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西雙版納?海縣?混鎮曼召村至今保留?最古老的手工造紙技藝。
曼召古法造紙使用構樹皮經浸泡、蒸發、搗漿、撈紙、曬紙五大流程,採料、蒸煮、洗滌、砑光、撕紙等11道工序製成,且製作過程中無任何添加劑。紙張透氣性好、耐磨、防蟲害、保存時間長。多用於寺廟裏抄寫經書、傣文書寫、作畫、普洱茶包裝,也可製作紙傘、禮品盒、孔明燈等紙製品。
走進村裏,幾乎每家每戶都擺放?手工造紙器具及一排排正在晾曬中的紙張。村民站在石灶上不時從冒?熱氣的鐵鍋中撈出一片發黑的樹皮或其他雜物;婦女手持釘?紗網的模具在注有樹皮漿的池子裏輕輕一攪,一推、一拉、緩緩一提,仔細一看能從模具紗網上看到一層半透明的物質;模具依次擺放到陽光下晾曬,模具裏的半透明物質逐漸顯形,能看出是紙張的模樣;從模具裏揭下曬乾的紙張;村民用水槍沖洗?模具以備再次使用。
曼召村傣族傳統手工造紙專業合作社監事玉坎恩介紹,每年3-5月份砍下構樹枝條剝皮,樹枝可用來做柴。她說,構樹生長速度快、越坎越發,採取坎枝不坎根,現在村裏種植了200畝構樹。紙張是用於包裝普洱茶的優質包裝,隨?普洱茶產業的發展,紙張需求量增大,村裏一年四季都在製作紙,村裏種植的構樹皮不夠用多數從老撾進口。一噸構樹皮能製作5萬張左右紙張,成立合作社以後由合作社統一採購、銷售,根據紙張質量不同,45×90cm規格的價格從5角到1塊不等。
記者了解到,合作社成立後,實現了原料及成品的統一採購、銷售,村民只需要用心去製造紙張,不用為進貨及銷售渠道發愁,為村民減輕了很大壓力。合作社的成立帶動了老百姓脫貧致富,如今,曼召村196戶,998人,人均年收入超過1萬元。
古老的手工造紙是曼召存傳承下來的手工技藝,延續使用傳統手工造紙技藝,不僅讓這手工藝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還使自己踏上致富的道路。劉楊廣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