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重要產業之一。就香港而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發揮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引領作用,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融資平台。
香港商報記者 潘晶
金融服務業一直是香港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根據貿發局數據,2016年金融服務相關的行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的17.7%,提供超過25萬份職位,佔香港總就業人數的7%。根據Z/Yen Group於2018年3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排名第三,僅次於紐約和倫敦。此外,受惠於人民幣國際化,香港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2018年香港新股募資IPO總額達到36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一。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香港當仁不讓在金融方面擔當領頭作用。事實上,在「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台後,香港在內地企業「走出去」充當的平台角色越來越重要。
擴香港融資平台優勢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行政總裁楊玉川指出:「香港已經成為全球其中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廣大的國際資金和投資者參與其中,金融業持續增長,為內地企業集資、走向國際以及吸引國際資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規劃綱要》提到,香港可以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提供融資和諮詢等服務,支持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資本運作中心及企業財資中心;支持香港機構投資者,按規定在大灣區募集人民幣資金投資香港資本市場,參與投資境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支持香港開發更多離岸人民幣、大宗商品及其他風險管理工具等。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認為,香港在大灣區中的融資作用,可以讓香港發揮金融優勢。他認為,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盡快着手推進有關工作,如建設跨境金融平台,並降低企業參與金融業務的門檻。
保持優勢不能鬆懈
香港有機遇亦有挑戰。從外圍來看,不僅要努力追趕紐約、倫敦等排名更前列的金融中心,同時還有新加坡不停追趕。對內而言,上海和深圳等內地城市在金融方面的發展亦不容小覷。香港想在大灣區保持金融優勢,絕不能鬆懈。
諾亞控股研究工作坊研究員辛辰表示:「隨着上海、深圳在金融行業的發展,或將對香港產生挑戰。」不過目前來看,相對香港已是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深圳目前處於爭取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階段,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甚至在亞太地區都是地位最高的金融中心。
「上海在發展金融中心的過程中,更注重與香港遙相呼應。而在金融發展的相關政策上,深圳其實沒有擠壓香港,香港始終是探索者和引領者。」辛辰續指,金融問題關係到國家經濟安全,因此金融開放過程會比較謹慎,不會像零售、貿易等行業,一下子就開放得很快,因此未來大灣區和內地的金融發展,主要還是由香港來引領。
「過去幾十年,香港一直擔當對外投資的角色,亦是值得信賴的、重要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改革開放後,很多內地企業都選擇將總部遷到香港,就是看中香港資本市場的全球化程度和便利度。」辛辰說。
雖然香港在金融業發展上有自身優勢,但亦有其掣肘因素。全港購物節創辦人李鋈發就表示,香港需要更多的空間去發展金融業。他指出,現時香港中環的寫字樓租金價格全球最貴,這對金融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成本,能否興建更多寫字樓,降低金融業者成本對香港來說很重要。
互聯互通11城均獲益
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不同的經濟制度,因此日常運營中,不同經濟制度間的交往和協調一向是頗受關注的問題。
2022基金會發布的《大灣區的未來發展與香港的機遇》報告中就指出,內地、香港與澳門擁有不同的金融體制及貨幣。資金在香港和澳門,相對自由進出,但內地則不能,這種狀況會影響大灣區跨地業務營運,同時阻礙個人消費者跨境支付系統的引入。報告還指出,雖然香港與內地有大量金融業務,特別是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和貿易融資方面,但香港並未能充分發揮其金融專業優勢,資金流動性上升將會是大灣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李鋈發認為,人才是金融行業最重要的資產,所以推動金融方便互聯互通,首先是推動人員往來便利化,從而帶動大灣區內的資金流動。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沈建法表示,大灣區所有的城市都能從互聯互通中獲益,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社會經濟聯繫與合作日益頻繁,加強兩地的互聯互通,將有利於兩地的社會經濟與市民活動。
有鑒於此,《規劃綱要》對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亦有相關指引,具體措施包括逐步擴大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規模和範圍,大灣區內的銀行機構可按照相關規定開展相關業務、擴大香港與內地居民和機構進行跨境投資的空間,穩步擴大兩地居民投資對方金融產品的渠道等。
此前「深港通」和「債券通」的開通,有效地促進了大灣區內互聯互通,而隨着《規劃綱要》正式出台,香港和內地在金融服務方面推出的便利措施越來越多。如香港銀行可為港人開立內地銀行帳戶,以及目前粵港兩地正商討理財產品可互相買賣「理財通」等。
香港可作金融科技公司「降落點」
隨着科技發展對金融行業帶來改變,香港正處於金融科技發展的分叉口。一方面,環境變化為香港帶來挑戰,如果香港在金融科技發展上不夠積極,自身優勢可能被追趕。另一方面,如果香港能夠積極推進金融科技發展,不僅能夠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更能為香港經濟發展捕捉到新的商機,進而帶動就業、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數據顯示,40%的內地消費者在付款時都會選擇金融科技相關方式,35%消費者都在使用基於金融科技的保險產品。目前內地人對金融科技相關產品的接受程序頗高,如果香港能在金融科技上有所作為,並以大灣區7000萬人口作為香港金融服務的市場,香港金融業未來潛力是無限廣闊的。
內地金融科技發展領先
儘管香港有許多大型的金融業務,但金融科技發展依然有限。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內地近年在創新、金融科技等領域發展迅速,還湧現了如螞蟻金服等一批規模較大、極具競爭力的互聯網金融公司。2016年時全球風險資本投資增加至134億,而螞蟻金服一家公司就獨佔45億。
立法會議員張華峰表示,內地近年的金融科技發展較好,香港毗鄰的深圳,更成為不少互聯網公司及創新行業的立足地,不期然地將香港比下去。張華峰又指,香港政府最需要做的是在政策上配合業界發展,對一些不合時宜的規管,要適當地拆牆鬆綁,為業界提供一個較理想的培育環境。
辛辰亦認為,雖然內地的金融科技發展迅速,但金融科技的價值主要在於輔助傳統金融,還未到顛覆傳統金融的地步,金融科技主要還是要建立在傳統金融的基礎上。他舉例指,如內地雖然在保險科技上發展較快,但整體而言,兩地的保險產業還是有差距的,香港始終在整個行業處於領先地位。他形容:「科技只是為傳統金融插上翅膀」。
港金融產品要拓展至大灣區
其實近年來,香港一直在金融科技方面急起直追,並推出不同產品。如早前推出的FPS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以及最近發出虛擬銀行牌照等。截至去年底,快速支付系登記人數已逾200萬,佔全港總人口的比例達到27.6%,在亞太區已推出FPS的地區之中,與新加坡(27.5%)不相伯仲。
「轉數快即刻到帳,十分方便。我認為轉數快可以推廣至大灣區,方便粵港、港澳、粵澳三地企業快速轉帳。不過轉數快目前只能一日轉一萬港幣,希望日後可以提高上限,方便大額轉帳。」李鋈發說。
目前這些金融創新產品主要針對香港消費者,如何將這些金融科技產品擴展到大灣區並搶佔優質客戶,仍是一個難題。香港金融發展局就曾指出,香港可以成為有意在區內發展的金融科技公司的降落點,成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企業對企業服務的市場,並成為內地金融科技公司邁向國際的起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