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社交電商百億補貼「旁氏騙局」需警惕
2019-11-25    香港商报
 

  社交電商百億補貼「旁氏騙局」需警惕

  上周,社交電商上市企業拼多多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根據財報,第三季拼多多營收75.139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23%,增速相較今年頭兩個季度有了明顯的下滑。並且,拼多多第三季度的經營虧損較前兩個季度進一步擴大。入不敷出,拼多多仍然處於賠錢賣吆喝的狀態。

  表現未及市場預期,11月20日,拼多多創下IPO以來單日最大跌幅,其市值更在一夜之間蒸發上百億美元。從總市值上看,拼多多已被百度、京東、網易反超,從中國互聯網第一大股跌為第七大股。

  社交電商集體遭遇滑鐵盧

  拼多多的遭遇並非孤例。種種跡像顯示,在2018年還是資本寵兒的內地社交電商,在2019年卻集體遭遇滑鐵盧。近段時間以來,內地社交電商平台負面消息纏身:環球捕手高管跑路,未來集市倉皇撤離,雲集大面積裁員,貝店傳銷之聲不止……人們不禁要問,社交電商這是怎麼了?

  在平台入不敷出、負面消息纏身的背後,是內地社交電商瘋狂燒錢圈地的模式走到了盡頭。

  相信身邊不少朋友有過類似體驗:交幾百元甚至上千元,買個禮包成為某電商平台會員,便可獲得銷售平台商品和分成的資格。這類平台往往用自購省錢、分享賺錢來誘惑人們加入。有什麼價廉物美的商品,只需動動手指在朋友圈轉發,便可坐收漁利。

  理想總是美好,現實卻很骨感。事實上,花幾百元禮包買來的產品,其商品價值僅有出價的兩成。而要想獲得銷售產品的提成,你要麼不斷地自購商品,要麼不斷去發展下線,猶如擊鼓傳花的遊戲,只不過美其名曰社交電商。為了吸引更多人購買,這類平台往往採用打折銷售的方式,給人留下平台商品物美價廉的印象,朋友圈大量轉發也讓這些平台一時間收獲了不少的人氣,但最後平台和註冊的會員到底有沒有人賺到錢?只有天知地知了。

  燒錢買人氣注定無法長久

  在正常的供求市場上,只有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吻合,銷售者獲得相應的收益,才有動力和利潤支撐其銷售行為繼續下去。但令人費解的是,不少社交電商平台銷售的商品價格,卻大大偏離其價值,那麼這些社交電商平台靠什麼賺錢呢?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些社交電商之所以推出遠遠低於市場價的商品,只為了積累人氣,維持較高的流量,以及好看的財務報表,為此不惜大幅虧本貼錢銷售。與此同時,這類平台常常以不斷衝高的註冊用戶數、巨額的銷售流水來作為融資的籌碼。社交電商這樣做的目的只為融資圈錢,至於在平台上銷售的商品賺不賺錢,則不在其考慮之列。人氣,成為這類平台最大的賣點。這何嚐不是一種電商界的龐氏騙局?

  一段時間以來,社交電商以低價銷售積累人氣,又以不斷攀升的用戶數來為平台融資,走入了一個巨大的怪圈。擊鼓傳花的遊戲注定不能長久。這種做法固然可能在短時間內匯聚較高的人氣,但一旦平台資金鏈斷裂就將難以為繼。塊頭大且已上市融資的拼多多,或許還有資金支撐?「百億補貼」,繼續玩?燒錢圈地的遊戲;而那些體量小,未及上市即面臨倒閉的社交電商平台,早已不堪重負,無法將「龐氏騙局」繼續玩下去。

  所謂在商言商,社交電商雖然加了「社交」二字,其本業仍是「電商」,其業務重點在於搞好平台經營,專注於自身經營水平的提升,鑽研用戶消費心理,去銷售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如果舍本逐末,一味地燒錢買人氣,製造平台銷售「繁榮」的假象,那麼注定是一場竭澤而漁的失敗遊戲。

  馬雲最近在非洲參加會議時談到:「過去幾年中很多初創公司因為籌集了不少資金,而自以為非常成功。」馬雲稱,錢並不是你成功的原因,只有服務和產品才會助你成功,過去的幾年裏整個世界都亂套了,每個人都在說自己籌了2000萬、5000萬資金,聽上去就像要是沒籌個1000萬你就是失敗者。

  馬雲此番話道出了中國不少初創公司一大弊端,那就是以一個看上去不錯的概念來獲得風險投資青睞,在獲得幾輪融資後,尋求上市退出,落袋為安。尋求投資回報的私募或投行按此操作或許無可厚非。然而,如果創業公司也以融資為終極目標,不進行真實的價值創造,顯然就走入了一大誤區。

  對於一家真正有志於價值創造的企業來說,融資、上市絕不是終點。這也是為什麼在創投圈流行一個觀點:投資是投人。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人,才能以企業家而非投機者的標準要求自己,將融來的資金用於價值創造。從這個意義上說,內地社交電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香港商報記者李穎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董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