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江文藝傳承發展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為主題的第二屆長江文藝論壇,於9月1日在湖北武漢盛大啟幕。本次論壇首次設立分會場,分會場由河南省文聯在鄭州大學文學院舉辦,以「長江與黃河」的對話等形式推動江河文明的融合交流,共同構建江河文明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河南19位來自理論研究、文藝評論、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就「江河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傳承江河文明 書寫新時代文藝創作萬千氣象」「長江和黃河文明視域下的故鄉書寫」等話題展開精彩討論。
第二屆長江文藝論壇河南分會場現場
江河一體 攜手共生
河南省文聯黨組書記方啟雄在武漢主會場開幕式上致辭。他指出:「河南省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與長江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從古老的黃河文明到兼容並蓄的中原文化,河南人民始終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探索,為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貢獻着智慧和力量。」他表示,河南省文聯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長江流域各省市文聯的交流合作,共同挖掘長江文化的豐富資源,推動文藝創作與評論的繁榮發展。
方啟雄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河南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清民,以《江河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為題,在主會場作主旨發言。張清民表示,兩種形態的文學風格,造就了中華文化千年文脈。兩種文化同源異構,在發展中互補交融,成就了江河文藝,加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提供了支撐,並奠定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基調。
張清民在主論壇作主旨發言
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駐會副主席趙慎珠在主會場平行論壇發言。她以《江河共舞:以新的文化使命推進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交融創新》為題,從理論溯源、交融互鑒、時代為鏡三個角度,介紹了河南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近年來在推動江河文化交融創新上的成果。
血脈綿延 中和之美
河南省文聯原黨組書記、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第二屆主席團主席王守國說,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既是中華文化最本質的特點,也是最根本的優點。只有不斷交流、融合,多種多樣的文化才能不斷發展、完善、成熟。他認為,中原文化的繁榮離不開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傳承,離不開天地之中、大河之間的融合。中原文化作為黃河文化的主流和主幹,對中華文化最傑出的貢獻之一就是對中和文化的提煉和升華。
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梅啟波從地理、政治、文化角度,講述了杜甫詩歌從黃河到長江的空間繪圖,並進一步引申出這些作品的跨地域特點。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褚金勇從雙重視野和地理敘事的角度,講述了抗戰時期文藝工作者從黃河到長江流亡的文學記憶和風物感知,分析了地域文化空間轉移和流動所形成的不同的文化中心和文化過程,從而引出江河文化在交匯過程中產生的超越地理視野的文化生命脈絡和文化景觀。
河南分會場嘉賓合影
並駕齊驅 時代之風
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直文聯副主席張良分析了江河文化的內涵價值,但同時也提出了傳統文化在當代所遭遇的新挑戰。他認為,在新時代背景下,文藝創作面臨着傳承與創新的雙重任務,文藝創作者要深入挖掘江河文明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結合現代審美和藝術手法,緊跟時代步伐,關注社會現實和人民生活的變化,在傳承與創新中找到平衡點,創作出既有文化底蘊、地方特色又有時代感的文藝作品。
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河南省文化產業智庫專家汪振軍闡述了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的時間發現、人文意蘊、保護傳承。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孫先科指出了宗璞的文學成就是南北地域文化、傳統儒家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拋出了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關係,南陽作家群與周口作家群的比較看長江文化的影響等話題,引起了學者的濃厚興趣。
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秦俑根據自己的觀察與研究,探討了南北文學創作的差異及其背後的原因。天水師範學院副教授孔會俠以文學的記錄功能為核心,講述了中原鄉土文學的寫實性和先鋒性,探討了中原文化對鄉土文學的影響。鄭州大學黨委巡察組巡察專員趙煒以於可訓和喬葉的小說為例,分析了長江和黃河文明視域下的故鄉書寫。中原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柴高潔聚焦馬新朝的《幻河》,解讀了中國新詩黃河書寫的自然神性。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陳曉偉緊扣當今熱點話題,結合《黑神話:悟空》《大聖歸來》等成功案例,探討了數智時代優秀傳統文化視聽創新研究的理論視角、現狀和着力點,引申出當下的文藝工作者應該如何通過新技術來弘揚包括江河文化在內的中華文化。
此外,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辛雅敏、羅家湘、賀玉高、劉宏志等也從各自的領域出發進行了精彩發言。
趙慎珠在平行論壇發言
鄭州大學文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河南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李勇主持河南分論壇,並向主會場作分論壇報告。
最後,孫先科做了精彩點評。他認為,這是一次有質量、有分量的學術研討和成果分享,挖掘並弘揚了兩大流域豐富的文化遺產,促進了文化多樣性的發展,加強了區域間的文化合作與交流,讓江河文明的光芒照亮人類共同發展的道路。(王皓萍)
頂圖:第二屆長江文藝論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