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辦事處,是深圳市大鵬新區的行政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肩負着打造高質量城市東部中心和新區「產城相融」宜居宜業中心城區的歷史重任。搶抓「雙區」建設和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及壩光國際生物谷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只爭朝夕,葵涌正步入大建設大發展的新征程,為打造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中,展現葵涌作為,貢獻葵涌力量!
葵涌,與香港隔海相望,人文相親。為做好葵港合作這篇大文章,葵涌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葵港互動交流合作,以僑港葵涌同鄉會為橋樑和紐帶,凝聚僑心僑力僑智,扎實開展扶貧助困、兩地婦女聯誼、兩地青年聯誼等活動,為轄區高質量發展畫好最大的「同心圓」,為促進香港同胞融入祖國發展大局作出積極的貢獻。
共克時艱同心抗疫
今年2 月12 日,在抗疫最為吃緊的時候,深圳又即將迎來惡劣天氣,根據天氣預報提醒,葵涌片區即將有暴風暴雨。在如此的惡劣天氣,如何保障抗疫一線卡點值守人員正常開展工作?
正當葵涌辦事處通過多方渠道聯繫採購雨衣、雨鞋等物資時,2 月12 日上午10 時許,一部粵港號碼牌車裝載着一箱箱物資緩緩駛進來。原來,這些物資是僑港葵涌同鄉會捐贈給葵涌辦事處的防疫應急物資,包括700 套雨衣和100 雙雨鞋,總價值15 萬多元。隨後,這批物資被分批送往轄區各個防疫檢測點,解決了葵涌的燃眉之急。
「雖然身在外地,但我們時刻都在關注家鄉的發展,這次疫情我們很揪心,大家都很想為家鄉做點什麼」,這是許多僑港葵涌同鄉的心聲。疫情發生後,僑港葵涌同鄉會迅速發動同鄉會會員募捐,在短短15天內就籌集到32 萬元,支持家鄉抗疫。同時,葵涌辦事處、僑港葵涌同鄉會為加強對歸僑的防疫幫扶,還挨家挨戶為11 戶歸僑家庭送上應急口罩,解決了歸僑家庭的難題。
據悉,疫情期間,僑港葵涌同鄉會先後兩次向葵涌辦事處捐贈了雨衣、雨鞋等防雨「裝備」以及口罩、額溫槍等防疫物資。一份份抗疫物資凝聚着僑港葵涌同胞心繫家鄉、共抗疫情的決心,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力量。
心繫家鄉 助學助困
今年11 月17 日下午,第四屆「攜手同行、築夢未來」僑港葵涌同鄉會助學助困捐助儀式在葵涌辦事處舉行。此次捐助儀式,僑港葵涌同鄉共捐助11 萬元,幫助解決45 戶困難家庭、困境兒童和華僑代表的生活和學雜費用問題。「你們心繫葵涌,情牽困難學子,為我們困難家庭送來溫暖和希望,就如冬日的暖陽溫暖着我們……」當天活動現場,一名受助群眾手握着來自僑港葵涌同鄉會沉甸甸的心意,內心備感溫暖和感動。
據悉,這名受助人士因多年前身患重疾失去了勞動能力,且家中還有一位正讀高中的孩子,高昂的醫療費和孩子的學雜費,無疑讓原本就艱難的單親家庭雪上加霜。自2017 年以來,僑港葵涌同鄉會及轄區愛心企業一直資助着這個家庭,可喜的是,該受助人士的身體目前已處在康復之中,她的孩子也考上了大學。僑港葵涌同鄉會和愛心企業的捐助,讓她走出了困境。
據了解,自2017 年以來,僑港葵涌同鄉會連續三年對家鄉葵涌的困難群體展開幫扶幫困,累計捐款達120 萬元,幫扶困難群眾約130 人,以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家鄉的關心。「支持關心家鄉建設,是僑港葵涌同鄉會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曾在葵涌辦事處僑聯擔任8 年負責人的潘旭強對此深有感觸,據他了解,僑港葵涌同鄉會自1946 年成立以來始終如此。
互通互融 攜手共進
今年9 月30 日,由葵涌黨工委、辦事處主辦,葵涌團工委和僑港葵涌同鄉會青年委員會承辦的主題為「青年說·再出發」的第四屆葵港青年聯誼活動在「線上」順利舉行。當天,葵港兩地青年共30 人一同參加線上交流活動。
疫情阻斷了葵港兩地青年的親密接觸,但沒能阻止兩地青年交融的心,共同抗擊疫情更加增進了兩地青年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當天,兩地青年通過線上交流討論疫情防控、幫教助學、分享體會等,有力促進了葵港兩地青年的交流與合作,消除偏見與隔閡。愛國愛鄉, 情繫桑梓。說說家鄉話, 談談家鄉事,一起探討葵港兩地合作共融的新理念、新方向、新路徑,已成為時下兩地青年每年交流合作的一道「家常菜」。據悉,葵港兩地青年攜手走過四個春秋,從相遇、相識、相知,從陌生到熟悉,不僅收獲了友情,更收獲了兩地青年彼此的創業交流,大家懷揣同一顆中國心,做青創交流、幫困助弱、公益助學等。
同樣在今年9 月,由葵涌黨工委、辦事處主辦,葵涌婦聯和僑港葵涌同鄉會婦女委員會承辦的主題為「攜手同行,築夢未來」的第四屆葵港巾幗聯誼會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共吸引兩地婦女近30 人參加,活動旨在通過參觀「老房韻味」婦女微家、分享品嚐客家傳統美食、文化交流分享會等形式,增進葵港兩地婦女的感情,共同為愛國愛港愛鄉做出貢獻。據悉,葵港巾幗聯誼會是葵涌的特色聯誼活動,自2017 年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四屆。隔海相望,同根並茂。葵涌辦事處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葵涌僑聯將繼續發揮好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凝聚僑心、集聚僑力,為新區和葵涌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新的更大力量。(羅國淮 凌桂濤 李熠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