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加持 後生癡迷 內地颳起萬物炒「瘋」
近期,隨着「造價11元的盲盒被炒至2000元」「二手平台上某球鞋價暴漲618%」「炒裙成新暴利行業」等吸人眼球的新聞出現,內地颳起了一陣目標群體為年輕人的炒實物風。而後,一零售品牌上市後因盲盒業績扭虧為盈,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970%、全球首家可炒鞋交易所誕生等消息為這股炒風首次帶來了資本加持;另一點與前幾輪不同的是,目前,炒作實物迎來了物件本身無需實際價值、萬物皆可炒的時代。對此,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近日發布金融簡報,要求各方高度關注、警惕「炒鞋」熱潮,防範金融風險。
而最新的經濟數據18日出台,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縱觀歷史,經濟低迷往往會促進文化、創意類奢侈品或溢價較高產品的銷量,成為此輪炒物熱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展望未來,雖然每一個泡沫都會破碎,每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都有最後一棒,但受制於實物炒作門檻過低等因素,實物炒作將「春風吹又生」。
李斯
爆炒盲盒 利潤翻倍
最近,內地開啟了全民炒鞋的瘋狂時代。據內地二手交易平台閒魚發布的7月潮鞋交易價,AIR JORDAN系列球鞋中的「Aj1 倒鉤低幫」暴漲618%,創下了該系列漲價速度新紀錄。
「炒鞋」很瘋狂,更瘋狂的是炒盲盒。所謂盲盒,就是一個不標注、也看不見內含物品的盒子,裏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產品,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一套產品多達數個,「隱藏款」數量極少。香港知名設計師Kenny Wong設計的Molly是目前人氣最高的盲盒玩偶之一。據第一財經報道,幾十元人民幣一個的Molly,在二手購物平台閒魚網站上可賣出千元以上的高價。據悉,單個售價59元的Molly,一年能賣400萬個,實現2億多元的銷售額。
同炒鞋一樣,盲盒的相關新聞也是讓人大跌眼鏡。從兒童到學生、年輕夫婦,再到60歲的老頑童,從幾十塊開始到花費數十萬買盲盒,已成為部分愛好者的常態。閒魚今年年中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有30萬盲盒玩家在這家平台進行交易,每月發布的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
2017年初掛牌新三板的零售品牌、盲盒銷售公司泡泡瑪特(870578.SH)也因盲盒業績扭虧為盈。該公司當年的財報顯示,營業收入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4.38%;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24.94萬元,較上年同期扭虧為盈。2018年上半年財報更加驚人:營業收入16074.03萬元,同比增長155.98%;淨利潤2188萬元,同比增長1970.44%。
進入10月,同樣暴利的「炒裙」行業又浮出水面。據內地媒體調查,一條1000多元購買的裙子轉手可賣4000元到5000元,這種行為還配了個「高大上」的專業名詞--「炒Lo股」。以日本服裝品牌Baby出品的兔熊配飾包為例,當該款包絕版後,價格已由800餘元人民幣炒至1.5萬以上。
資本追捧 萬物皆炒
而盲盒熱似乎也將炒實物帶入了新階段,即所炒實物本身不需具備實際價值。目前,市場上大熱的盲盒多為設計產品、僅具有簡單的IP理念,工藝非常簡單、成本也極低。據澎湃報道,東莞某塑膠製品廠負責人對於近日被炒到2000元的某熱門款盲盒表示,該系列盲盒造價普遍為11元,做工最好的成本價格也僅有17元。
回顧過去內地的炒實物歷程,無論是最初的蘭花、古董字畫還是後來的藏獒,亦或是如今的茅台酒,所炒的實物本身都是具有一定價值的,而盲盒是將做工簡單的塑膠玩偶炒到了天價,炒得上市公司扭虧為盈,如此大的銷量與利潤,不能僅僅歸結於剛興起的驚喜經濟。且前有星巴克排隊買貓爪杯引互毆,後有知名歌手周傑倫奶茶店開業,黃牛要價300元一杯,有人形容,我們進入了「萬物皆可炒」的時代。
炒實物新階段的的另一個特點則是資本加持。眼看?炒鞋這塊蛋糕,落寞的炒幣者也急忙入局。近期,一家名為「55交易所」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推出了潮牌通證ATO項目,將潮鞋通證化,即產生某個鞋的代幣(Token),投資人認購一定數量的代幣後,既可以兌換鞋子,也可以在55交易所進行代幣交易。
55交易所風險提示顯示:用戶購買的Token代幣可能無法全部或者部分提現;平台上線的任何商品或服務均不由其生產或提供,不代表交易所與商品或服務有關聯或背書;該交易所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務均按「原樣」提供,不提供任何擔保。
英國《金融時報》統計數據顯示,早在2015年,全球運動鞋代理商的限量版運動鞋銷售額規模就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到2025年全球運動鞋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950億美元,而整個潮牌市場的規模將會突破萬億級(美元),這為潮牌通證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市場基礎。再加上資本對於稀缺款式與碼數的炒作,一雙球鞋的價格在二級市場得以暴漲。
無規約束 風險極高
高收益伴隨?高風險。例如,市場上最熱的 NIKE AIR YEEZY 系列中的「YEEZY 350」第一次在中國發售時的價格是1899元,但轉手立刻能賣到12000到15000元,足足漲了5倍以上。此後,這款鞋慢慢下跌到了六七千元。然而半年後,品牌商又重新生產了一批同樣的「YEEZY 350」,這款鞋的價格瞬間跌到了3000餘元。多次發售之後,這雙鞋最低的價格僅2000元出頭。
實物領域的交易市場完全是市場自發形成的,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制約,只要有幾個資金雄厚的莊家聯手就可以坐莊,而當這些遊資賺取巨額利潤撤資之後,市場將隨之很快坍塌。
對此,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近日發布《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指出近期內地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台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各義務機構應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防範此類風險。
簡報指出,值得關注的問題包括,一是「炒鞋」交易呈現證券化趨勢,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務,杠杆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三是操作黑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對於「鞋幣」,京師律所劉盼盼律師表示,「潮鞋」本身作為市場現象,作為底層資產層面,區別於一般的股權、債權及收益權的證券化,本身面臨?更不確定的市場波動,通證化的「潮鞋」是否能得到註冊地交易所的合規確認,目前不得而知;該類項目中,由於「潮鞋」的交易溢價受市場品牌的稀缺性影響,而非像知名字畫、收藏品等具備一定歷史承載、具備人文內涵的長期價值性,一旦喪失市場熱潮支持,投資者將面臨本金喪失的可能。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占領表示,如果炒作的盲盒內可能存在具有一定稀缺性或收藏價值的產品,則這種行為部分帶有賭博性質。同時,盲盒的興起是一些商家炒作和營銷的結果。之所以營銷成功,是因為商家利用了人性中的某些弱點。消費者應該對於這種炒作有理性的認識。不過,目前從法律角度進行規範可能比較困難。
對於接連興起的「炒裙」,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該現象背後仍是資本瘋狂炒作所致。「從本質上來講,炒裙子跟炒鞋、炒核桃等都是一樣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不菲的收益。」宋清輝也勸準備嘗試的人三思,「炒裙子、炒鞋純粹是一種投機行為,沒有任何『一夜暴富』的可能。目前,炒裙子、炒鞋市場泡沫巨大,風險系數很高。在時尚風向和市場審美不斷變化的當下,預計很快就會破裂。被『套牢』者或將欲哭無淚。」
口紅效應 悄然而至
在通脹預期的背景下,很容易催生一批實物型「投資」品種,如上文中提到的古玩字畫、高檔年份酒等。通常來說,這種目標群體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中年人,而如今「炒鞋」「炒盲盒」與「炒裙」瞄準的則是年輕人。
國家統計局18日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僅有6.0%,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而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或為年輕人炒實物風起的一個原因。貝恩公司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顯示,2018年,中國奢侈品市場整體銷售額延續了2017年破紀錄的增長,增速連續第二年達到20%,至1700億元。2019年延續了增長趨勢。愛馬仕的首席財務官表示,目前公司產品在內地的銷量呈加速狀態。
經濟整體低迷但入門級奢侈品繁榮的現象,符合經濟學理論中的「口紅效應」。即美國通常認為口紅是一種比較廉價的奢侈品,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消費者不再購買昂貴的房產等,但仍然存在的消費慾望,使得消費者轉而購買比較廉價的奢侈品,廉價奢侈品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
世界各國在經濟繁榮的時候,往往是金融產業、製造業蓬勃發展;而經濟蕭條的時候反而是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及消費品行業發展迅速。對於價格彈性不敏感的富人階層,在經濟不景氣、投資回報較低時,他們更傾向於把資金從投資品中抽離,用於消費。對於普通階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落進而影響居民的消費支出,但當住房等昂貴支出回落時,居民手中的餘錢反而增多,出於心理落差的補償,可以用於消費那些「沒那麼必要」的替代品。這些因素促使相當一部分年輕人願意購買相對溢價的文化、創意等產品,炒實物就有了市場。
套路不變 入局者迷
一般來說,炒作實物的套路大體是不變的。首先是大量資金通過各種渠道進場囤貨,其次是大戶聯手控制價格,製造價格持續飆升的曲線,給散戶們的大腦注入「價格會持續上漲」的信心。最後,當預判高價無法維持時,集中出手套現,遊資撤出,交易市場崩盤。
早在1634年,荷蘭就掀起了炒作鬱金香的全民運動。彼時的歐洲,千元的鬱金香花根可在短短一個月間翻上數十倍的價格,人們賣房、賣地,買花。荷蘭人甚至在阿姆斯特丹的證券交易所內為此開設了專門固定的交易市場。然而,某個無名投資者突然大量拋售,直接導致如此龐大的鬱金香市場土崩瓦解,價格「原路跌回」。最後,荷蘭政府在1637年4月決定終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機式的鬱金香交易。鬱金香泡沫就此被擊破,有人賺得盆滿缽滿、有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中國改革開放後也迎來了幾波炒實物的熱浪。這其中有1985年被賣出14萬元高價的君子蘭,有2007年被炒到350萬元一苗的「大唐鳳羽(蘭花品種)」,也有近年來幾乎零成本卻動輒上萬的文玩核桃……這些實物商品最終都隨?資本的離場或監管的介入而「返璞歸真」,花還是花,核桃還是核桃,只留下後入局者眼看?它們轉手無望。
如今大熱的盲盒等也是一樣,這是每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中,投機者都需承擔的風險。但相比真正的投資,實物炒作簡單易懂、門檻低等特性將促使這種遊戲千百年來春風吹又生。
而對於個人買家來說,以高出實際價值數倍的價格買入,究竟是熱愛,還是成為了最後一茬韭菜,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