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0年,央企「南北船」再次合體。中國船舶集團昨日正式揭牌,宣告「南北船」合併重組最終落定,也標誌?中國船舶集團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據悉,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將承擔以航母、核潛艇為代表的中國海軍全部主戰裝備科研生產任務,同時還將在大型郵輪、超大型集裝箱船等世界級海洋裝備領域不斷發展。
專家認為,此次合併表明了央企供給側改革又向前邁進一大步,而重組對雙方未來都有利,將整合龐大的造船產業鏈、共同開拓海外市場,打造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船」。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
據悉,中國船舶集團由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也就是俗稱的「南北船」聯合重組成立。有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資產總額7900億元,員工31萬人。
在業內,中船重工被稱為「北船」,中船工業被稱為「南船」。南船、北船原為「兄弟」,都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1982年5月組建)基礎上成立的,1999年7月1日才「分家」。經過20年的發展壯大,南船、北船已分別成長為國際造船業巨頭。其中,中船重工是中國唯一能夠自主設計與建造國產航母的企業集團,中船工業則聚集了一批實力雄厚的造修船企業和船舶配套企業,包括江南造船集團等。
而「南北船」成立20年來,兩家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民船出口佔比保持在80%以上,有力支撐了中國崛起為造船大國。
強強聯合 多層次互補
「南北船」同為船業巨擘,兩家公司在業務體系、技術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異,這也帶來了二者在多層次互補的特點。而減少內耗、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提升國內和國際市場綜合競爭力,被普遍認為是致使南北船合併的主因。
航運行業分析師王海對本報記者表示,傳統上南船和北船各有側重,各有優勢,這也恰恰是實施戰略重組的重要原因,通過重組整合可以形成合力,以便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給「中國製造」帶來積極的效應。
王海並稱,合併可以讓中國企業更好地應對來自全球造船企業的競爭,「日本船廠幾年前也有過合併,但並未產生什麼協同效應,而韓國排名前二的船廠也在合併,目前全球的趨勢是強強聯合、以規模取勝,這也是國際造船巨頭的發展趨勢。」王海對記者說。
太平洋證券指出,南北船合併利好國內民船、軍船兩領域發展。一方面,民船是國際市場,目前,全球民用船舶需求不足,中國在高端船舶方面競爭力仍處於劣勢,南北船互相搶單壓價競爭不利於整體利益,也不利於提高國際競爭力,南北船重組將減少民船領域國內不必要的競爭以及重複建設問題,促進低端產能去化和技術進步。此外,在軍船方面,由於南北船在軍船研製上一直存在密切合作,合併後將更加利於中國海軍裝備實力的提升。
集中科研力量謀創新
根據國資委年初的計劃,今年將積極推進裝備製造、船舶、化工等領域企業的戰略性重組。從過去的跡象看,為最終實施這一重組,南北船在國務院國資委的主要領導下,至少經歷了3年以上的醞釀期。期間,伴隨?兩船之間人事的變動、資產的騰挪以及公開市場的資本運作。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記者表示,「南北船」的合併,重點在於布局調整與戰略性重組,這亦表明今年央企供給側改革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李錦告訴記者,中國船舶工業正在做大做強做優,並積極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南北船各有特點,一個以科技為主,一個科研力量較為雄厚,合併後可以把科技科研力量集中,進一步加強船舶工業的創新能力。此外,此次合併亦是對產業鏈條上下遊的重組,減少同質化競爭,以形成新的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