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深港科創合作區「一區兩園」
2020-11-26 02:56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邱媛媛報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多項發展創新科技政策。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方面,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港深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同意港深可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園區和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實現「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專家認為,「一區兩園」將推動港深兩地創科產業生態鏈,為香港年輕人創造大量就業和創業機會。

  「在創科路上,沒有最快,只有更快,我們須不失時機。」林鄭月娥如是說。而與深圳共同打造的港深科技創新合作區在科技創新上強強聯手,大有可為。報告提及,兩地政府正研究在香港園區首批樓宇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福田科創園區的部分地方,讓有興趣開展大灣區業務的機構和企業先落戶深圳科創園區。

  料河套園首批樓宇2024年落成

  消息人士指,由於福田是現成設施,料有關開支不會太大,相信科技園公司或將考慮提供租金或其他優惠吸引企業,但現階段未展開相關討論。至於河套創科園發展進程方面,局方將在未來兩個月向工務小組委員會申請撥款,料明年第四季可交付土地予科學園動工,料於2024年底完成首批共8座樓宇的建造工程。

  港深兩地共謀創科發展,坊間擔心香港創科優勢是否被削弱。對此,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會長洪文正認為,本港科研實力仍較深圳強,無須太過擔心香港優勢被削弱。港府提出與深圳共造港深科技創新合作區恰逢其時,若是晚兩三年香港或已沒有競爭優勢。他又認為河套區還須做好交通配套及住宿配套,尤其在吸引港人到大灣區就業上。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亦認為,港深共建科技創新合作區過程中要注意細節方面的落實,比如落馬洲河套屬於香港地區,而福田屬於深圳,香港和內地在法律制度上有所不同,因此在生產、監管制度等層面須尤其關注細節,須要提供完善的法律監管體系。

  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設400創科職位

  報告亦提及多項科技人才輔助計劃,除了動用20億元推出為期五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還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中提出多項計劃助港青灣區就業,包括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為2000個,當中有特設的數百個科技行業名額。民政事務局會資助十多個非政府機構推行「青年創業計劃」,預計批出約1億元,為近200家青年初創企業提供資助及向約4000名青年提供服務。廣東及各大灣區內地城市已同意支持這個計劃,並會提供共享工作基地,以及讓香港青年享有與內地青年相同的待遇和支援。

  數碼港主席林家禮表示,數碼港將全力協助落實「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中特設的400個創科職位,聯繫在港及大灣區均有業務的科技企業,協助青年人投身創科行列及親身體驗和把握大灣區創科發展機遇。

  【拆局解码】吸引人才要多走一步

  創科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育,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天宣布將動用20億元推出為期5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並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中特設數百個科技行業的名額。這份大禮包能否有效吸引海內外人才來港?

  去年施政報告中曾提及擴寬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範圍,今年9月起又將「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每年的配額增加至2000個等。不過,今年2月底創新科技署數據顯示,計劃只完成321個配額,不及1000個名額中的三分之一。

  儘管疫情影響下無可厚非,但港府除了提供入境便利外,還需將錢使在刀刃上。何謂「刀刃」?其實是實質性的獎勵措施。以新加坡為例,當地讓海外專才憑技術移民簽證即時申請為永久居民。日本政府為留住人才,亦給予高度人才簽證的外國人在日逗留最短一年便獲永住簽證,享受一系列國民待遇。而一河之隔的深圳亦有豐厚的獎勵。相較之下,香港人才引進計劃的條件並不算優厚。

  不過香港也無需妄自菲薄,香港本地科研實力不容小覷。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uacquarelliSymonds(QS)公布的2021年世界大學排名中,上榜的七間本港大學之中,有六間的排名較去年有所提升,港大、科大、中大、城大及理大均在前百名中。2018年香港本地年度研發總開支中,大學佔50.4%,遠高於英國及美國的大學於當地研發總開支中的所佔比例。

  香港應該多走一步,多做有比較優勢的事情。舉例來說,聯同業界舉辦具國際標準的科研評獎,或是科研賽事,用一部分科研基金獎勵得獎者等。加之港府提供入境及審批便利、稅務優惠、部分獎項資金,業界支援科研成果落地,公私營合作,聯手在吸引人才方面打出「一手好牌」。香港商報記者邱媛媛

  專家回應

  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會長洪文正:本港科研實力仍較深圳強,無須太過擔心香港優勢被削弱。港府提出與深圳共造港深科技創新合作區也是恰逢其時,若是晚兩三年香港或已沒有競爭優勢。

  數碼港主席林家禮博士:數碼港未來會繼續支援特區政府的工作,協助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以數碼港作為跳板,拓展國際業務,並把握「一帶一路」商機,為業界開拓更大市場。數碼港亦將投入更多資源,協助更多青年投身創科行列,把握大灣區創科發展機遇。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在全球疫情及經濟挑戰下,創科企業雖受到一定影響,卻為創科發展帶來新契機,我們仍見不少創新方案廣泛應用。科技園公司會繼續致力協助園區企業把握機會,發展包括大灣區之內地及海外巿場,建立合作夥伴及網絡。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香港應發揮國際化資源優勢,吸引外國的科技人才回流,成為國際人才中心。希望智慧城市藍圖2.0可突破之前數據共用方面的局限。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蔣璐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