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傳媒大咖共話新未來
2019-10-30    香港商报
 

   2019媒體融合發展論壇深圳舉行

  傳媒大咖共話新未來

  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媒體融合的發展也越來越縱深化,融媒體時代已然來臨。由人民日報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2019媒體融合發展論壇昨日在深圳舉行,論壇邀請了主管部門領導、媒體行業領軍人物、技術創新精英、知名專家學者,與會人員共話新聞輿論新氣象、暢談媒體融合發展新未來。

  香港商報記者黃鶯

  媒體融合需全社會合力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許正中在致辭中指出,融合發展是一道必答題,也應該成為媒體的一道加分項。它不是應時之需,而是命脈所繫;不是跟風之舉,而是發展之要;不是短期之為,而是長遠之謀。全媒體時代,融合發展不是一家或幾家媒體的事,也不僅僅是媒體行業的事,媒體融合發展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為此提出三點建議:內容建設既要音準「上調」,也要觸點「下沉」;生態建設既要「強點」,也要「擴面」;技術應用既要「借力」,也要「自力」。

  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傅華表示,廣東省按照「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靠船下篙、精準發力,此長彼長、兩翼齊飛」的思路方法,全力探索媒體深度融合可持續發展模式,加快挺進主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堅守優質內容創作,增強正能量傳播力穿透力;緊盯前沿技術應用,掌握融合發展主動權;做強做新黨報黨台,厚植融合發展根基;建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幹實強基礎利長遠工程。

  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如桂說,深圳要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不僅要在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共享發展上先行示範,也要在文化發展、城市文明建設等方面先行示範。近年來,深圳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移動優先策略,深圳將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再上新水平,努力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灣區故事、深圳故事,更好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副主任雷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兢,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小甘,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招商局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胡建華,騰訊集團首席運營官任宇昕等出席論壇。

  嘉賓熱議媒體融合實踐

  中央媒體是參與媒體融合發展的排頭兵和領航者,在昨日的開幕式上,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光明日報社等多家媒體單位的代表結合融合發展實踐發表了主旨演講。

  昨日下午的主論壇環節發布了《融合體系--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年度報告(2018-2019)》,報告分媒體融合發展已進入構建融合體系的關鍵階段、目前建設現代傳播體系的實踐、現代傳播體系以全媒體為內涵、現代傳播體系與新時代社會治理體系的一體化四個章節對媒體融合發展進行了深入分析。

  主論壇上,參會嘉賓還圍繞「如何加強內容建設,做強全媒體時代主流輿論」「如何運用新傳播技術,加快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如何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三個議題作了主旨發言,並展開了高端對話。

  此外,論壇還舉辦了第二屆中國機構海外傳播傑出案例(海帆獎)徵集活動、2019村暖花開?鄉村扶貧扶志典型人物評選啟動儀式,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與長城新媒體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记者手记】融合發展 紙媒涅槃

  報紙曾經歷百年輝煌,但近十年,「紙媒消亡論」數度喧囂,全國多家紙媒停刊,傳統媒體人心惶惶。轉型,猶如懸在傳統媒體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勢在必行。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大潮中,傳統媒體紛紛開始布局融媒體轉型戰略,在昨日的論壇上,記者深切地感受到,在這場變革中,多家中央主流媒體已經走在融合發展前列,起到了領航作用。

  據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主任溫紅彥介紹,這幾年,人民日報加快改革步伐,全媒體形態的「人民媒體方陣」,擁有報、刊、網、端、微、屏等10多種載體,綜合覆蓋受眾超過9億人次。

  AI合成女主播、媒體大腦讀報告、AR智能眼鏡、MR全息報道……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建設的世界首個智能化編輯部,讓人大開眼界。而新華社新媒體中心主任陳凱星在現場介紹,智能化編輯部有一位普通編輯叫「新小萌」,事實上,她是全球首個AI合成女主播,只要輸入文本,就能24小時不眠不休地播報新聞。而智能分析+衛星數據產生的新聞類別--衛星新聞,將我們的視角提升到太空,國慶當天,新華社聯合多家單位調用多顆國產衛星,從60萬米高空的「最高機位」瞰閱兵,從太空見證歷史。

  光明日報、中國日報、經濟日報……多家中央主流媒體的代表昨日均在論壇現場,分享了各自融合發展的實踐經驗。

  事實上,當我們在感歎「紙媒已死」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已經在融媒體轉型發展的路上闊步前進。當今時代,全媒體不斷發展,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傳統媒體不能固步自封、必須順勢而為,擁抱變化,衝破轉型的迷霧陣。

  對於傳統媒體,至暗時刻已過,磨底中迎來新生。黃鶯

 

  溫紅彥:媒體融合質變邁進新起點

  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主任溫紅彥昨日表示,剛剛過去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盛大慶典,是一次愛國主義集中教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報道,是各大媒體深度融合成果的一次生動展示,也是向融合質變邁進的一個新起點。媒體融合,是一場在黨中央戰略謀劃下實現的創新發展。

  她指出,媒體融合是一場由技術飛躍帶來的深刻變革。當下,5G、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催生出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賦予了媒體新的時代內涵和發展空間。全媒體時代,挑戰與機遇並存,壓力與動力同在。各大主流媒體從推進產品融合、渠道融合,邁向推動平台融合、生態融合。各大主流媒體在內容、渠道、手段、運營等方面大刀闊斧的改革,正在催化出融合質變的新生態。

  目前各大主流媒體正處在爬坡過坎、吃勁要緊的關鍵階段,最需要「改」的精神、「闖」的勁頭、「幹」的行動。溫紅彥指出,一是內容生產改革,讓主流媒體現象級產品層出不窮;二是傳播渠道改革,讓主流媒體平台建設蹄疾步穩;三是技術手段改革,讓主流媒體新興技術普遍應用;四是媒體運營改革,讓主流媒體服務價值不斷延展。

 

  陸先高:技術引領整合融媒隊伍

  光明日報副總編輯、光明網董事長陸先高稱,目前媒體融合在實踐層面,有兩個瓶頸日漸突顯:一是媒體內容生產高度同質化,部分媒體的內容、技術、產品高度雷同,並且不得不以雷同的產品去爭搶有限的傳播渠道資源;二是媒體生產傳播的普遍低效性問題。由於資訊消費總時長相對固定,用戶和流量越來越向幾家最具資源優勢的主流媒體集中,其他大批媒體常常「有內容而少用戶」,偶爾努力創作的「爆款」產品,雖有瞬間傳播力,卻很難產生變現能力,也不能帶動媒體品牌影響力的持續提升。

  對於如何構建服務型媒體,陸先高認為,要強化核心內容生產,提供高質量傳播服務,創新輿論引領能力。建設特色網絡平台,提供專業性學術服務,創新核心受眾服務能力。集成最新技術應用,提供前沿性技術服務,創新技術引領能力。同時善用品牌資源,提供垂直性行業服務,創新產業局部覆蓋能力。最終整合融媒隊伍,提供全流程項目服務,創新特色項目承接能力。

 

  陳寅:對標先行示範區定位 強化全媒體優質內容建設

  深圳報業集團黨組書記、社長陳寅指出,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強勁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是深圳報業集團在新時代新征程肩負的重大使命。其中關鍵一條,就是要在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進程中強化內容創新,打造與先行示範區相匹配的主流輿論陣地。

  陳寅表示,媒體融合發展作為國家戰略貫徹實施5年來,取得積極成效。我們需要深入總結5年來的經驗得失,對全媒體內容建設的規律和趨勢,形成科學認識。我的認識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自知者英,自強者勝,自勝者雄。」

  陳寅稱,傳統媒體推動融合發展,可謂列強環伺,加之這是一場系統性的深層次變革,是牽涉諸多利益關係調整的持久戰,特別需要增強內容建設的戰略自信。媒體融合發展是傳統媒體的自我革命,非有戰勝自我、壯士斷腕的切實舉措不可。我們要以用戶為中心,深入研究全媒體時代各種媒體的打法,分析各類爆款內容的特點,在實戰中深化對內容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在目前階段,新聞媒體最主要的是把「四全媒體」的要求落實到內容建設當中去。

 

  陳凱星:以AI打造智能化編輯部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主任陳凱星表示,媒體融合是一場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人工智能被譽為開啟未來的神奇鑰匙,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正嘗試建設世界首個智能化編輯部。智能化編輯部核心是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新聞生產全環節、全流程進行系統化再造,這是新聞生產領域進行的一場智慧革命。

  陳凱星介紹,智能化編輯部的編輯和記者每天都有大量的隱形冠軍陪伴。在採集環節,利用「現場雲」即移動直播系統,同時又是移動採集系統和AR智能眼鏡、智能錄音筆等智能硬件。在加工環節,通過人機協作,利用「媒體大腦」「AI合成主播」、時政動漫自動生產系統等機器人家族,之後進入審核環節,由機器過濾敏感詞,智能校檢、識別敏感人物等,最後由人完成終審。智能化編輯部全程「人機協同,以人為本」,人工智能有助於從簡單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更多地從事創意等智慧勞動。通過一次採集,N次加工,多元分發,打造統一、協同、高效的智能化運行體系,讓新聞生產提速、提量、提質、提效,為媒體融合發展探索新路徑。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