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應用領域仍有局待破
2019-05-10    香港商报
 

   5G為舟 創新作帆

  應用領域仍有局待破

  整個4月份,5G技術都是輿論熱議的話題。內地5G預商用提速、全球5G科技競賽加劇,讓外界對5G時代的到來憧憬不已。5G技術究竟能帶來何種變革?專家認為,5G技術所帶來的變革,在於它開通了一種新的應用場景,可以將消費互聯網轉變為產業互聯網,俗稱「萬物互聯」,無論是在民用、商用、還是軍用領域,5G技術都將可能帶來一場「革命」。不過,亦有論者認為,隨着中國在5G領域的話語權超過歐美,內地目前對於5G技術的追捧有點過熱,但從實踐來看,5G技術尚未發展成熟,尤其在日韓的推廣效果不佳證明了這一點。現在尚未到5G技術大規模應用的時候,作為一種賦能技術,5G技術仍需繼續沉澱,也需要社會各行各業的創新,從而真正運用5G解決自己行業的痛點。香港商報記者伍敬斌

  萬物互聯或帶來產業變革

  對於5G技術的熱議,實際上從今年「兩會」期間就已開啟,僅與5G相關的提案議案就有10餘件,其餘代表委員的討論與建言就更多了。4月份,一場「5G爭奪戰」在全球範圍內悄然打響。美國、日本、韓國先後明確了5G「時間表」,意欲爭奪5G控制權。美國總統特朗普稱:「5G競賽是一場美國必須要贏的比賽,我們不能允許其他國家在這個未來強大的產業中超越美國。」

  5月8日,工信部再次明確,將繼續推動5G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促進系統、晶片、終端等產業鏈進一步成熟。組織開展5G國內標準研製工作,加快5G網絡建設進程,着力打造5G精品網絡。指導各地做好5G基站站址規劃等工作,進一步優化5G發展環境。

  5G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呂廷傑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5G技術所帶來的變革,在於它開通了一種新的應用場景--「萬物互聯」。相比4G,5G可以實現時延縮短100倍、速率提升100倍、連接數提升100倍,這可能使得眾多終端應用迎來質的飛躍。過去的通訊技術只能做到聯接人與計算機或者人與人,而5G的革命性就在於它可以將消費互聯網轉變為產業互聯網,可以聯接車、機床、倉儲等等各種新的應用場景,這使得5G不僅是消費和娛樂型的應用,而是產業級的應用,它能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5G本身不是一個十分高大上的技術,但這個技術帶來的聯接和範圍是非常普適性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以5G為基礎,世界將迎來一場深刻的技術變革。

  中國5G技術全球領先

  正是因為5G技術的普適性,世界各國才會上演「5G爭奪戰」,美國人還將其視為一種「競賽」。呂廷傑認為,與中國人不同,西方特別是美國面對一種新技術總是先考慮它的軍事用途。就像火藥,中國人更多用來做鞭炮,而西方人則更熱心用於武器。對待5G技術也是如此,由於5G可以聯絡各種場景,所以美國就把5G定位為軍備競賽。在美國人看來,如果5G技術成熟,實現了萬物互聯,而這一技術掌握在別的國家手裏,裝備、技術都是別國的,那麼美國受到挑戰的可能性就會加大。高科技是美國維持二戰後技術的一大支柱之一,而在5G技術方面,美國感覺受到了中國的挑戰。

  目前,中國在5G技術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根據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最新發布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4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4%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SEP)。這個數字是中企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截至4月份,華為擁有1554項專利,是擁有5GSEP專利數量最多的公司。呂廷傑認為,目前華為領先於世界的主要是5G的產品化能力,這項能力大約領先世界其他國家半年左右。

  商用仍存瓶頸與挑戰

  不過,如今的5G技術可能還未真正成熟,也不是像許多人所說的那樣很快可以進入人們的生活。有分析指出,現階段來說,5G技術尚未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很多5G能做的,4G也能做,而4G做不了的,5G也未必能勝任。就以許多人津津樂道的自動駕駛為例,5G網絡對車聯網最大的意義在於同一基站下的設備溝通不再繞經主網,而是直接溝通,降低網絡壓力。但這並不能說明5G對自動駕駛的重要,因為不能脫網運行的自動駕駛毫無意義,而能脫網運行的自動駕駛也不需要5G。網絡對於自動駕駛只是一個輔助項而不是必須項;還有所謂5G超高清視頻會議、5G全息投影、5G智慧課堂、工業互聯網、5G遠端醫療等,看上去十分高端,但是社會應該清楚地認識到,5G並不能提供比傳統光纖網絡更好的網絡,目前光纖網絡的穩定性仍然優於5G。在特定情況下,如參與這些活動的一方在高鐵、高速上進行,那5G網絡的用途還能突顯,但以目前5G的覆蓋面來說,要覆蓋高鐵、公路,難度實在大。特別是遠端醫療、遠端手術,如此嚴肅的事情,有什麼理由不選擇更好的光纖網絡呢?

  說到底,5G巨大的飛躍就是高帶寬和低延遲,這意味着所有的基站都需要超高帶寬接入,此外,由於使用的頻段越來越高,穿透性越來越差,所以5G的基站範圍只有100至300米左右,遠遠低於4G的1至3公里。這意味着,5G基站要比4G基站密集得多,成本也高好幾個等級。5G信號全面鋪開目前很難實現,5G技術的革命性作用,在很長時間內仍然只能是憧憬。

  不宜過度炒作5G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馬占江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5G確實是一個技術發展的催化劑,也是技術進步的里程碑。但目前輿論和資本市場上對於5G的炒作是有點過熱了。因為5G涉及到國與國的競爭,而中國在此領域又處於領先地位,這在社會輿論中是非常吸引眼球的事。事實上,目前4G網絡的理論極限依然沒有達到,且信號更好的4G在人口密集地區都還存在連不上網的情況,現在冒然對5G進行大規模應用,這將花費超大量的成本,對於此前部署的4G網絡是一種極大的浪費。目前各大運營商與設備商對於5G的態度更多是一種提前布局的行為,各大手機廠商通過宣傳支持5G手機,獲得了更多市場份額,這是實打實的利益,如果要進行大規模應用的話,現在還不是時候。5G技術還是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發展,社會應該較為冷靜地看待。

  日韓實踐情況值得借鑒

  除了中美兩國,日韓在5G技術上也有積澱,兩國目前屬於領先梯隊,較小的國土面積也使得它們在網絡部署上的進展相對較快。目前日韓在5G商用上已經做出了不少大膽嘗試,其間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這證明5G技術尚不成熟,兩國的實踐或許可以成為中國5G商用的借鑒。

  此前,韓國的三大運營商早早就宣布在部分地區推出5G熱點服務。截至4月22日,三大電信公司一共建立了50512個5G通信基站。而且,這些運營商承諾今年內,將在韓國85個城市建設23萬個5G基站,覆蓋韓國5100萬總人口的93%。不過,接下來這些運營商卻遭到了消費者們對於網速太慢、通信連接差的抱怨。對此,韓國三家運營商都公開承認他們的5G網絡在交付方面存在問題,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期望,並承諾改善運營。有論者認為,韓國出現的不佳使用體驗是由於5G網絡覆蓋差、穿透性弱和信號不穩定的特性所導致的。5G比4G網絡的頻率高很多,且擁有很大的帶寬容量,但是衰減也更大。這使得5G和4G相比,在同樣的功率下覆蓋範圍卻變小了,5G信號進到建築物裏就會減弱。這樣一來,5G網絡的試點使用感受必定不好,高速率、低時延等方面性能優勢難以體現。當多方在吹捧5G的優勢特性時,也要綜合考慮其落地時會遇到的重重難題。

  此外,通信設施規模化也是一大難點。對於日本和韓國來說,農村和邊遠地區都是5G基礎設施薄弱的地方。更何況根據5G網絡的特性,在同一片國土面積上,5G的基站數量還要比4G基站大。要想在全國範圍內規模化部署5G網絡,對於幅員遼闊的中國來說,似乎更大。

  日本電報電話公司5G實驗室高級副總裁中村武弘在2019歐洲5G會議上強調,業界要認識到「要為5G設定切合實際的期望」,他認為,目前的5G試點在網速、時延等方面都達不到書面上的設想。

  廣泛應用有賴全社會參與

  當然,現階段5G面臨的一些困難與挑戰並不意味着發展5G是一條錯誤的路。呂廷傑認為,一項技術的誕生,既不能對其過度追捧,也不能將其貶低至一文不值。5G的技術應用需要社會的參與和創新。目前,社會輿論都在討論運營商何時可以讓5G應用落地,這個議題本身就不正確。因為無論是通信業技術的進步還是應用的進步,都不取決於通信企業自身,而源自於社會。就像滴滴打車、優步這樣的創新,它也不是來自於的士行業,5G技術也是一樣,所有關於5G技術的推動力,都不在於運營商。現在的情況與3G技術剛剛推出的時候相似,5G的發展軌跡應該跟3G是差不多的。

  呂廷傑進一步解釋稱,第三代移動通訊(3G)是2000年通過的,但是整整走了7年,都沒有應用。當時宣傳,3G技術能夠實現手機上網,但是這遭到多方調侃,認為手機上網無用。直到2007年1月,蘋果手機和APPStore橫空出世,人們才知道怎麼通過運營商的網絡去開展社交網絡、自媒體、手機支付等。而這些應用火爆起來之後,進一步推動了降價、提速的4G。從這個發展軌跡來看,真正推動發展的恰恰不是運營商,而是設備製造商。由此可見,人們不能等着運營商來提供什麼服務,創新還是要靠社會。5G能夠開創一片新的藍海,把對個人的通信應用變成對企業、行業的通信應用,並將此變成投資的機會。如果這一技術的運用中能夠出現千百個喬布斯那樣的人,一定會帶動5G的大規模消費。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對5G技術的認知來解決自己行業的痛點。這樣的創新就能帶動5G的網絡、5G的設備和各種服務的大規模需求。可以說,5G更重要的是一個萬眾創新的載體,未來的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