微波。
據了解,智能網聯創新實驗室以北京理工大學雷達技術研究院為技術源泉,主要探索毫米波技術在智慧交通、智能網聯、車路協同領域的應用,相關智慧路口、智慧高速等產品已在多地得到應用。「每一項研究成果正式推向市場前要進行概念驗證和中試,否則前期的一個小問題可能會引發後期的一個大事故。」徐夢如介紹,該技術平台高低溫箱可以提供從零下70度到150度以下的測試環境,在研發階段就能輕鬆完成產品測試任務,「有了這樣一個技術平台,如有了一個強大輔助,基本可以滿足團隊概念驗證及中試的全部需求。」
目前,創新裝備產業技術平台已建設空天遙感技術應用創新平台、干涉測量技術應用創新平台、毫米波技術應用創新平台三個子平台,各平台根據實際研發情況,細分多個實驗室,具體到技術服務上,平台可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如測試儀器設備共享服務、測試場地短期免費使用服務、測試方案技術支持服務、測試需求服務以及專項定製化需求服務等,還可以滿足裝備製造企業概念驗證到中試的測試需求。
創新運營模式
讓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落地成金」
如何讓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落地成金」?天府新區創新裝備產業技術平台對運行模式進行了創新。
「我們按照『科技資源所有權與運營權分離』的模式建立天府新區創新裝備產業技術平台。在落地方式上,創新採用『一個研究院+一個產業技術平台+一家龍頭企業』的模式,着力打造『科研產出+技術孵化+成果轉化』一體、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的樣板。」四川天府新區科技創新和人才服務局工作人員崔柯介紹道。
「也就是說,政府『搭平台』、研究院『導資源』,政府負責設備採購、平台建設等,同時充分發揮高校技術優勢,由研究院負責運營管理並對外提供公共技術服務,真正做到科研儀器設備共享共用,以一套投入服務多家企業,獲得更多產出。」崔柯進一步解釋道。
對於中試平台而言,其優勢不僅在於先進的設備,還更應該關注其背後的技術服務能力。記者了解到,作為北京理工大學在川開展政產學研用深度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研究院自落「子」西部(成都)科學城以來,在不到2年的時間裏,已依託北京理工大學3個院士團隊,搭建了毫米波、空天遙感、干涉測量3個創新平台和研究生培養基地,並引聚10餘個創新團隊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引育孵化6家企業,申請知識產權近30項。
「高校是前沿技術創新的重要陣地,要充分發揮高校創新策源的技術優勢,幫助相關項目發現問題、挖掘需求,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及服務。此外,我們還可以與項目採取合作的方式,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進一步為成果轉化『加速』。」研究院副院長封欽柱說。
加快建設西部中試中心
讓創新成果加速「變現」
隨着平台的正式對外開放,向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提供科研服務、設備租用等服務,進一步為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助力。這也是天府新區近年來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有力有效、加快概念驗證和中試平台建設的縮影。
近年來,天府新區深入開展開放式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平台招引落地工作,在《四川天府新區關於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中專門提到,大力支持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專業服務機構等,圍繞主導產業佈局建設一批開放式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平台。1500萬元新建補貼、每年最高100萬元運行補助、30萬元優秀平台獎勵……大手筆、實舉措,展示出新區全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有力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的決心。
深入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一號工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天府新區還在不斷「加碼」。前不久成都印發《成都市建設西部中試中心實施方案》,以中試平台為創新資源集聚樞紐,推動科技成果加速產業化。天府新區也將依託成都科創生態島重大功能平台,探索協同建設「科創通+科創島」西部中試服務平台,進一步提升中試平台線上線下一體化綜合服務能力,推動以中試為牽引突破科技成果產業化關鍵環節。(記者 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