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開拓航天科技產業商機 港應配合國家太空計劃
2021-01-08 03:50    香港商报
 



最近,中國嫦娥五號登月任務圓滿成功,將逾1.7公斤月球岩石樣本帶回地球,事件舉世矚目,國人為之自豪。其實,太空科技與普羅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太空科技更衍生龐大商機。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提倡高科技,本港大學在航天產品研發及參與國家航天計劃方面,也有引人注目的成果。專家指出,無論產業及教育方面,香港都應配合國家科技政策,發展航天科技產業市場,協助國家在太空科技領域更上一層樓。

香港商報記者 王丹丹

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無人自動採樣,許多人都不知道,登月器上的「採樣裝置」正是香港科學家容啟亮帶領的團隊研發的。容啟亮是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從2011年開始,他就帶領團隊投身「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的研發。容教授形容,中國航天事業有一個很重要義務,就是拉動中國科研產品創新,拉動中國產品質量提升。

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總監柏坤霆教授(Prof Quentin Parker)指,嫦娥五號探測器帶回近2公斤月球岩石樣本,完成如此龐大的外太空岩石採集,絕對是太空科學史上的重大事件,非常令人興奮也備感鼓舞。相信中國未來可以在科學領域做得更好。

環球太空產業營收將達萬億美元

柏坤霆特別指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連接器系統指揮員周承鈺,是一位來自貴州土家族的姑娘,1996年出生,年僅24歲。相信中國太空計劃有如此年輕的女指揮官,會讓更多年輕一代及女性對複雜的科學技術產生興趣。此外,他認為,內地媒體在普及太空科技方面做得很好,可望廣泛引起年輕人投入太空事業的興趣。

事實上,許多太空科技早已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之中。例如,手機及智能通訊設備上使用的GPS定位系統,就是衛星實時傳回的信號數據,還有太陽能發電板、枕頭使用的記憶泡棉,以至衣物上使用的魔術貼,都是人類探索太空開發科技之產品。航天科技所涉及的產業非常廣泛,包括軍事、資訊科技硬件、電訊等等。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估計,環球太空產業的營收規模,將由現時的3500億美元增至2040年的1萬億美元。該行強調,現在至2040年間,最顯著的收入來源將是寬頻相關的衛星服務,對太空經濟收入增長的貢獻將高達五成,甚至可達七成。

柏坤霆預期,中國在太空探測領域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相信未來會逐步樹立起領導地位。香港要保持國際城市地位,有必要且有條件在太空經濟佔一席位,他因此提醒港府:要重視太空經濟領域發展,加大投資與宣傳力度,在太空科技新領域分一杯羹,並在發展智慧城市、科技化的競賽中成功彎道超車。

OASA力推香港太空產業發展

事實上,香港也有團體在推動發展太空產業。智庫OASA(創星匯),就以推動太空經濟為目標,其發起人港大物理系及商學院兼任教授李嘉樂指,該智庫致力推動香港於2030年成為一個航天中心,期望利用本港的核心競爭力和航天新市場契機,與年輕人攜手共創一個充滿活力的新香港。

OASA的目標,首先是2021年在大學建立「太空巡航者」實驗室,將企業、學生、研究機構連繫起來,以應對大數據、ESG(環境、社會及管治事項)和SDG(可持續發展目標)等挑戰。其次是2022年前啟動一個為大學生開發的CubeSat(立方體衛星)導師培訓計劃,並在2023年之前將一顆CubeSat推向太空。第三,2023年前挑選並協助培養來自香港的飛行任務專家,登上中國太空站。

李嘉樂總結OASA的理念是:「希望幫助香港培養能夠應用科學進行工作、對世界有不同的看法、有創建新業務能力的全球系統年輕領導者;為目前尚未與地月經濟系統連結的個體及行業構建連繫,共同踏上地月工業高速公路;提倡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個地球、一個行星、一個人類種族。」

港府須主動了解太空經濟

採訪中,柏坤霆認為,大灣區內已有很多科技企業、初創公司,其研究領域涵蓋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算法等等,香港部分學校正不遺餘力地向學生傳授各類基礎學科知識,進行人才培訓。因此,港府必須更加積極主動推動太空相關經濟發展。

柏坤霆指出,產業十分需要來自港府的推動,假如港府能表態支持和鼓勵,接下來便會有許多中小型企業跟上。另一方面,本地教育界亦須加大相關知識普及,以免香港在這一關鍵領域一直落後。他提及,越南於2006年已出資3.5億美元籌建第一所太空中心;印度也積極參與美國的火星登陸計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貿易振興會正協助越南科技學院與航太技術研究所,共同合作建設越南的航天基地「和洛太空中心」……由此可見,太空科技領域競爭相當激烈,內地和香港都應加倍努力。

民營航太企業充滿活力

環視全球,美國太空科技商業化相當成功,如知名企業家特斯拉電動車老闆馬斯克(Elon Musk),其創辦的火箭公司SpaceX,近年發射火箭上太空的次數,比美國太空總署(NASA)還多,而且SpaceX更研發出可回收火箭技術,大大節省發射成本。

除了有登陸火星的宏圖大計外,SpaceX更將開拓民航火箭。幾年前,SpaceX已提出革命性的新構思,坐火箭並不一定上太空,去地球另一邊都可以,提出以火箭取代飛機作遠距離運輸。SpaceX還有眾多開發太空商機的構想,如太空旅遊,該公司推出了100萬美元的太空旅行計劃,前提是參與者要通過體能測驗。SpaceX2002年才成立,短短十幾年就能做出如此驚人成就。可見,民營的SpaceX比國營機構NASA效率更高,而且更加有活力。

港人擅於發掘商機

中國是少數能造出火箭並把人送上太空的國家,更應推動太空科技產業發展,並引入民營資本提升產業效率,搶佔未來龐大的市場商機,而港人在開拓商機方面尤其靈敏。

數碼港企業發展委員會成員黃慧敏認為,香港在太空科技方面起步慢了一點點,不過科技有時就像長跑比賽,在不同賽道、賽段,不同地區都有可能超前。不少國家做得比較超前,但並不代表他們的技術會領先。雖然香港起步晚,但前人踩過的坑、交過的學費,自然也能繞開,說不定「一跳跳到很遠」。

2013年,黃慧敏曾訪問NASA,評估衛星項目後覺得整體上都「幾淺」,技術未必如外界所預計那麼先進。因此,香港能超出的關鍵,在於和祖國進行配合,在航天領域支持到自己的國家。

黃慧敏說,美國在商業化和市場推廣方面的確做得很好,宣傳廣告的推出,至少拉近了太空科技與普羅大眾之間的距離。反觀內地,這方面需要多多加油,「內地做了這麼多事情,但尚未將這件事進行到商業開發」。

今年以來,內地出現了至少100家初創公司涉及太空研究,黃慧敏形容局面可喜可賀。她強調,港府要將自身建設成為智慧城市,就不能忽視在人才培養和互相溝通方面付出努力,連幼稚園的小朋友都要進行航天科技的教育。如果在整個教育階段嵌入航天科技的知識,將來這些孩子畢業了以後腦子裏會產生一種思維習慣,自然而然對這類信息更加敏感。

現在,不少企業已構思其他星體的礦石帶回地球使用。黃慧敏稱,不少地區都意識到太空材料的潛力,目前有不少研究已大規模展開,例如用火星上的材料在香港蓋房子,也許可以擁有更高的強度。

追趕太空科技急需培育人才

專門投資科技初創企業的Fresco Capital合夥人Furuzonfar Zehni(富山)接受本報訪問表示,香港在太空科技產業方面可參與更多,例如可以參與研發衛星中的關鍵組件。事實上,香港正在做此事,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設計和開發相機指向系統,並已跟隨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四號奔月。

太空產業的工業化腳步速度非常迅速,私人投資方面有多項巨大增幅,基金業界已募集到了121億美元的資金。初創企業和中小企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參與,運行中衛星每天都在收集關於地球的各類數據、圖像,初創企業可以運用這些數據進行農業、航運、建築甚至金融方面的分析,並作出預測。商業化方面,最近可實現的機遇,包括地球觀測、發射系統和生產製造。

富山認為,太空科技人才須跨學科培養。今天的世界需要大量跨學科人才,理解太空工業的同時掌握交叉學科知識,比如農學知識。不過,首要的是讓學生在這個交叉領域找到實習和工作的機會,讓孩子們對這個領域產生興趣的方法,例如組織他們參觀內地航天發射台、加大香港太空館的投資、設立青少年工作坊設計、製造立方衛星。富山介紹說,他們其中一個創投項目,就是讓學生們製作和試驗他們自己的立方衛星。

馬斯克是太空科技行業的表表者,富山認為馬斯克不停地說行業的故事、不斷地進行項目運作,成功地吸引了全世界年輕人的目光,也讓更多人進入了這個行業。最後,富山特地祝賀中國嫦娥五號成功登陸月球採集岩石樣本任務圓滿完成。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岳昕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