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2018年最後一天,美國還不忘打「台灣牌」。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13項法案,包括涉及對台關係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有關法案提出華府應定期對台軍售,及根據《台灣旅行法》,鼓勵美國高層官員訪台,並將台灣納入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一環。
美國參眾兩院在上月通過《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完成立法程序,提交特朗普簽署生效,成為美國的正式法律及既定政策。該法案涉台部分可分為「對台承諾」、「對台軍售」、美國官員訪台等三部分。內容指出支持「美台」之間的「緊密關係」,反對改變現狀。此外還鼓吹,美國總統應「定期對台出售防禦性武器」,同時美國總統也應依據《台灣旅行法》鼓勵美高層官員訪台。不過,特朗普強調,根據憲法,總統是美國外交事務唯一代表,意味他不保證會落實法案條款。
台網友諷:收保護費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台當局聞訊連聲向美國道謝。但美國欲把手伸向台海事務,台灣民眾並不買賬。有台網友點出美國的潛台詞,就是「保護費要定期繳納的意思」。
台媒評論稱,長期以來,美國在售台武器方面,只有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一直乘機把台灣當做「冤大頭(凱子)」來對待,當做「肥羊」來宰,售台武器大都是退役或即將退役的貨,價格出奇的昂貴,而且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另有評論稱,台灣主流民意高度擔心美國的過度介入會加劇台海緊張,反而會帶來不安全感,也高度反感美國「玩弄」台灣,最終致使台灣自身利益受損。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此前應詢表示,有關法案涉台內容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中國對此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