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秋高氣爽,白雲漂浮。走進中國「辛夷之鄉」原產地——河南省南召縣皇后鄉天橋村辛夷核心種植區,放眼望去,山嶺溝壑、田園村邊,隨處可見生長旺盛的辛夷樹,碩大飽滿的藥桃點綴在枝頭上,形似書法「筆頭」在風中搖曳。淡淡的藥香彌散在空氣中,香氣氤氳,沁人心脾。
在天橋村田莊組一處半山坡上,戶主董玉釗正在聘請嫁接技術人員給10多棵原生辛夷樹進行品種嫁接,去頭、開口、切芽、種碼、捆綁,每個環節手法嫻熟,一氣呵成。「這棵樹嫁接選的是串魚、大毛桃二合一新品種,今年9月嫁接,明年3月注意解塑料、打芽子,秋天都會掛果有收益。」嫁接技術人員介紹說,「嫁接改良就好比外科手術,給辛夷樹種上好血統、好基因,讓結出的藥材品質更好,收穫得的藥材產量更高。」
辛夷樹新品種嫁接能夠實現高產量、高收入,董玉釗來到附近的山凹里,實地查看前年嫁接「手術」後掛滿枝果的豐產景象。「這兩棵20公分嫁接過大毛桃品種的辛夷樹,去年摘鮮藥50多斤,賣了1000多元。今年長得更好、產量更多,肯定能賣出好價錢。嫁接過的辛夷樹,不光辛夷品質好,藥桃產量要高出30%以上。」董玉釗深有感觸地估算說。
同村的董玉偉,也品嘗到辛夷嫁接「紅利」甜頭。前些年,作為一家五口的「頂樑柱」,董玉偉長年累月在外打工賺錢,家中種植1000多棵辛夷樹,無人經管呵護,任其隨意生長,一年採摘的辛夷藥桃花蕾小、分量輕、賣價低,一年只有6000一7000元的收入。近幾年,隨着辛夷藥材市場價格不斷上揚,董玉偉對辛夷樹悉心管護,把原來大部分品種落後、產量低下的樹種全部嫁接成了大毛桃、大青桃高產品種,實現了辛夷藥桃產量倍增。
「每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辛夷秋季嫁接的絕好時間,不僅成活率高,而且來年春萌櫱能力強。現在,我家一年秋冬季能採摘辛夷(鮮藥)4000多斤,僅此一項收入70000多元,不用再東奔西跑外出打工了。」現如今,董玉偉把自家1000多棵辛夷樹當成了「搖錢樹」,看護管理上格外用心。
天橋村是全縣聞名的辛夷特色經濟專業村,辛夷種植面積20000畝、100餘萬株,其中樹齡在20年以上的10萬多株,年產鮮藥300—400噸,年產值800萬元,戶均可實現增收1萬元以上。2023年以來,隨着中藥材辛夷價格的強勢上揚,每市斤鮮藥價格由原先5—6元漲到了20元以上,廣大群眾種植熱情高漲,主動嫁接改良大毛桃、青桃、串魚新品種10萬株,尋求辛夷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作為「中國玉蘭之鄉」——南召縣玉蘭花木的重要繁育基地,南召縣皇后鄉發展紅、黃、白、紫等各色系玉蘭苗木達2.2萬畝150萬棵,形成規範化、集約化、專業化的產業體系。近幾年,隨着花木市場的萎縮和價格縮水,一大部分早期低品質、低端化玉蘭苗木面臨淘汰,如何破局新生,成了現實而緊迫的民生「課題」。
南召縣皇后鄉皇后村黨支部書劉自錄敏銳洞察市場行情,帶頭把一部分玉蘭樹改接成辛夷,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勇於實踐創新,搶佔市場先機,走出一片新天地。「玉蘭改接辛夷,就是把玉蘭樹作為砧木嫁接上辛夷芽體接穗,重新長出辛夷枝條,達到脫胎換骨、改頭換面的種質再造。」劉自錄介紹說。
南召縣皇后鄉皇后村作為玉蘭標準化種植示範村,經過近30年的發展,全村玉蘭種植面積達2000畝,玉蘭苗木保有量達20萬株。自2023年以來,該村按照「出售一批、提升一批、改接一批」的發展思路,已累計嫁接低質低效玉蘭苗木3萬株,直接帶來辛夷藥材經濟效益20萬元。
向新而生,新質發展。今年以來,南召縣皇后鄉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守正創新,銳意革新,着力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上求突破,引導廣大群眾順應市場趨勢,搭乘中藥材發展「快車」,盤活用活現有資源,通過改良嫁接技術,推動辛夷產業品質做優、規模做大、效益做強,帶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據測算,2024年該鄉中藥材辛夷產量達2000噸,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帶動戶均增收5000元。(記者 郭軍勝 通訊員 廖紀明 李祖全 杜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