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引全社會關注 內地開始進入強制垃圾分類時代
從前幾年開始拒絕「洋垃圾」,到如今掀起一股垃圾分類的熱潮,內地對垃圾處理的態度正悄然發生變化。隨?北上廣深等城市陸續出台關於垃圾分類的具體措施,民眾在這個夏天對垃圾分類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而相關政策的出台,也意味?內地城市進入了強制垃圾分類的時代。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學合理、高效地處理日常垃圾,成為擺在各大城市面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難題。目前垃圾分類為何會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垃圾分類會對相關固廢處置產業鏈帶來什麼影響,以及帶來何種經濟效益?文章將圍繞這些問題,探討垃圾背後的經濟和社會學現象。
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滬京深相繼發布新規
這個夏天,一股垃圾分類的「熱潮」開始席捲內地各大城市,「你是什麼垃圾」等段子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垃圾分類的話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其中,最吸引人關注、也是第一個實施強制垃圾分類的城市是上海,而緊跟其後,北京、深圳、廣州、杭州等大城市也相繼發布了相關的垃圾管理條例。
近年來,隨着中國產生垃圾的量越來越大,垃圾處理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根據國家統計局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近幾年中國生活垃圾產量保持5%左右的增長,2018年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2.28億噸,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產生垃圾最多的國家。此外,有數據表明,目前中國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經無垃圾填埋堆放場,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圍城」的困局。因此,如何科學合理、高效地處理垃圾,成為擺在中國政府面前一道不可逾越的難題。
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曹鍾雄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前幾年拒絕「洋垃圾」開始,到如今開始實施強制垃圾分類,說明中國對待垃圾處理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他指出,隨?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如今各大城市用於垃圾處理的填埋場地資源越來越緊缺,對垃圾進行分類已是迫在眉睫。「不管是資源的循環利用,還是對垃圾的減量化要求,都倒逼垃圾處理產業向這方面的發展。因為本身垃圾處理的成本也在不斷升高,整個垃圾處理體系面臨很大的壓力,所以冀希望於垃圾分類系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他說。
在垃圾混裝時代,人們不加區別地將生產、生活等垃圾丟進垃圾桶,給垃圾處理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分析人士認為,「垃圾大雜燴」既無助於垃圾總量的減少,也無助於對環境的保護,而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垃圾分類說明,經過細分的垃圾,不僅有利於資源的重複利用,也有利於降低垃圾處理的難度,垃圾分類是一項很有實質意義的事情。
分類焚燒顯降有害氣體
在減少環境污染和利用可再生資源的問題上,垃圾分類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工程。一般而言,垃圾分類後主要涉及到垃圾回收和垃圾處理兩個層面,垃圾回收主要是由收集廢物的工廠進行。而在垃圾處理方式上,目前世界範圍內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燒和堆肥三種,其中填埋是應用最早、最為廣泛的一種方式,也是中國目前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垃圾填埋處理量大約佔垃圾總量的60%。
由於用於垃圾填埋的場地資源越來越少,以填埋為主的垃圾處理方式,已然不能代表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而對垃圾進行焚燒處理,已經被認為是目前處理垃圾的最好方式。一方面,經過焚燒後,垃圾佔用的空間會減少50%到80%;另一方面,焚燒過程還可以發電。按照中國「十三五」垃圾處理規劃提到的,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當中焚燒發電的比例佔到50%以上,東部城市要佔到60%以上。
但實際上,垃圾焚燒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涉及到多方面的問題。最為明顯的是,如果幹濕垃圾不分類進行混燒,不僅燃燒效率低,而且還會產生更多的諸如二噁英等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業內人士指出,生活垃圾經源頭分類收集和預處理後再焚燒,不僅燃燒效果更好,二噁英的生成顯著降低,而且分類垃圾焚燒底渣中的鉛、鋅、鎳、砷、鉻、汞含量更低,這些底渣做成建材也就更環保。
光大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垃圾分類給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帶來「熱值增、量減」。一方面,「幹濕分離」將濕垃圾從原本進入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幹濕混合生活垃圾中分離,可以在降低垃圾含水率的同時提高入爐垃圾的熱值,從而提升噸垃圾發電量,濕垃圾分離得越徹底,噸發的提升也將愈發顯著,這也意味?噸垃圾創造價值的提升(熱值增);另一方面,濕垃圾的分離也會使得垃圾入場量和入爐量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即創造價值的垃圾總量呈現下降趨勢(量減)。在這種熱值增與量減的對沖中,垃圾焚燒發電企業需要及時調整,以適應新的垃圾分類政策。
固廢產業迎發展機遇
如果要從環保和資源再利用的角度對垃圾分類做一道經濟算術題,很多人可能都覺得無法真正計算出其實際價值,因為這種利國利民的事情無法用金錢來衡量,這也是垃圾分類的真正意義所在。但毋庸置疑,內地颳起的垃圾分類之風,將對固廢處置行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將引發分類清運的環衛設施、廚餘垃圾的處置、分類服務以及再生資源利用板塊等的市場需求。
隨着各地垃圾管理條例的陸續出台以及支持垃圾分類政策暖風頻吹,資本市場上相關的環保板塊也早已「聞風而動」,與垃圾分類業務相關的上市公司股價在稍早前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國盛證券指出,垃圾分類從收集、運輸到處置的全城分類,對產業鏈中環衛轉運、餐廚垃圾處置和垃圾焚燒將有望迎來投資機遇,新增設備購置及裝置建設空間約1600億元人民幣。
「隨着未來垃圾分類越來越精細化,環保產業將會向精細化和專業化分工的方向發展,相關的垃圾產業鏈條會隨?垃圾分類的發展建立出來。」曹鍾雄說,未來垃圾分類的分工會越來越明晰,將會倒逼城市的垃圾分類在未來出現更細分的領域。比如在家庭廚餘垃圾的處理上,將會進行粉碎等無害化處理,與此相關的新的設備和產品會不斷出現。
光大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和全面推廣,不僅能促進固廢處理全產業鏈的協同整合以及利益最大化,更將優化居民對於生活垃圾的處置方法,直至改變居民的生活方式。從固廢全產業鏈協同的角度來看,垃圾分類將給環衛設備製造、垃圾焚燒、餐廚處置以及再生資源等細分帶來新的增量。環衛設備方面,環衛設備製造商有望從垃圾分類制度的加速推進中受益。從對生活方式改變的角度來看,廚餘垃圾處理器市場和互聯網+環衛模式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資本看好新商業模式
在垃圾分類熱潮的推動下,最為直接的感受是全新的分類垃圾桶和垃圾箱櫃橫空出世。由於市場需求的井噴,線上和線下的分類垃圾桶等產品已經賣到脫銷,市場出現了嚴重的供不應求的局面。來自阿里巴巴的統計顯示,僅6月份,淘寶和天貓平台的個人消費者就購買了價值2.5億元的分類垃圾桶,其中上海的消費者貢獻了其中的五分之一。此外,政府環衛部門的集中採購,也是推動垃圾桶更新換代的重要主要推手。
在以往的垃圾混裝、混運時代,垃圾回收基本由「拾荒者」和專門收廢品的人員處理,形成一條比較傳統的、效率較低的垃圾回收鏈條。而垃圾分類的熱潮下,也帶動了一批創新創業浪潮的出現,並且有的創業公司已經獲得了多輪的融資。這種以全新面貌出現、擁有新的商業模式的垃圾分類服務業,逐漸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舉例而言,支付寶旗下的生活服務功能接入了「垃圾分類回收」小程序,新上線的「易代扔」功能裏包括了家電數碼回收、生活垃圾回收、大件付費回收等上門回收服務。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上門回收從可回收物擴展至全部生活垃圾有望實現,國內對該類模式的需求較為強烈。對比國外和中國的人均居住和生活習慣,中國居民對上門回收生活垃圾的需求要高於國外,這不僅是「996」工作族的無奈之選,也是「嫌麻煩」人群的最優之選。
曹鍾雄指出,垃圾分類制度的逐漸落實,不僅帶動相關領域的投資和消費,刺激經濟的增長,也在促進就業和支持創業上提供了不少動力。隨?垃圾分類的深入,未來可能會出現新的環保公益組織,比如聘請退休人員作為社區的環保義工,進行社區進行垃圾分類的指導和分揀等。
垃圾分類並非一蹴而就
根據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早前的垃圾分類經驗可知,垃圾分類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性工程,涉及到的不僅僅是固廢處置行業的回收和處理問題,還有人們生活習慣的徹底性改變等一系列問題,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便能輕易取得成功的事情。
中國有的城市早在2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垃圾分類試點的工作,但回望過往,在沒有強制垃圾分類的時期,人們對於最簡單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垃圾分類都沒能引起廣泛關注,多年的試點工作可謂收效甚微。這不僅與相關政府部門的監管不到位有關,也與對民眾的教育和宣傳不夠有關。就此而言,垃圾分類如果沒有強制執行、沒有配套的處罰機制,恐怕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以第一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上海為例,它出台的是對亂扔垃圾的個人和單位處以罰款,並有專門的監督人員進行管理,這種強制垃圾施行政策被外界認為是較為有效的一種方法。而相比於上海的懲罰機制,深圳稍早前公布了對垃圾分類進行獎勵的徵求意見稿,以期激勵人們能夠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但效果如何,目前仍難有定論。北京方面,為提高分類效果,北京計劃在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內試點生活垃圾「不分類、不收運」的懲戒機制,並將研究制定具體措施,以此提升居民分類意識和分類成效。
其他城市而言,垃圾分類政策不一而足,似乎對於如何合理和科學地進行垃圾,都有?自己的一套,基本都處於試探和摸索的階段。總而言之,中國的垃圾分類工作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