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鄭玉君報道 : 本港最長亦是首條長途遠足徑、共100公里長的麥理浩徑 (下稱:麥徑),即將進入40歲生日,現今的麥徑已成熱門山賽地點,能在最短時間內走完,成為不少人踏上麥徑的主因。但這條山徑最初設立時,是希望遊人細賞周邊風景。因此,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慶祝麥徑成立40周年的重點活動「麥徑通走2019」,走畢時間以3個月為時限,期望遊人享受遠足的樂趣,欣賞香港美麗的自然景致。活動推出首個星期,已有超過4500人登記帳戶參與,其中以麥徑第一段最多參加者完成。
首星期逾4500人登記參與
位於新界的麥徑共分十段,長度由5至16公里不等,大部分約長10公里,連貫了8個郊野公園,包括西貢東、西貢西、馬鞍山、獅子山、金山、城門、大帽山及大欖郊野公園。它從北潭涌開始,繞過西貢半島,轉向西面,到達九龍群山,再從城門開始往北走到達大帽山,然後往西走,以屯門為終點。除了部分的段落是水泥平路外,大部分的麥理浩徑都是依山勢而建,只有小部分費力難行,其餘大多都是易行。
麥徑於1979年10月26日由時任港督麥理浩揭幕。這條遠足徑的誕生,前漁護署助理署長王福義去年12月出席在城市大學舉行「夢想山徑——麥理浩徑的集體回憶」講座及接受傳媒訪問時,都指是漁護署內部的想法,因《郊野公園條例》在1976年生效後,到1979年中下旬,就劃定了21個郊野公園的範圍,他說不少同事想做一些事以紀念郊野公園的劃定,並多謝港督麥理浩對郊野公園的支持,於是就出現了麥理浩徑。而麥徑並非新路,大家將那時的村路及馬路接駁在一起,主要工作是為山徑除雜草,修葺好,並開闢郊遊地點,設立地圖路標及指示牌。
79年啟用首辦大型遠足活動
大家在行走麥徑時,應會看到其標誌不斷出現,如在標距柱、路標等。這個標誌的設計者,是已故香港雕塑家唐景森。王福義在講座中說,雖然麥徑以麥理浩名字命名,但最終沒有用上他的形象,因為大家覺得用中國人好些,那是一個年輕人,走到高處時,正在休息,看遠方的路途。
由西貢起點至屯門終點,整條麥徑設有200個標距柱,序號由M001順次增至M200,標距柱之間相距約500米。這種設施有助行山人士知悉所處位置,當發生緊急事故,可報上位置有助救援。而標距柱亦成為「麥徑通走2019」參加者的登記點位置。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麥徑通走」是麥理浩徑於1979年啟用後首個舉辦的大型公眾遠足活動。遠足人士由9月1日至11月30日期間,可根據自己的體能、經驗及喜好編排合適行程,體驗麥理浩徑十段各自的特色。參加者只須在每段用作登記的標距柱以手提電話完成簡單步驟,便可記錄完成的路段。遠足人士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路段數目,即可獲得紀念品。由9月1日活動開始至9月8日,約4500人已登記帳戶參加活動,當中642人以團體登記。目前最多參加者完成的路段是麥理浩徑第一段。
記者親體驗走第六及第十段
在這4000多人中,包括了本刊的參與,採訪記者分別於9月5日及7日,行走麥徑第十段及第六段,發覺在用作登記的標距柱旁,已豎立了麥徑人形標誌紙板,內有二維碼,即場啟動手提電話的位置資訊功能 (GPS),並掃描二維碼以連結至活動網站 (natureintouch.gov.hk/MT40_completeWalk)作登記,這些用作登記的標距柱每段有兩個,只須在其中一個登記便可。漁護署建議有意參加者在進行活動前,預先登記帳戶及查看路徑上登記點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