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中概股龍頭阿里巴巴(9988)來港作第二上市,取得空前成功,為中概股回流作出了示範。繼阿里後,市值第二大的中概股京東,日前已通過保密方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最快在6月上市。
香港商報記者 鍾穎琳
京東暫不予置評
有外電報道稱,美國當局針對中國科技企業,監管充滿不確定性,京東亦希望吸納更多內地資本,並指京東已來港提交上市文件,相關討論仍在進行中。最新消息指,京東此次計劃集資額約34億美元(約265億港元),並於5月25日開始安排新股認購申請,最快將於6月在香港上市。據悉,京東已聘請瑞銀、美銀以及中信里昂安排在港第二上市的有關事宜。
倘京東效法阿里巴巴做法,除了新增發行的股份,亦將部分美股的股份轉移至本港市場,將有利港股成交。
此次京東回歸,可能出售最多約5%的股份,預計最快在6月掛牌。對此,京東方面表示不予置評。
多間巨企傳回歸風聲
過去4個月,從美股4次熔斷到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不少中概股頗受煎熬。緊隨京東之後,5月5日,市場又傳網易也遞交了二次上市申請。網易二次上市之所以引發多次關注,不僅因為它是中國老牌互聯網公司,還因為近期有關互聯網企業回歸的新聞密度。
在同時期的百度、攜程回港二次上市的傳聞中,當事企業也均保持沉默。按照知情人士的消息,百度已在香港招聘了對接機構的負責人,並接觸了些在港大型機構。百度計劃回歸有一段時間了,進度可能比攜程等更快。
中金公司日前發布研究報告顯示,約有19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符合條件回港作二次上市,包括京東、百度、網易、好未來、新東方、百勝中國等。中金認為,中概股願意回香港或A股,主要考慮到業務發展有融資需要、增加股份流動性、靠近本土市場、能取得較好估值,以及減少所需面對的監管風險。
海通證券認為,中概股的回歸主要源於海外發展受阻,包括無法適應國外的交易制度與監管體系、海外市場投資者對中概股認識不足等原因。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認為,中概股回流源於體制,亦源於緊張的中美關係,就未來看,大部分中概股都會選擇回歸中國市場,當中可能回歸A股,部分回歸港股,兩地市場各有優勢,難言誰更好,但港股目前已有阿里巴巴回歸上市的樣板存在,相信對未來即將回歸上市的中概股來說,是很好的參考。
中概股回潮箭在弦上
中概股這次陷入困境始於瑞幸咖啡的財務醜聞,規則革新成中概股回歸重要動因。
在4月份以來全球股市皆有所回升之際,在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上市的240隻中國概念股,仍有超過四成處於下跌狀態。與此同時,內地市場也正在為中概股回歸開綠燈。港股市場自不必說,成熟的制度和較好的流動性,已經成了中概股回歸的首選。
而A股市場也正在降低紅籌企業回歸門檻並提供更為便捷的路徑。內地證監會4月30日發布《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擬回歸紅籌企業市值須滿足兩類標準之一:一是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二是市值在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在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種種因素之下,中概股回潮已箭在弦上。無論是回港還是回A,總之是回到中國。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指出,對比A股以散戶投資者為主,港股則是以機構投資者市場為主,比較理性,若回流港股市場,企業能集資國際市場上的錢;但若是A股市場,則是以人民幣為主,對於國際化大公司,資金多元化很重要。
爭取50隻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
目前,據說港交所欲爭取約50隻中概股回港作第二上市,儘管目前未有這50家目標中概股的名單,惟獲港交所垂青的必然是大型股份。事實上,港交所於2018年修訂上市規則,回港二次上市門檻不低,允許內地企業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掛牌,首先必須在高級市場(紐交所、納斯達克或倫交所)作主要上市,且市值不少於400億元,或至少100億元及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億元。
目前於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有200多隻,撇除已來港的阿里巴巴,按過去一年平均市值計算,有21隻股份的市值逾400億元,即基本已符合來港第二上市的條件,其中不少為港人熟識的企業,包括京東、拼多多、百度、網易及攜程等。該21隻中概股總市值近3萬億元,倘最終大多來港將壯大港股市值。
中概股或再推動港股集資額
年初,羅兵咸永道曾預測,2020年香港IPO市場將再度躋身全球三甲,總集資金額可達2300億至2600億元。雖然遭遇了疫情黑天鵝事件,但在中概股集體回歸的大潮下,這一數字很可能只增不減。
溫天納表示,中概股的回流對港股市場是好事,市場擁有更多元化的投資與選擇,但對投資者來說,就會有投資的重疊性存在。短期來看,若新的中概股回流,資金就會流入新的企業,這樣對原有大型企業就會造成一定的競爭性;若全部回流,因曾經去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大部分都是科網股,港股市場上現有科網股的獨特性就會被削弱。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中概股回流港股市場步伐下半年會加快,因為中美關係不好,同時港股市場依然能與西方接軌,所以將來都會逐步回流香港,而且隨美國對中概股要求監管越來越多,即使是阿里巴巴都有可能全面回歸,其他股份或會集中將港股市場作為第一上市首選。他坦言,市場不怕優質股票多,多多益善,亦能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京東來港
第二上市進程
2020年1月6日,港交所傳與京東、攜程、網易等科技巨頭討論香港第二上市事宜。
2020年2月6日,受新冠肺炎影響,京東、百度等中概股推遲赴港上市計劃。
2020年3月17日,京東開始與投行接洽,最快在2020年上半年在香港第二上市。
2020年4月29日,京東傳秘密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文件,預計最快6月上市,集資額料達265億港元。
消息指京東將在本月內來港上市,並於5月25日開始新股認購申請,已聘請瑞銀、中信里昂、美國銀行安排在港第二上市。
中概股被低估成回歸誘因
內地互聯網企業從華爾街回歸內地資本市場,早有先例。2015年以來,360、完美世界、巨人網絡、盛大遊戲(現更名為盛趣遊戲)、空中網、創夢天地、中手游、暢遊都已從海外退市。這些企業大部分回歸A股,有的選擇了香港資本市場。上述從美股退市的互聯網企業,在解釋退市原因時,無一例外地提到了被低估。
今年4月27日,聚美優品(JMEI.US)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退市申請。從發起到完成,耗時僅3個多月,中概股的處境愈發艱難。
回顧中概股發展歷程
回顧歷史,1992年,華晨汽車在紐交所IPO,打響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第一槍。1999年,中華網在納斯達克上市,3天時間股價飆升6倍,由此掀起了中國互聯網公司赴美上市熱潮。第二年,三大門戶集體赴美IPO。隨後幾年,攜程、藝龍、新東方、盛大、完美世界等相繼赴美IPO。一直到2010年上半年,中概股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中國企業在美股的融資規模和股價表現都相當順利。
2010年下半年起,中概股遭受了第一波大規模的信任危機。渾水、香櫞等做空機構頻繁發布對中概股的質疑報告,美國證監會對上百家中概股展開調查。隨後的兩三年間,儘管優酷、土豆、當當、人人網、奇虎360等公司陸續赴美,但主動私有化、被併購和被迫退市的中概股多達36家。
2014年起,移動互聯網和新經濟的崛起帶動了赴美上市的又一波高潮。這一年,阿里來到美股,以218億美元的融資規模創下美國市場的新紀錄。2017、2018、2019年,分別有25家、38家、33家中概股在美上市,其中包括B站、愛奇藝、拼多多、鬥魚等明星公司。
2019年,阿里巴巴在港股二次上市,關於中概股回歸的傳言不絕於耳。年初,聚美提出私有化申請,不到4個月時間完成退市。與此同時,暢遊也完成私有化,退市在即。
瑞幸造假事件曝光之後,超半數中概股股價下跌。SEC主席公開發言後,中概股的信任危機進一步加劇。市場人士預測,接下來會有更多中概股被調查,如今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近幾年來,中概股大多被低估的現狀始終沒有得到改善。截至2019年底,仍在交易的200多家中概股中,超過70%已經跌破發行價。風暴之下,回歸或許不失為一個聰明的選擇。而可以斷定的是,港股是中概股回流的首選,可以預見的是,港股或將迎來一波新的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