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茶和文化——典籍裏的茶」主題展在深圳圖書館北館5樓綜合展廳隆重拉開帷幕。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國家圖書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陳櫻,深圳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市地方志辦)主任牛長濤、副主任張妙珍,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二級巡視員楊永群,國家圖書館展覽部主任顧恆,深圳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張岩共同為展覽揭幕。
為加強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和弘揚中華傳統茶文化,深圳圖書館聯合國家圖書館共同舉辦「茶和文化——典籍裏的茶」主題展。展覽分為茶之源、茶之飲、茶之道、茶之政、茶之路等五個部分,另設嶺南茶文化專章,以展板+實體文獻+體驗活動的形式,展現中國茶文化的永恆魅力,引導讀者從典籍的視角出發,深入探尋中國茶文化的歷史脈絡,領略其博大精深之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國家圖書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陳櫻在開幕致辭中表示,作為國家總書庫,國家圖書館館藏宏富,其中與茶相關的典籍更是不勝枚舉。此次與深圳圖書館聯合舉辦「茶和文化——典籍裏的茶」展覽,結合了深圳特有的茶文化特點,將我國茶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嶺南茶文化,融匯其中。希望此次展覽能夠為深圳市民在盛夏時節送上一抹茶香,在展覽活動中「讀茶」「探茶」,共赴一場「茶」與「書」之約。
深圳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張岩致辭
深圳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張岩在致辭中表示,深圳雖然不是茶源地和茶生產地,卻以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強大的消費能力,成為中國茶葉的重要集散地和茶葉消費的重鎮。此次展覽立足典籍,以茶敘事,以茶論道,特設嶺南茶文化專章,引領市民讀者在氤氳的書香與茶香中,感受中國茶文化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世界觀與謙和禮敬的價值觀,體驗中國茶文化歷久彌新的永恆魅力。
「茶和文化——典籍裏的茶」主題展
本次展覽特別推出的「嶺南茶文化」篇章,追溯嶺南茶種植的起源,探討嶺南傳統茶文化精髓,講述深圳「新茶飲之都」的風采。
「嶺南茶文化」篇章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使得嶺南適宜茶的種植和生產,成為中國茶的四大產區之一。嶺南種茶始於唐代,據《廣東新語》記載,唐代曹松把茶種移植到南海西樵山,拉開了嶺南茶文化的序幕。嶺南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嶺南人愛飲茶,形成獨具特色的嶺南茶文化。其中以飲食為核心的廣府早茶文化、以精細見長的潮汕功夫茶、以擂茶為代表的客家煮茶文化最具代表性。
史書記載,深圳曾產鹽、魚、茶、香、米、珠,出名的茶園則不可考。深圳雖然不是茶源地和茶主產地,卻以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強大的消費能力,成為中國茶業的重要集散地和茶葉消費的重鎮。
深圳茶博會,自2008年至今已成功舉辦29屆,2015年起每年實現交易額已超過100億,帶動國內69個名茶產區、茶葉/茶器原產地展團近5000家品牌茶企參展,吸引着萬餘家專業採購商和數十萬觀眾。據相關數據顯示,深圳年人均茶葉消費量超過3千克,內地排名第一。
深圳被譽為「新茶飲之都」,這裏不僅匯聚眾多傳統茶品牌,更是新茶飲文化的發源地。一批新式茶飲品牌的崛起,讓深圳的茶文化更加多元化和時尚化。這些品牌在傳統茶飲基礎上進行產品改良與創新,推出一系列深受年輕人喜愛的茶飲產品,引領了新茶飲文化的潮流。
珍貴茶文獻亮相深圖北館
展覽現場,展出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提供的26種珍貴典籍複製件,包括:宋咸淳九年(1273)所刻叢書《百川學海》中的《茶經》,是現存最早的《茶經》版本,也是現存所有《茶經》版本的祖本;宋徽宗趙佶所作唯一一部皇帝御製茶書《大觀茶論》;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宣和北苑貢茶錄》,底本為永樂大典本;與中國唐代陸羽的《茶經》、日本榮西禪師的《吃茶養生記》並稱世界三大茶書經典的《茶葉全書》(All About Tea)初印版本等。
《茶經》,(唐)陸羽撰,南宋咸淳九年(1273)刊百川學海本
另有深圳圖書館館藏《近代茶文獻匯編》,該套叢書以遺存茶文獻最為豐富的近代為時間段,系統整理收錄近代茶葉研究著作、調查報告、海關報告、專題報刊、茶商家書等茶文獻近200種,力圖展現「千年未有之變局」的近代轉型時期華茶產供銷的歷史演進、盛衰軌跡和艱難的現代化歷程,是目前學界首次對近代茶文獻進行系統整理,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近代茶文獻匯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深圳圖書館藏
走進深圳圖書館北館觀展,市民讀者可在典籍里穿越時空,探尋千年的茶根與茶魂,品味字裏行間甘醇悠長的茶和文化。(記者 王靜抒 通訊員 李丹)
頂圖:「茶和文化——典籍裏的茶」主題展在深圳圖書館北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