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暨人民幣國際化啟動十週年,這些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多項成績。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擴大開放、助推人民幣國際化,而飛速發展的電商與移動支付方式也將助力人民幣出海。
但應注意的是,人民幣和主要國際儲備貨幣之間的差異還比較大,且在國際形勢不穩定、中美貿易戰、美方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等背景下,人民幣的發展要始終以穩健的實體經濟為基礎。專家指出,中國經濟總量越大、發展質量越高、運行體系越完善,人民幣國際化的風險就越小。李斯
有望成世界主導性貨幣
從2009年正式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到如今躋身主要國際貨幣行列,十年間,人民幣國際化已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重大變化。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9月2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8月人民幣國際支付排名回升一位,重回第五大最活躍貨幣,支付份額創2016年1月以來最高水平。同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發布的《2019?徑山報告》提到,人民幣國際化從2009年以後開始加速,取得了很多成績,最有名的應該就是人民幣加入SDR。2019國際貨幣論壇近日發布的2019年度《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也顯示,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強勢反彈,十年間人民幣國際化實現從無到有的重大變化,目前已經躋身主要國際貨幣行列。
報道稱,據粗略計算,世界經濟體系內流通?約10萬億元人民幣,如此龐大的流通規模應當能維持並加強貨幣本身的地位。越來越多同意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將逐步改用人民幣結算或雙邊本幣結算。
俄媒近日報道指,中國正逐步為人民幣國際化做準備。人民幣目前發揮的還是區域貨幣的作用,5年之後就可能成為世界主導貨幣。
圍繞開放關鍵詞推進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進程中,最顯著的特點是市場驅動。這一點在東南亞最能體現。9月23日舉辦的東南亞人民幣論壇上發布的數據顯示,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以來,中國和東盟的貿易不斷增長,中國已經連續10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年東盟也超過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而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東盟是人民幣國際化試點最早的地區,也是與中國開展貨幣金融合作基礎最好、業務最廣的地區。
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盟國家也是中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旅遊、貿易、投資的增多,讓人民幣在東南亞的支付、交易以及金融市場中得到不斷增強和深化,東盟多個國家也將人民幣的資產納入外匯儲備。
而「開放」則可能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下一個關鍵詞。近年來,中國金融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近期發布《金融委宣布進一步擴大11項金融開放舉措》,在此前金融領域開放的基礎上,中國金融大門的開放全方位提速,包括QFII與RQFII等項改革亦列入了外匯局的議事日程中。
而中國能否最終實現與經濟貿易地位相匹配的貨幣地位,歸根結底還是要取決於非居民使用和持有人民幣的意願與程度。《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發布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王芳指出,這要求中國外匯市場堅持漸進式改革。非居民使用人民幣是提高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的關鍵,所需的兌換場所就發生在外匯市場上。現在的外匯市場還是要堅持走漸進式改革的路徑,更加堅持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目標,在發展外匯衍生產品方面多做努力,給非居民提供管理外匯風險的工具。只有保值,他們才能放心持有人民幣資產。
電商與移動支付促出海
中國發達的電子商務與移動支付也推動着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對於外國人來說,擁有人民幣和中國銀行賬戶,就能在中國購買商品,或使用淘寶等全球知名網購平台,物美價廉的「madeinchina」唾手可得。加上中國發達的移動支付對於算數找零較為困難的外國人來說十分便捷,推廣前景一直被看好。
知名調研機構尼爾森與支付寶聯合發布的《2018年中國移動支付境外旅遊市場發展與趨勢白皮書》顯示,目前出境旅遊的遊客中使用過手機支付的比例已經達到69%,交易額佔總交易額的32%,成為出境遊客首選的支付方式之一。中國遊客的移動支付習慣,帶動了移動支付在國外的快速發展,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地區的商家中已有58%接受移動支付,其中70%接受中國移動支付。
目前,中國的移動支付已擴展到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歐洲與北美等多個國家,報告顯示,接入移動支付的商家,人流量與收入也都有所增長,且在尚未接受移動支付的用戶中,55%的人表示很可能在未來接受中國移動支付。
同時,更加便捷的刷臉支付在中國已悄然興起,在一二線城市的便利店中,刷臉支付已隨處可見。日前,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於挪威約維克召開的會議上,由支付寶牽頭制定《移動設備生物特徵識別身份認證安全要求》標準的提議,獲得了包括美英日韓在內的23國代表的投票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建議,應將移動支付「走出去」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抓手,擴大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場景。
美元霸權仍係最大阻礙
但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首先,世界對美元信心下降,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提高。而人民幣國際化的快速發展,挑戰美元霸權地位,也必將引來美方的打擊。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對於美國來說,事實上美元長期以來是一個霸主的貨幣,而人民幣現在國際化程度逐步提高,將來人民幣挑戰的是美元。
美方當然不樂見於此,這從美國多次捕風捉影、自定規則,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一事也可見一斑。在目前中美貿易摩擦與「美國優先」、逆全球化等大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顯得更加重要,受到打擊與制裁的幾率也勢必加大。
上月,在岸、離岸人民幣與人民幣中間價均破7,美國財政部緊接着就宣布正式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按照美方的邏輯,中國之前需要操縱匯率,才能保持匯率穩定不破7,以避免成為匯率操縱國;當不操縱的時候匯率波動破7了,就變成了匯率操縱國。其官方聲明甚至將中國人民銀行「有充足工具」的表述作為判斷證據之一。
眾所周知,一國央行需擁有充足工具,以應對系統性風險,這是獨立貨幣發行體系的重要環節。而失去這些,便喪失了貨幣主權,其發行機制只能錨定美元匯率。一旦脫離了美元,獨立投放紙幣,就會被國際資本認定為「違約」「失效」,這正是美方希望看到的。
對此,中國依然以我為主保障經濟基本面,以減輕國際化進程中美方打擊與制裁帶來的影響。
以土耳其里拉為例,去年8月,美國因外交問題制裁土耳其,導致土耳其貨幣里拉暴跌6.7%,創下10年最大盤中跌幅。表面上看,此次土耳其里拉暴跌是由於美國的制裁和美土關係危機,但從歸根結底,脆弱的經濟增長基礎才是引發里拉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據悉,土耳其曾兩度被國際機構評為「脆弱五國」之一,其經濟的脆弱性包括持續的經常賬戶赤字、大量的外部融資需求、有限的外匯儲備、對短期資本流入的過度依賴、企業對外匯風險的高敞口與貿易長期逆差等。有分析指出,在經濟增長基礎脆弱的背景下,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都十分容易導致里拉的劇烈波動,使土耳其的貨幣政策處於進退維谷的兩難之境。
經濟體量質量決定風險
可見,享受人民幣國際化好處的同時,也意味?中國經濟更多暴露在全球經濟金融風險之中。
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近日指出,貨幣國際化本質上是經濟國際化的產物,最終目標也要服務於經濟發展。
連平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還應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特別是要以跨境貿易和直接投資的穩健發展來帶動人民幣在全球的使用,不宜讓人民幣國際化過多地依賴幣值自身的強弱。人民幣國際化應該服從中國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和經濟轉型發展的戰略需要。開放程度的擴大必然伴隨風險水平的上升,未來應充分考量國際市場金融風險程度。中國經濟總量越大、發展質量越高、運行體系越完善,人民幣國際化的風險就越小。
對於人民幣全面國際化關鍵一步棋--資本賬戶開放,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指出,目前情況下中國資本賬戶對外開放還是穩步推進的,今年推進的幅度、步伐也很快,但要把控推進的節奏。包括在資本流動、外部的衝擊、內部平衡與內在結構等多方面,都要統籌協調,否則就會出現黑天鵝事件或者風險。
人民幣國際化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經濟基本面的支撐與中國金融業不斷對外開放,未來,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同樣決定着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此外,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原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表示,目前中國正在從商品貿易大國走向商品貿易和資本輸出、輸入大國,從接納國際產業鏈轉移到通過對外投資進行全球產能優化布局;從以產品為紐帶,發展到以產品和資本雙紐帶聯結世界經濟、融入全球化發展。這些轉變都使人民幣「走出去」的基礎更加堅實。
因此,中國在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過程中,需承受內外部的壓力考驗,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危機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