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窗口,同時也是世界客家人的一個窗口,客家文化是深圳文化的脈系之一。第二屆「深圳民間工藝精品展」近日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展出,正式拉開了深圳市第十二屆「客家文化節」的帷幕。今年文化節的主題是「幸福客家」,通過六大活動生動展現改革開放40年深圳的城市巨變、小康社會建設的成就、傳統文化與現代都市的融合創新,以及新老客家人的幸福生活,亮點紛呈。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探討民間工藝發展方向
據悉,本屆客家文化節是「2018深圳創意十二月」的重要活動,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指導,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單位承辦,並獲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資助。
本屆文化節活動亮點紛呈。12月5日至9日舉行的第二屆深圳民間工藝精品展,展示銅雕、木雕、旗袍、棉塑、剪紙、烙畫、麥稈畫、紫砂陶藝、景泰藍工藝畫等不同種類的民間工藝精品50多件。
深圳是一個充滿創新和創造活力的年輕城市,也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英薈萃之地,吸納了眾多來自祖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其中不乏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使深圳民間工藝藏龍臥虎、種類繁多。他們融合時代精神、都市文化和傳統工藝創作了許多集藝術性、創新性和時代性於一體的優秀作品。本次展品中包括入圍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終評的「87神仙卷紫銅浮雕」,獲得2017年中國(廣東)民間工藝博覽會金獎的景泰藍工藝畫「夢源圖」等重量級展品。「87神仙卷紫銅浮雕」是出自高級工藝美術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陳志忠之手,其以徐悲鴻所收藏的唐代臨摹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為藍本進行鏨刻創作。觀眾可以通過展覽充分領略深圳民間工藝的風采和魅力。
一直以來,深圳的民間文化、民間工藝都在不斷創新,努力與這個城市、時代相契合。在工藝精品展現場,《深圳你好》系列旗袍頗為吸引眼球。據介紹,4件旗袍上,「拓荒牛」「平安大廈」「大梅沙海濱雕塑」「大運火炬」均以具有深圳特色的元素,用手工蘇繡的方式呈現在旗袍上,可謂風格獨特。
深圳民間文藝創新發展論壇亦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舉行,來自全國不同城市的著名專家參加論壇,與深圳民間藝術家進行交流,探討深圳民間工藝創作和民間文藝發展方向。
新老客家人夢圓深圳
事實上,深圳原住民以客家人為主,當時的《寶安縣誌》載: 客家話人口佔56%,粵語佔35%,大鵬軍語佔9%,如今,深圳還保留有大量記錄本土客家人的文物古蹟。客家人在來深墾殖的幾百年時間裏,有過一個相當長的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時期。他們既能適應新環境,又能抓住好機遇;既堅持以農為本,又不失時機地發展了本地工商業;既能維護傳統,又能帶動新風尚。龍崗客家的發展史,是深圳本土客家人勤勞勇敢、自耕自足、奮鬥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縮影。
本屆文化節的其他活動將陸續舉辦,如:12月10日至21日,將組織民間藝術家表演進校園、進社區,為市民表演客家山歌、陶笛、粵曲等,展示剪紙、剪影、臉譜繪制技藝。
據悉,從11月12日開始,以「幸福深圳」為主題面向全市徵集攝影及手繪作品,並邀請深圳知名攝影家、畫家組成專家組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審。12月14日至16日,「幸福深圳——市民攝影及手繪作品大賽」獲獎及優秀作品將在甘坑客家小鎮展出,讓觀眾通過鏡頭、紙筆,捕捉和表現深圳城市的美麗蝶變、改革開放成就以及目前的幸福生活。
據了解,第十二屆客家文化節將於12月14日閉幕,屆時將上演「新老客家夢圓深圳」專場文藝演出。40架古箏將同台演奏《春天的故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50名市民將身穿旗袍集體演繹太極扇舞《瑰寶中華》,老一輩山歌藝術家何穗生,青年歌唱家楊樂、陳雙蘭等10多位藝術家將聯袂登台演唱代表作品。此外,現場還有多個精彩的雜技、舞蹈節目上演,兼具客家元素和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