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爭議延燒 慎待賀公布更多細節
2018-11-28    香港商报
 

  人類基因組編輯香港峰會昨開幕

  爭議延燒 慎待賀公布更多細節

  【香港商報訊】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昨天在香港開幕,而就在此前一天,中國科研人員賀建奎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這對雙胞胎經過基因修改,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

  消息發布後不久,內地122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強烈譴責,稱實驗存在嚴重的生命倫理問題。諾獎得主戴維‧巴爾的摩昨天出席峰會時也表示,沒有看到任何研究結果,事件不符合倫理;亦有科學家指將在聽取賀建奎的發言後再做評價。儘管賀建奎昨天未出席開幕式,但他的研究卻將中國基因編輯研究的倫理問題推到國際學術界的聚光燈下。

  全球謹慎對待基因編輯 學者籲立法

  按照日程,賀建奎將於今天(28日)在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上發言並公布有關試驗數據。不過,昨天的會議早已因賀建奎的研究炸了鍋。中青網報道稱,作為此次峰會會務委員會中的中國成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曉梅說,她參加一場學術午宴,一下車就被一群國際學者團團圍住詢問情況。「這就是一個極大的醜聞,對於科學共同體、對於國家,已經產生了極其大的負面的影響。」翟曉梅說。

  實際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愛滋病也不是賀建奎首創,早在2015年,中山大學黃軍就團隊嘗試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雖然並未移植到人體內,並且在 14 天內銷毀,但依然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但在翟曉梅看來,賀建奎試驗的性質與黃軍就截然不同。「就是學術失範,有很大的問題。」她說,「整個人類社會對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是非常謹慎的。任何一個國家的科學家都沒有權力輕易改變人類的基因庫。一旦改變,風險是什麼,我們現在都不可預料。而且國家現有法律法規都是禁止這麼做的。」

  昨天峰會的主講人——中國生命倫理學資深學者邱仁宗認為,此研究真偽性仍然存疑。他直言,生殖細胞基因組編輯,無論是預防還是增強,都會改變人類基因庫。「賀博士做的是生殖細胞基因組強化,這個操作是倫理上最難以接受的一種」。就算是為了醫學目的而強化,分析風險收益比也是極端困難的,「所以我們很難保護未來的孩子。這種操作不應該是我們的優先目標,也不應該是我們現在考慮的事情。有常規可行的辦法阻止HIV感染,使用基因組編輯做這個事情像是高射砲打蚊子。」

  邱仁宗再次強調,「根據我們的規範,臨床試驗應該被倫理委員會審核批准,網上流傳?深圳和美醫院的委員會審批,但這並不是實際執行操作所在的醫院,所以這個審核是無效的」。同時根據有關部門關於輔助生殖和胚胎幹細胞研究的規範,基因編輯胚胎禁止植入人或動物的生殖系統,所以他確實違反了相關規範。邱仁宗表示,未來應建立起倫理框架以評估科學、醫生和監管機構做出的決策,並建立對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生殖系基因修改的管理安排。賀建奎事件的發生是因為相關法制還不健全,他將建議國家立法規管人類基因工程。

  基因編輯臨床試驗須監管

  中新網報道稱,本屆峰會組委會主席、諾貝爾獎得主戴維‧巴爾的摩昨天表示,他沒有看到任何研究結果,事件不符合倫理,有關研究未發表並未經其他學者審閱,他對此感到遺憾。亦有報道稱,大會安排了賀建奎28日發表演講,巴爾的摩表示,「在賀建奎沒有講話之前我們不能發表任何意見」。參與峰會的中大生物醫學學院署理院長陳偉丁亦指,對基因編輯嬰兒研究,個人來說有保留,但想先聽取賀建奎發表內容才評論。

  巴爾的摩還表示,「我知道他昨天在香港,但是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裏,也不知道他會說什麼,我們歡迎學者在峰會上介紹自己正在做的研究」。

  此外,他表示,基因編輯要遵守特定倫理準則,但峰會對基因編輯和基因編輯在人類醫學上的運用是持開放態度的,「這也意味?我們接下來要決定哪些研究行為是適當的,什麼時候是適當的」。

  出席峰會的港科院院長徐立之說,根據美國科學院發表的有關書籍,進行有關「基因編輯」的研究時,有十條原則需要遵守原則,峰會的委員會將再研究如何加強相關守則。他認為賀建奎需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

  峰會籌委會建議,只有在強有力監管框架下,才允許對基因編輯進行臨床試驗。巴爾的摩指,委員會成員將在28日晚會面,商討並確定一份有關如何推進「基因編輯」的報告內容。

  賀建奎:基因手術未來將合情合理

  在宣布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後,賀建奎(上圖)在其個人Youtube頻道「The He Lab」一連上載5條短片,回應質疑,更言「堅信歷史終將站在我們這邊」。

  就嬰兒基因編輯可能會誕生「訂製嬰兒」、「超級人類」一說,賀建奎表示其團隊目的僅僅是「不能見死不救」,強調拒絕基因增強或性別選擇等,呼籲人們在批評的同時,不要忘記有很多沉默家庭飽受遺傳疾病之苦。賀建奎在短片中以英語解釋說,其團隊草擬了5項基因編輯5項倫理原則,包括「悲憫之心」「有所為更有所不為」「探索你自由」「生活需要奮鬥」和「促進普惠的健康權」。

  就嬰兒基因編輯可能帶來極大風險和倫理爭議一說,賀建奎則以過往試管嬰兒技術剛面世為例,指當時試管嬰兒也有爭議,但如今幫助了800多萬嬰兒出世,為無數家庭帶來福祉。他說:「我們堅信歷史終將站在我們這邊,既然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對家庭有益,那麼基因手術在未來二三十年後也將會是合情合理的。」

  就賀建奎選擇愛滋病為研究對象之目的僅為成名一說,他表示,愛滋病是致命、極具傳染性的疾病,急需醫學技術方面有所突破;而且現實上也有部分人也因基因變異而天生免疫愛滋病,他們其實也能健康成長,故有關研究是有價值的。

  【观点】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校長

  Merlin Crossley:

  這項研究是一個道德領域的「里程碑」,而非科學層面。如經證實,這項研究能表明沒有任何不可預見的技術障礙阻礙了將對鼠類等的技術方案轉移到人類。他同時強調,人們應該認識到,基因編輯嬰兒沒有對任何人表現出任何重大危險。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人類學家

  Eben Kirksey:

  這項研究可能為醫學不平等的新時代打開大門,敲除CCR5受體的目的是複製「精英控制者」的基因,新一代精英抗病兒童可能會出現。

  哥本哈根大學人類學家

  Ayo Wahlberg:

  不應急於得出結論,必須特別注意受試夫婦知情同意的程度。

  果殼網編輯、加州伯克利大學博士生

  Ent_evo:

  這項研究讓兩個孩子冒了毫無必要的風險,其中一個甚至都沒有得到什麼收益;研究也違反了衛生部和科技部關於禁止胚胎編輯植入人體的規範,還有可能違反了倫理審批的正常流程。更嚴重的是,中國科學家的聲譽和基因編輯的名聲遭到敗壞,影響科研進展和應用,讓未來其他孩子得不到本來會有的救治。

  【链接】基因編輯嬰兒這樣誕生

  基因編輯是指人類針對特定基因進行編輯,運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敲除或加入特定基因。賀建奎宣稱,雙胞胎女嬰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基因,而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

  賀建奎指,在生育治療過程中,他改動了7對夫婦孩子的胚胎,其中一位孕婦順利生產。賀建奎表示,利用CRISPR/Cas9技術基因編輯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1/20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裏。在參加研究的夫婦中,所有的男性都感染了HIV,而所有女性並未感染。他宣稱,基因編輯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防止愛滋病傳播的風險,而是讓感染愛滋病毒的夫婦有機會生一個能免於感染的孩子。

  據報道,在22個胚胎中共有16個被編輯,11個胚胎進行了6次子宮植入嘗試,之後,終於懷上了雙胞胎。賀建奎說,測試表明,雙胞胎之一擁有兩份被編輯的基因,另外一人只有一套未編輯的基因,目前尚未看到損害其他基因的證據。另外,「只有一份基因的嬰兒仍然有可能感染愛滋病」,不過一些有限的研究表明,即使感染愛滋病,健康下滑會減慢。

  治療無優勢 存巨大風險

  而對於「基因編輯療法」,學界依然存在很大爭議。一個最大的風險,就是治療沒有回頭路,無法消除編輯可能造成的任何錯誤。接受治療的患者,也可能產生無法預測的後遺症,遭受其它病毒入侵。將基因編輯療法運用在胚胎上,也僅處於嚴格限制的實驗階段。儘管CRISPR技術已相對成熟,至今仍無法保證實驗成功,極可能出現脫靶效應,也就是產生的結果在可控範圍外;若製造基因編輯嬰兒,後續風險難以評估,可能害其一生。美聯社報道稱,有研究人員審查了賀建奎提供的資料,他們認為到目前為止的測試,還無法證明這一基因編輯工作可以起到完全免疫部分疾病的作用。

  而在愛滋病的治療方面,有學者認為,目前在愛滋病防止方面,現有技術能幫助病人比較好的控制病情,而這個實驗在預防愛滋病上並沒有什麼優勢,卻讓嬰兒暴露在所有未知的安全風險之下。而且沒有正常CCR5基因的人,感染某些其他病毒和死於流感的風險也更高。更有學者直言,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

  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共同發明人杜德納認為,當務之急是負責這項工作的科學家充分解釋他們打破全球共識,即目前為止,不應該進行CRISPR-Cas9在人類種系編輯方面的應用。要認識到,由於數據尚未經過同行評審,因此無法評估基因編輯過程的精確度。不存在未滿足的醫學需要、並且沒有其他可行醫學方法情況下的緊迫需要。

  麻省理工學院CRISPR領域專家張鋒也表示,目前有許多可行的替代方案解決愛滋病患者的生育問題。並沒有足夠安全性證明基因編輯可以用在人類胚胎上。同時,他對賀建奎實驗的透明度有所顧慮。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