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23日,拜登確認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并宣布首批內閣要員擬任名單。與特朗普「大嘴巴」「善變」的風格不同,拜登更像一個傳統政客,拜登接棒對中國來說意味?什麼?中美關係會如何變化?專家分析認為,拜登是一個傳統的建制派政客,雖然從表態來看似乎他對中國比特朗普溫和一些,但實際上遏制中國早已是美國兩黨的共識,所以拜登上台中美關係並不會出現實質性的轉變。可以預見,拜登上台後將會修復美國與其盟友的關係,並重返多邊框架。在短期內,拜登不太會像特朗普那樣對中國劍拔弩張短兵相接,但長期來看,如果美國糾集盟友對中國形成合圍,那麼依然可能會大大壓縮中國發展的戰略空間。香港商報記者伍敬斌
中美關係 難現實質性改變
眼下最受關注的是,拜登對華態度以及中美關係未來的走向。10月25日,拜登曾在媒體上公開表示,俄羅斯是美國目前最大的威脅,而中國是最大的競爭對手。此話一出,既實在又恰到好處地釋放了美國對中國其實沒那麼「厭惡」的信號。毫無疑問,拜登從外表看起來與口無遮攔的特朗普完全不同,他顯得沉穩得多,再加上美國兩黨鬥爭激烈的關係,很多人希望拜登上台之後能夠扭轉特朗普時期與中國劍拔弩張的關係。
拜登上台之後的美國,對華態度究竟會如何?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拜登在10月25日對中國的表態,總得來說是一個傳統建制派的思路。在安全上中國的確不太構成對美國的威脅,但是在經濟上中國對美國構成很大的競爭。這話看起來似乎比特朗普所言順耳,但中美關係其實不會有太大實質性的改變,只是說遏制中國的方法不一樣。拜登很可能會重啟類似於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他跟特朗普那種破壞性的打法不一樣,他可能會更加注重協調盟友聯手遏制中國,如此一來中國也不見得更舒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副所長張茉楠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對於政客的表態,不要聽其言,而要觀其行。她認為,從美國的黨派性質來看,民主黨的性質令其一直以來都是強調「價值觀外交」。從中美建交歷史來看,民主黨其實更傾向於對華強硬。而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它一般是代表大資本家和金融家的利益,反而比較會從市場利益的角度來處理中美關係。所以,拜登的對華表態不能說明未來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有所緩和,實際上拜登上台可能會讓中國面臨更大的風險。
聯手盟友 美將重返多邊格局
那麼拜登在做法上對比特朗普會有什麼區別?張茉楠認為,目前美國對華的遏制戰略實際上是民主共和兩黨的共識。就對華立場而言,無論是傳統的建制派、精英派,還是像特朗普這樣的反建制派,實際上都是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所以,拜登上台第一步,應該是跨黨派、跨派系的協同,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一種黨派聯手的格局。這不僅是在經濟方面,而且在科技、地緣政治等一系列議題上,兩黨的共識會進一步趨同。
然後,在國際上,拜登或將帶領美國重返多邊格局。張茉楠表示,他可能不像特朗普那樣強調美國優先。可以預見拜登會聯合西方盟友,特別是以價值觀為主導的西方「朋友圈」,這將會在外圍上對中國形成更大的壓力。在特朗普時代,美國與其西方盟友更多的是一種撕裂狀態,比如圍繞關稅、數字貿易稅,包括美國進行反制啟動301調查,這些行為都可以看出美國和歐盟在貿易爭端方面並不和諧。原因在於特朗普強調單邊,而歐盟是高舉多邊主義大旗的,兩者出現很大分歧。而拜登是傳統的建制派,他秉持的也是傳統的美國民主黨價值觀。所以他尋求的是一種美國語境下的「公平貿易」。民主黨在奧巴馬時期,就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和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也就是TPP和TTIP,拜登或將延續此道。
但拜登面臨的是一個出現裂隙的盟友關係,這裂隙是否容易彌補?張茉楠認為,從目前來看,美國大選結果還未正式公布,但其西方盟友就迫不及待地對拜登表示祝賀,這說明西方盟友對特朗普在任的四年相當不滿意。美國在全球多邊體系中不斷地「退群」,比如巴黎氣候協定,這在當時遭到了歐盟的極大反對。因為歐盟是希望美國能夠成為全球領導的。而美國不去領導全球的話,歐盟認為會造成全球治理的極大真空。所以,拜登修復盟友關係應該不會很難。
儲殷亦表示,拜登的班子都是國會出身,這些人基本上與西方盟友之間的關係都比較好。所以拜登可以很快修復盟友關係,並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
貿戰暫緩 高科技封鎖仍繼續
張茉楠認為,目前WTO實際上已經被美國邊緣化了。但是WTO畢竟是現時既有的、影響較大的多邊組織,拜登一定不會推倒重來,也不會像特朗普那樣把WTO肢解掉。拜登可能會花更多的心思來推進WTO的改革,特別是針對中國的改革。這樣的話在多邊領域當中,中國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壓力。特朗普的口號是「讓美國優先」「美國再次偉大」,顯然他沒有成功。而拜登要做的則是重建美國的國際領導力,這個也未必能夠成功,但這樣一種政策立場勢必對中國的國際戰略發展空間進行打壓。
此外,民主黨比較擅長的是組建一個圈子,然後將中國排除在外,奧巴馬時期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便是如此。張茉楠表示,組建圈子時排除中國,而組建圈子後再通過市場准入和談判的方式對中國「請君入甕」,這是美國主導下國際規則常用的做法,如果中國想進去,就抬高要價,以此來遏制中國。這種利用規則來打壓中國的手段,與特朗普不講規則的手段相比,恐怕規則的力量更大。
那麼中美貿易戰和美國在科技方面對中國的打壓是否還會繼續?儲殷認為,貿易戰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但是高科技的封鎖仍會繼續。對比特朗普與拜登的不同,可能就是不可控性可能會降低。特朗普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物,比較任性,而拜登不是這樣。但是如果拜登延續奧巴馬中後期的對華政策,其實對中國的壓力會更大,一個帶?同盟的美國顯然比單幹的美國要強。
張茉楠認為,拜登不太會像特朗普那樣搞劍拔弩張的短兵相接。不過,既然講規則,那就有利有弊,因為規則可以談。對於中國來說,除了有安全底線和國家核心利益之外,其他的比如經貿規則、市場准入,包括知識產權保護等,都是可以談的。所以,如果拜登講規則的話,在短期內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可能不會像特朗普那樣步步威逼。但是短期壓力小了,不代表戰略上的壓力小。如果美國用規則對中國形成合圍,那麼可能會大大壓縮中國發展的戰略空間。
提前布局 更深層較量引而不發
目前,拜登還未上任似乎就已開始布局。據悉,近日拜登已與日本首相菅義偉通電話。這是未上任的美國總統與日本首相首次通電話。在電話中,拜登就表示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
所謂《美日安保條約》於1960年誕生,是美日基於冷戰背景而簽署的。原本,該條約是為了應對蘇聯,而蘇聯解體之後,《美日安保條約》基本上就是為了遏制中國的法案,它相當於變相支持日本在東海南海等地區擴張領土,其中有部分條例在特定時刻已經嚴重侵犯中國主權。
有論者認為,二戰之後「日本國土」並不包括釣魚島,而本次拜登卻認為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強行誤解該法案,為日美兩國在東亞擴張等非法活動提供所謂法律依據,可見拜登在還沒有正式上台就已經劍指中國。
此外,近日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已經成功簽署了RCEP協定,拜登對此的表態也十分值得玩味兒。他並沒有直接回應此事,而是表示美國要與其他民主國家結成聯盟。可見,拜登上台之後,中美之間恐怕還會有更深層的較量。
不過,有一項調查結果比較耐人尋味。北京-上海美國商會在不久前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拜登獲勝後,多數美國公司都對在中國開展業務保持樂觀,他們認為「拜登政府將有利於環境的穩定和關係的穩定」。
不管怎麼說,中美關係又一次到了關鍵節點。有專家認為,其實可以理解其面對迅速崛起的中國所感受到的壓力,但美國絕不應該誇大中國的威脅,曲解中國的立場。而對於中國來說,對於新一任美國總統的策略,更應該提早認清並加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