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琴道寶安》——「第二屆灣區古琴非遺文化藝術周」在寶安1990音樂廳開幕。本屆藝術周以「傳承世界非遺,弘揚古琴藝術」為主題,舉行了古琴主題講座、古琴音樂會等20場文化活動,持續至11月3日,為大灣區乃至全國的古琴藝術愛好者搭建一個展示才華、交流技藝、互相學習的平台。
開幕式在深圳市九嶷古琴學會會長陳碧勇與舞者駱韻霏共同演繹的琴茶舞《半山聽雨》中拉開序幕。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二級調研員張瓊表示,近年來,寶安區大力發展古琴事業,精心籌備一系列大型公益文化活動,積極推動古琴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她希望通過這次藝術周,進一步挖掘和展示古琴藝術的魅力,激發市民大眾尤其是傳統文化愛好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和熱情,促進文化的多樣性與創造性的發展。
中國樂器協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樂器學會古琴專委會會長張子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以琴會友,以樂傳情,共同書寫古琴藝術新篇章,讓古琴之聲,成為連接灣區人民情感的一條紐帶。
當天還舉行了「興於詩、習於書、立於禮、成於樂——弦歌踐行之路」專題講座、「走近古琴藝術」專題分享會和「弦上金秋」、「碧落琴心」兩場音樂會。中國古琴藝術家、龍人古琴研究院執行院長楊青談及弦歌踐行之路,強調了培養下一代對傳統文化興趣的重要性,呼籲社會各界給予古琴藝術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他表示作為文化藝術工作者,要努力創作出更多的藝術精品。
張子盛會長講述了古琴藝術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與哲學思想,他認為,古琴藝術要想在新時代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需要不斷創新傳播方式,讓古琴音樂以豐富多樣的表達形式,抵達更廣泛的聽眾群體。
當晚舉行的音樂會上,國內知名古琴演奏家匯集一起,表演了多首名曲,展現了古琴藝術與時俱進的生命力。從《關雎》的纏綿悱惻,到《將進酒》的豪放激昂,彰顯弦歌藝術的獨特韻味;器樂合奏版《神人暢》與《普安咒》融入了簫、箏、鼓等多種樂器,帶領觀眾進入超然塵世的悠遠意境;輕微淡遠的琴簫合奏《平沙落雁》與熱烈明快的古琴合奏《三峽船歌》讓人耳目一新;還有深圳市九嶷古琴學會秘書長郭滿攜新橋小學「音之聲」合唱團帶來的弦歌《大學之道》,稚嫩純淨的童聲與古琴的清幽相融相襯,令人動容;琴阮合奏《欸乃》、弦歌《越人歌》與古琴獨奏《梅花三弄》、《廣陵散》的經典演繹,讓觀眾感受到了古琴藝術背後的深邃哲思;最後一曲《流水》如同溪流般蜿蜒前行,引領聽眾進入一個寧靜致遠的精神世界。
據悉,舉行灣區古琴非遺文化藝術周旨在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近年來,寶安區的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逐漸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範圍內獨具特色的文化高地,相信古琴音樂將以豐富多樣的表達形式,成為連接灣區人民情感的一條藝術紐帶。
本次藝術周活動由寶安區宣傳文化體育發展專項資金資助,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致公黨廣東省委會海聯委、龍人古琴研究院、北京樂器學會指導,深圳市寶安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中心、深圳市九嶷古琴學會主辦。(記者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