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6日,作為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重要活動內容,「2020中國著名作家看濰坊」成功舉辦。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譚談一行8位國內知名作家走進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壽光市採風。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企業家沈孝業,曾被鑲於泥牆之中、後華麗問世的藍寶石,曾見證壽光人抗戰史詩的巨淀湖......一個個極富濰坊本土特色的人物和事蹟在採風途中匯聚成一道道鳶都獨特的光影,投射進文學這塊「時代的鏡子」。
本次活動由濰坊國際風箏會綜合服務中心主辦,濰坊市委宣傳部指導。參加本次採風活動的都是活躍在當今文壇的文學大家,除團長譚談外,還有肖克凡、王祥夫、王劍冰、林那北、溫亞軍、劉玉民和李貫通7位知名作家。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億萬年前的火山爆發,為濰坊市昌樂縣帶來了大量藍寶石。在漫長的歲月中,這種珍貴奇異的寶石靜靜沉睡於河床深處、甚至農家的土牆之中,直到一次偶然的發掘,最終才華麗登場、驚豔世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濰坊人也正如這與他們一同棲息了千萬年的藍寶石一樣,待人發掘、打磨其內斂而又精緻的品格。
一個城市的品格與精神,往往在一批時代風雲人物身上得以彰顯。9月25日,作家團在壽光市副市長陳湘穎的陪同下,來到位於巨淀湖畔的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了解到濰坊地區第一支中國共產黨黨支部從成立、發展到成長為抗日武裝重要力量的光輝歷史:帶領兒孫作表率行軍抗日的馬保三,將5個兒子全部送往抗戰一線的老人,為了不拖累戰友撤退、在戰友背上飲彈自盡的張立訓。幾十載前崢嶸歲月中,樸實的濰坊人用生命譜寫了一曲熱血的史詩。直到返途中,作家們仍在探討?陳列館中的所見所聞,敬歎之聲不絕於耳。
多措並舉保城市活力
如今,曾經作為抗日武裝秘密兵工廠的巨淀湖上的蘆葦仍隨風擺動?,硝煙也已消散在歲月中。斯人已逝,但他們勤勞勇敢、樸實本分的品格被完整繼承了下來,其中便包括眾多在商海中搏擊的知名企業家,山東樂化漆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孝業就是濰坊昌樂縣的典型代表之一。
1987年,沈孝業創辦了油漆廠,這是他壯?膽子貸了40萬元「背水一戰」的成果。經過30多年的艱苦創業,在沒有內外債務的情況下,樂化集團已發展成為全國同行業的龍頭企業。創業過程的披荊斬棘,守成中的面面俱到、苦心經營,對未來企業發展的精心布局,33年的故事背後,一個樸實、勤懇的濰坊人形象直觀展現在作家們面前。「一個時代的特徵,往往可以通過一個典型人物的歷程展現出來。」在與沈孝業的交談中,作家們為其篤實的作風所吸引。
1984年以來,連續36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成功舉辦,為濰坊這座城市掙得國內外良好聲譽。近年來,濰坊市也在多措並舉保持城市的活力、豐富城市的內涵。
「作家與文學是時代的鏡子。」作家們如是為文學及作家職業本身定位,在採風途中,濰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和正在發生的,將如同道道城市歷史的光影,照射進文學的「鏡子」,定格為永恆的鳶都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