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港銀Fintech大比拼
2019-05-29    香港商报
 

港銀Fintech大比拼

香港很多市民都機不離手,生活大小事務都用手機解決。為吸引「手機一族」,香港銀行業也積極拓展金融科技(Fintech)應用,紛紛推出指靜脈認證、跨境電子支付、數碼化身份認證手機、P2P轉帳等服務。究竟哪家銀行Fintech最「貼地」?馬上為各位讀者比較一下。

香港商報記者 張智榮

Fintech看似遙不可及,事實剛好相反,不僅有助推廣普惠金融,也能讓小市民更容易接觸金融服務。事實上,Fintech早已滲透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當下不少銀行服務就是Fintech產物。

以往大家前往櫃員機撳錢、轉帳或查詢戶口時,客戶定必要輸入密碼。但如今卻不必了,只要做出按指紋的動作即可,無須附加簽名或牢記密碼,更為方便客戶之餘,安全性亦提高。這就是中銀香港(2388)近年推出的「指靜脈認證」技術。

「指靜脈認證」有別於一般指紋認證。指靜脈是藏於手指內部,難以被複製及盜取。相關技術是透過近紅外線(Near Infrared)照射手指,獲取手指內的靜脈分布圖像,進行身份識別。由於客戶之間的手指靜脈分布並不相同;加上每位客戶的左手和右手的靜脈分布亦不相同,而手指靜脈的紋路分布亦會隨年齡增長而有所變化,因此該技術防偽度高,且安全可靠。

目前,中銀香港全線櫃員機均已安裝「指靜脈認證」。客戶只須插入提款卡,再以指靜脈取代密碼,即可提款。中銀香港早前更宣布,稍後將推出被視為升級版的「指靜脈無卡提款」服務。顧名思義,若使用「指靜脈無卡提款」,客戶在櫃員機提款時,插卡的步驟也可省略。

中銀香港的櫃員機提款服務運用「指靜脈認證」技術,在理念上跑贏業界。雖然部分本地銀行,包括東亞銀行(023)和渣打(香港)早已推出無卡提款服務,但上述兩間銀行現時仍要求客戶先在手機銀行進行預設提款,再透過獲取一次性密碼或掃描二維碼方式進行無卡提款。由此可見,中銀香港的技術運用不僅超前其他本地銀行,其提款程序也較其他銀行便捷。

跨境支付中銀領先同業

中銀香港另一領先行業的舉措,莫過於推出跨境電子支付。中銀香港旗下跨境電子支付的平台BoC Pay,讓客戶即使沒有在內地開設銀行戶口,亦可透過BoC Pay的二維碼,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商店掃碼支付,從而便利香港市民北上消費。BoC Pay同時設有P2P個人轉帳功能,客戶可隨時進行免費實時跨行轉帳之餘,亦可透過該平台繳付「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水、電、煤等公共服務帳單。

目前,BoC Pay支援綁定了中銀香港網上銀行帳戶、中銀提款卡、中銀銀聯雙幣信用卡及「轉數快」服務。其中,中銀銀聯雙幣信用卡同時支援港元及人民幣結算,不徵收匯率手續費,更可直接用作交通卡,以拍卡方式乘搭深圳和廣州地鐵。

雖然現時大部分本地銀行帳戶已可綁定主流電子錢包進行跨境消費,但目前只有中銀香港成功推出自家跨境支付電子錢包,可見中銀香港在跨境支付、尤其是連接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跨境支付,勝其他本地銀行一籌。

渣打Fintech服務

較全面

Fintech精神發揮到底,令銀行服務更簡易、快捷及人性化,可能要從客戶使用銀行服務的第一步、即開立帳戶開始。其中,渣打(香港)率先於去年底推出手機開戶服務,讓新客戶透過渣打流動理財應用程式隨時隨地申請銀行戶口,全程無須到分行,只需8分鐘即可完成開戶手續。

渣打(香港)的手機開戶採用數碼化身份認證,客戶須透過渣打流動理財應用程式拍攝個人身份證及自拍,以完成身份認證,再輸入個人資料等,即完成申請。客戶完成申請後將於兩個工作天內收取短信及電郵得知開戶結果,並會於5至10個工作天內經郵寄收到提款卡,客戶全程足不出戶即可開立戶口。

另一方面,中信銀行(國際)早於去年,已推出遙距開戶服務,只需少於20分鐘的時間即可完成開立戶口程序。目前已推出遙距開戶的銀行還包括大新銀行(2356),而花旗銀行早前亦預告將於今季推出遙距開立存款戶口服務,客戶可於8分鐘內完成開戶程序,再經約10分鐘時間的審批,便可即時使用戶口。

綜觀多間銀行,渣打作為大型銀行,金融科技服務發展更為全面,例如渣打於今年3月中推出無卡提款服務,客戶只須在App上進行預設提款,即可憑一次性密碼或二維碼到櫃員機取款,無須插卡。

渣打亦將於短期內推出SC Keyboard服務,讓客戶透過WhatsApp平台,便可快速查閱戶口結餘及使用「轉數快」服務。由此可見,渣打的Fintech服務較為全面,相信有助形成一個更完善的科技生態系統,為客戶帶來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豐PayMe捷足先登

講到近期銀行業的Fintech大熱,除了移動支付、無卡提款、遙距開戶外,手機P2P(個人對個人)轉帳肯定是其中之一。雖然金管局去年推出「轉數快」轉帳服務,但豐銀行(005)早於「轉數快」面世前,已於2017年初推出主打P2P過數的電子錢包「PayMe」。截至今年2月止,PayMe整體用戶數已達150萬。豐表示,PayMe會盡快連接「轉數快」,讓客戶有更多電子支付的選擇途徑。

豐早前又推出手機應用程式PayMe for Business測試版,主打P2M(個人對商戶)轉帳功能,客戶可使用PayMe掃描商戶手機或平板電腦的PayMe二維碼作實時支付。至目前為止,香港已有至少45間商戶接受使用PayMe支付。

雖然多間銀行的手機銀行都能做到P2P轉帳,例如中銀的BoC Pay也有P2P轉帳功能,但PayMe的功能相對單一和集中,操作起來也更簡單方便,而且用PayMe向指定商戶轉帳付款更可享優惠。更重要的是,PayMe用戶可向朋友發出收款請求,防止有飯局朋友食「霸王餐」後走數。

恒生夥拍騰訊瞄準大灣區

至於恒生銀行(011),也於去年底宣布與騰訊(700)成為金融科技戰略合作夥伴,在科技應用、開戶流程及零售支付的領域上進行合作或研究,為客戶提供創新及便捷的數碼服務,協助深化金融科技的發展。騰訊將利用科技上的優勢及經驗,協助恒生利用最新科技,如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區塊鏈等,以提升客戶體驗及提高營運效率。

其中在開戶流程方面,恒生與騰訊將共同研究遙距開戶,透過恒生開發的微信小程序開立恒生銀行個人戶口。至於零售支付,恒生為微信支付及WeChat Pay HK提供香港商戶的收單服務,讓消費者可在香港的指定商戶,利用手機以微信支付或WeChat Pay HK進行支付。恒生還直接找來科技巨擘騰訊合作,可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信恒生不僅立足香港,更瞄準了「粵港澳大灣區」這個龐大市場。

財經拆局

虛擬銀行威脅傳統業務?

傳統銀行積極發展金融科技(Fintech),部分銀行更進軍虛擬銀行。金管局至今已發出8張虛擬銀行牌照,包括中銀香港(2388)及渣打集團(2888),上述銀行預計在獲發牌後6至9個月內推出服務。觀乎傳統銀行提供多種金融科技相關服務,包括遙距開戶和電子支付等,他們試圖創新又會否影響他們在傳統業務的發展?

渣打(香港)表示,計劃推出虛擬銀行並非要把傳統銀行服務延伸到另一個平台,而是期望以全面數碼化兼創新的銀行服務迎合市場轉變,從而為客戶帶來一個與傳統銀行截然不同的服務體驗。

另一家獲發虛擬銀行牌照的中銀香港,亦有相似的見解。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高迎欣認為,虛擬銀行有助吸納傳統銀行未有顧及的客戶群,而推動普及金融也是虛擬銀行的重點,期望該行能與其虛擬銀行業務產生互動。中銀香港營運總監鍾向群則指出,虛擬銀行的服務特點是「小而精」,例如聚焦小額支付,小額貸款,以至中小企的資金需求。

難奪去傳統銀行市佔率

如此看來,上述兩家大型銀行並非要把虛擬銀行,單純打造成為傳統銀行的網上版,而是嘗試在功能定位、目標客戶及產品服務上,與傳統銀行作出區分之餘,又可達到相互合作。

市場關注虛擬銀行會否對傳統銀行構成威脅。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市場加劇競爭將直接拉高大型銀行的營運成本。

不過,若從收入角度看,虛擬銀行難以短時間搶佔傳統銀行的市場份額。至於傳統銀行日後市佔率減少的幅度,須視乎虛擬銀行能夠承受多大程度的虧損。這些虧損可能來自透過提供較傳統銀行為高的存款息口、低廉的手續費以及市場推廣費用等。

更新營運模式

銀行公會主席禤惠儀認為,傳統銀行與虛擬銀行之間會是良性競爭,不會爆發「價格戰」,因價格和利率等只是競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安全性和客戶體驗也十分重要,而根據外國經驗,割喉式的競爭沒有持續性,因此相信虛擬銀行參與者會理性定價。她又指,獲發虛擬銀行牌照的8間機構均具實力,相信虛擬銀行的發展可為傳統銀行帶來新發展模式,對整個銀行業的發展帶來正面幫助。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