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本地送貨平台Lalamove 創辦人許家維:初創企業人才最重
2018-12-06    香港商报
 

本地送貨平台Lalamove 創辦人許家維:初創企業人才最重要

互聯網貨運物流平台Lalamove,成立至今雖只有短短4年半,卻已成功把生意版圖拓展至內地和東南亞超過100個城市,擁有超過250萬個註冊司機、1500萬名註冊用戶,2017年的估值就已經接近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究竟一家初創企業如何才算成功?Lalamove聯合創辦人許家維認為,「如同『Google』等同『搜索』一詞,如果大家將Lalamove等同於送貨,公司就是成功了。」

香港商報記者 潘晶

以前在香港,如果要送貨,要找小型貨車(港人俗稱貨VAN)好麻煩,要翻查電話簿找貨車呼叫台,即「Van仔Call台」的電話。許家維指出,以前貨車呼叫平台各自為政,客戶要租一部貨VAN送貨,往往需要撥打很多個電話,再逐一等待回覆,最後仍可能一無所獲,即時叫到貨VAN更難。

每個人創業的初衷都不同,被問及創立Lalamove的原因,許家維指,「因為真的有個問題要解決」。隨時代進步,過去十年智能電話普及,人們隨時隨地可以上網,情況就出現轉變,開始有人動腦筋解決這個問題,2013年12月成立的Lalamove由此誕生。不過Lalamove最初叫做EasyVan,因為早期主要針對貨VAN客戶。用戶通過Lalamove的手機應用程式落單,Lalamove就會安排位置最接近用戶的貨車接單,用戶很容易找到貨車送貨,對貨車司機而言亦最快省時省力找到客戶,Lalamove擔當用戶及貨車司機的中介平台,做到雙方都獲好處。而同期市場上還有另一對手GOGOVAN。

創業初期缺經驗常碰釘

創業向來不容易,Lalamove的團隊自然也碰過不少釘,其中兩個經歷讓許家維印象最深刻。首先,Lalamove的創業初始團隊幾乎零經驗,無論對於管理、物流還是IT等範疇都不甚在行,「剛開始時很多人通過App落單,團隊很開心,但隨後卻發現生意並沒有成長」。原來,剛開始的時候團隊以為接單數目多就可以,但事實上卻「叫座不叫好」,因為落單以後成功找到貨車的顧客並不多。發現問題後,團隊開始不斷吸收新司機,通過增加司機和貨車的數量提高顧客找車的成功率。

其次是融資困難,由於缺乏管理經驗,許家維指出,一開始並不知道互聯網生意要燒多少錢。受市場環境影響,2014年之前很多投資者都願意投資初創公司,故Lalamove第一次融資相對容易。但此後投資者發現初創公司的成功率並不高,再出錢投資就變得謹慎。

讓客戶有良好體驗

在資本市場遇上寒冬,讓Lalamove苦不堪言。許家維直言,「當時搵錢搵得好辛苦,有段時間只夠錢發兩個月薪水,之後就會破產。」所幸後來問題順利解決,而這次教訓讓許家維和團隊都真正知道了利潤的重要性。花錢是否有效率,值不值得,是團隊在經歷了困難之後經常反思的問題。除了不再亂燒錢之外,公司還開始有盈利。

許家維談到Lalamove成功的三個要素。首先就是司機和註冊車輛數目夠多。他自信公司現時擁有的註冊車輛,在全東南亞,甚至全球都是最多的。其次,司機數目足夠多,這就意味Lalamove的覆蓋足夠廣闊,在客戶有需要的時候,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分配距離最近的司機,讓客戶擁有叫車快的體驗。

還有,服務好也是公司的優勢之一。許家維直言,香港人對服務的要求不是很高,不過公司在開拓東南亞市場時,發現當地人對服務十分看重,因此意識到運輸業也要講求服務。有鑑於此,公司在顧客服務方面投資了很多資源,也十分注重司機素質,會在不斷考核和訓練的過程中對司機優勝劣汰。對這些問題的重視,讓Lalamove配送效率具有一定競爭力,許家維表示,Lalamove的物流配送通常在一個小時內就能完成。「我們公司有句口號,就是一個鐘頭內乜都送到手」。

目標衝出亞洲

互聯網大潮一浪接一浪,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落後於人,如何才能持續發展?「每一門生意以及市場都不同,如果只是比財力是比不過的,最重要還是要找到市場需要的東西。」許家維說道。

許家維一直都強調經驗的重要性,他認為要讓公司持續發展下去,最重要的還是要不斷尋找比自己厲害、聰明的人。他相信,對所在行業充滿熱誠並且擁有豐富經驗的人,能夠帶領公司走得更遠。

目前,內地是Lalamove最大的潛在市場,除此以外,公司更專注於在東南亞發展,繼去年開了越南分公司後,印尼雅加達和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分公司也在今年開張。許家維認為,亞洲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印尼就佔到東南亞約四成人口,市場潛力十分巨大。展望未來,Lalamove亦希望衝出亞洲,進軍歐美。

建言香港

始終希望在香港上市

「初創企業」在香港一向是個熱鬧的話題。許家維認為,公眾投資一間初創公司,投資的不只是其資產,更是投資創始人的領導能力,因此人才最重要。Lalamove現時在香港約100個員工,人手卻遠遠不足,許家維坦言很難請人,甚至要從國外引進人才。

許家維分析道,初創公司在香港成功的例子不是很多,香港的市場又小,不僅是投資者,就連年輕人和他們的父母都不相信初創企業,因此香港的IT人才多傾向於選擇傳統的行業,如金融、地產等。

希望為成功互聯網企業

「可以選擇的話希望可以在香港上市,因始終我們是香港公司,希望讓大家知道香港都可以出現成功的互聯網公司。」許家維說。

雖然目前Lalamove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許家維表示也為上市做好準備,如在財務上、時間線上做好準備。

對於港交所(388)剛通過的可採用「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許家維認為是件好事,因「互聯網公司團隊比較重要」。不過許家維認為上市不是公司的終極目標,「一間初創企業的價值,應該體現在能夠真正解決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上。」

寄語創業者

Lalamove的地方智慧

Lalamove在香港、內地和東南亞都有不同的分點,每個城市的地方智慧不同,管理公司的方法也大不同。

在眾多城市中,香港最特別。與東南亞多是公司客戶不一樣,香港在傳統上已經有貨車呼叫平台,許多私人客戶都會呼叫貨車運送各種物品。另外,相比起其他地方,香港人比較缺乏耐性,做什麼都要快。許家維笑稱:「香港人叫車,20分鐘之內貨車來不到,就會投訴。」

內地階梯式發展市場大

Lalamove最大的目標市場就是內地,許家維對此摸索出了規律:「一種模式在一線城市可行,在二線城市就可行,三線城市亦可行。只須找到一個方法不斷複製。」

不過,因為中國市場規模巨大,就會有很多模仿的產品出現,競爭十分激烈。他坦言,剛開始的時候,內地有超過100個類似的公司冒起,甚至有些公司的商標都與Lalamove一模一樣。不過,他對於這類競爭樂見其成,認為只要不斷改良,把產品做好,就無須懼怕競爭。

新加坡首用預付款策略

東南亞市場的發展就較為複雜。以新加坡為例,香港人經常將新加坡和香港做比較,但許家維認為,其實兩地不甚相似:「新加坡物價高,為了降低成本,客戶願意等待兩個星期運送一件貨品,對效率的要求不如香港高。」

但新加坡沒有私人客戶,公司客戶通常不會付現金,這就導致Lalamove有機會被拖帳。因此,Lalamove針對新加坡量身定做了一套策略,讓新加坡的公司預付款,成功解決了問題。

要了解當地需要

許家維認為,東南亞最大的挑戰在於,每個國家的人文環境都不一樣,需要根據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策略。因而Lalamove的分公司都會在當地聘請當地菁英進行管理,許家維認為,物流是個本土問題,作為外地人很難深刻了解當地的需要,在本土運營,最重要還是要善用當地智慧去解決問題。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