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哈爾濱市香坊區以服務全區老年人為宗旨,全面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打造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構建中心城區「一刻鐘」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圈,讓老年人享有「床邊、身邊、周邊」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以社區網格化為依託 精準開展社區養老服務
65歲的董大娘子女長期在國外生活,前不久,董大娘因病住院,出院時第一時間想到了社區網格員。在董大娘出院當日,社區書記和網格員一起幫助老人收拾物品,協助辦理了出院手續,並向醫生詳細詢問了老人出院後的注意事項。回家的路途中,董大娘不停地表達感謝,激動地說:「對你們來說也許是舉手之勞,但對我來說卻是解了燃眉之急,讓我感到暖心又感動。你們就像我兒女一樣,我再也不覺得孤單了。」
通鄉街道糧庫社區網格員幫助董大娘的事跡是香坊區依託網格向老年人提供多樣化居家養老服務的一個縮影。據悉,香坊區依託1895個社區居民網格的劃分,將社區精細劃分為380個片區格,在網格內劃分4900個樓棟格。完善老年人服務台賬,掌握老年人底數,建立需求和資源訂單,為網格內老年人提供共性和個性化服務,形成在網格內與老年人的良性互動。
以適老化改造為牽動 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
王叔今年66歲,因腦出血長期臥床。網格員小趙在入戶排查時了解到其家庭情況後,向王叔及其親屬講解了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建床及上門服務事項。在徵得家屬同意後,網格員第一時間向街道申請,為其進行了居家適老化改造,免費安裝了價值4300餘元的護理床及防壓床墊。
「家庭適老化改造是滿足老年人生活起居、康復護理等需求的關鍵一環。」香坊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香坊區2024年上半年為符合條件且有意願進行適老化改造的205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了適老化改造,並通過智慧化助老設備產品上傳實時數據至線上平台,實現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健康風險監控。
以社區助老食堂建設為試點 解決社區老年人「吃飯難」問題
社區小食堂,百姓大民生。臨近中午走進位於香坊區和平路街道四季上東社區餐廳,已排起長隊。李阿姨是食堂的熟客了,她說:「我和老伴都七十多歲了,白天小孫子在這兒,年齡大了也不愛做飯,正好食堂開了,飯菜花樣多,價格還便宜,把我們一家的午飯和晚飯都能解決!」
為解決高齡、空巢等老年群體的「吃飯難」問題,香坊區動員符合條件的社區建設社區助老食堂,提供為老便民助餐服務,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提供在家門口的、實實在在的便利。截至目前,香坊區已建成社區助老食堂7個。下一步,香坊區將推進全區助老餐廳實現標準化運行,並推動服務網絡逐步向社區、鄉鎮延伸。
以護聯體建設為抓手 提供專業化照護服務
香坊區充分發揮哈爾濱市五院護理工作優勢及專科護理特色等技術上的優勢,構建以護聯體為基礎的新型醫療服務體系,做到護聯體內各層級醫療機構人員互動、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上下聯動,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轄區內常年臥病在床的患者,可通過護聯體上門預約服務,到家為患者換胃管和尿管等服務,有效解決了出行不便就醫難的實際問題。
香坊區積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與基層醫療機構融合,以香坊醫聯體建設為依託,充分發揮182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作用,建立起覆蓋174個社區及行政村的服務網絡,進一步拓寬了居家養老專業化服務渠道。
以養老機構建設為載體 不斷滿足老年人養老社會化需求
香坊區採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通過招商引資及自建自營等方式,積極推進養老機構建設。該區現有各類養老服務床位總量共2850張,含養老護理型床位量達到2141張,所佔比重約為75%;養老機構共29家,其中四級養老機構1家、三級養老機構5家、二級養老機構6家、一級養老機構2家。
哈爾濱新松茂樾山醫養社區是一所集養老、醫療、護理、康復、保健五位一體的醫養綜合性社區。目前有近200名老人在此養老,年齡從67歲到99歲。
「在養老公寓裏,我每天和老夥伴們一起打打球、下下棋、聊聊天,有時自己在閱覽區讀書看報,每日三餐到點就吃,而且營養搭配合理,感覺在這兒生活可幸福了。」生活在新松茂樾山養老公寓內的李大爺開心地說。
據悉,在社區養老方面,香坊區還通過街企共建、以屬地養老機構為依託等模式,建設社區老年人照護中心14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驛站3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128處,打造建北社區等三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示範中心,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實現轄區養老服務全覆蓋。
香坊區民政局局長曹鴻雁介紹,下一步,香坊區將繼續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工作,推動社區老年人照護中心建設,積極動員區內社會組織充分調動自身資源,提供包括心理諮詢、助餐助行、上門護理等項目在內的社區養老服務,力爭於2025年底達成社區老年人照護中心全區20個街道全覆蓋的目標。(記者 王琳 通訊員 劉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