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自去年底開始供應告急,令芯片行業掀起漲價潮,加上市場憧憬5G及新能源車等產業發展帶動芯片需求,不論在港股、A股還是美股,芯片股近月都有一波上漲行情。港股部分芯片股更多了「中國芯」概念,國策扶持憧憬下吸引「北水」掃貨,前景看高一線。
多家車企去年底先後反映,由於車用芯片供應緊張,適逢汽車需求回暖,繼而影響汽車產能,令車廠面臨停產風險,如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管理層最近透露,由於芯片短缺,導致約1.5萬輛汽車的減產,銷售減少了1萬輛左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認為,芯片供應短缺,主要由於疫情減慢了芯片行業投資及生產,但同時5G等技術令芯片需求增加,加上海外芯片供應亦受疫情影響等,都加劇了芯片供需失衡。另外,外電指,美國制裁中國芯片企業,也加劇了全球芯片荒。
芯片產業鏈掀加價潮
事實上,面臨芯片供應短缺的領域,不只汽車業,以芯片為重要零部件的如手機、電腦、家電行業等都受影響,業界預期情況可能會持續至少半年。鑑於供應短缺,去年第四季以來,芯片產業鏈已出現加價潮,部分代工廠商的價格上調了10%至20%,封測廠商的價格也上漲了10%至30%。
加價潮在公司股價方面也有所反映,以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為例,去年11月以來,其美股股價不斷創新高,累升約50%。另外,反映美國半導體產業為主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同期亦持續破頂,至今累漲逾30%。
港股方面,芯片板塊龍頭之一的華虹半導體(1347),股價去年11月至今大漲近60%。一直受美國制裁消息影響的中芯國際(981),2021年也開始發力追落後,本月以來股價累升約40%。
5G相關發展帶動芯片需求
股價急升除了受惠芯片加價潮,芯片需求長遠增加也是資金借勢炒起的理由。隨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發展和普及率提升,全球對芯片需求將有增無減。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發表報告指出,全球5G芯片市場規模,到2027年預計將增至672億美元,2020年起計年複合增長率達26.7%。推動因素主要包括受對高速網絡和廣泛網絡覆蓋的需求增長,物聯網連接的增加,以及移動數據流量的增長。亞太地區將是5G芯片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區域,主要由中國、日本及韓國等國家的5G相關發展帶動。
「中國芯」獲國策扶持
近年美國制裁中國科技企業,包括限制使用美國技術的供應商向華為、中芯國際等供貨,供貨要事先得到美國商務部許可。無論華為的硬件設備,還是中芯的先進晶圓,過去一直仰賴美國技術,斷供意味企業可能面臨停產。
面對美國制裁,中國內地為了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政策上提出加大力度扶持半導體產業,鼓勵行業研發生產更先進技術芯片,爭取有朝一日做到自給自足,去年定下目標2025年芯片自給率達到70%。華為更據報在過去1年半密密收購達20家半導體公司,旨在加強投資芯片,填補供應鏈漏洞。
中芯國際是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雖然旗下芯片的製程及工藝較海外同業巨頭如台積電、三星等明顯落後,但終究肩負「國家使命」,在國策扶持下前景可以憧憬。
目前台積電實現5納米製程芯片的量產,3納米製程將於今年試產,另外正在研發2納米製程。至於中芯國際於去年才實現14納米製程量產,而且該製程的生產佔比仍低。理論上,製程數字愈小,意味芯片的效能越高,且耗能越少,所需的技術要求更高。
高盛叫買中芯升目標價
不過,多家大行仍然看好中芯的增強前景。高盛發表報告指,考慮到成熟製程需求強勁,及本地設計企業客戶需求增長,將中芯2021年至2028年收入預測上調2%至4%,營業利潤預測上調10%至14%,淨利潤預測上調7%至13%,維持中芯「買入」評級,並上調目標價12.6%至29.5元。
高盛指出,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CIS)需求強勁,推動了中芯40至65納米工藝節點的利用率以及平均售價,預料CIS、微處理器、藍牙、快閃記憶體等主要產品,均成為40至65納米的主要增長動力。另外,該行亦看好智能手機鏡頭帶動對CIS需求增長。
華虹受惠CIS需求提振
華虹半導體是內地第二大晶圓代工廠,公司主要提供1微米至65納米製程的芯片,製程技術不及中芯先進。公司去年9月底止第3季純利按年跌61%,但半導體行業回暖及國策推動下,仍無阻資金持續流入華虹。
方正證券發表研究報告,重申華虹半導體「強烈推薦」評級,目標價58.2元,看好公司受惠功率半導體及CIS需求提振,預計2020年第4季收入有望超出指引。
該行並預期,行業景氣度可持續到至少2021年第4季,主要基於汽車電動化趨勢在2021年有望加速,公共衛生事件加速了國產替代,以及經濟復蘇帶來工業及家電需求提高。
另外,晶門半導體(2878)(前稱「晶門科技」)是一家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即公司主要從事晶圓的設計研發及銷售,而不涉及晶圓製造。公司經歷之前5個財年均錄得虧損後,早前發盈喜料去年虧轉盈。公司主打OLED顯示屏技術,疫情帶動顯示屏需求,將有助業績持續改善。公司股價有業績支持,有望追落後。記者 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