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昨日表示,就在兩岸企業界和兩岸同胞對大陸方面出台「26條」惠台利民措施深受鼓舞、咸表歡迎之際,台灣陸委會卻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說三道四,詆毀抹黑,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與廣大台灣同胞利益為敵的陰暗心理。
據新華社消息,馬曉光說,一年多前,大陸方面公布「31條」惠台利民措施時,陸委會和民進黨當局就百般詆毀。事實是,「31條」獲得廣大台胞的熱烈歡迎,越來越多的台胞台企因之受益。我們持續推出新的「26條」惠台利民措施,是為了進一步回應台胞訴求,使他們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希望他們發展得更好、獲得更大利益。可以想象,我們越是為台灣同胞的利益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他們就越會跳得更高。在他們心目中,只有一黨之私的政治操弄,毫無民眾利益福祉。
見不得人家好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龐建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台當局就是把大陸所有對台灣人民善意的動作都做負面解讀,但相信民眾會自己做判斷。就比如提供領事保護這條措施,如果站在台灣民眾福祉立場來看,有人願意在海外協助你的「國民」有什麼不好?所以,不知道民進黨現在到底是站在民眾福祉的立場來看這件事情,還是站在所謂的「政權敵對」的立場來看問題。
在龐建國看來,面對目前兩岸形勢,台灣當局又心虛又焦慮,才會有這種情緒性、非理性的反應。他們自己做得不夠好,或者是他們沒有資源能夠做事情,因此見不得人家好,這明顯是「酸葡萄」心理。
動輒與選舉掛鉤
對於台灣當局的反應,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分析,這是因為目前兩岸所有的成績都與台當局的政策、政治目標和獲取連任的企圖背道而馳。因為兩岸關係緊張、對抗,讓台企得不到更好發展機遇,而大陸提供的有利台灣同胞的待遇讓他們比較出來,到底誰是真心為老百姓着想?
「動輒就把大陸提供的一些問題都跟所謂的台灣主權掛鉤,跟選舉掛鉤,把台灣民生福祉和選舉勾在一起的是台灣當局,而不是大陸。」朱松嶺強調。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潘兆民當天表示,「26條措施」體現了大陸進一步深化兩岸在民間的融合發展,進一步為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除了考量當下企業之外,還考慮到未來青年創業者,更開放農民與運動員的合作,都給台灣同胞更多的機會融入大陸社會經濟的發展,享受大陸經濟發展的果實,讓他們感受到這個是與我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