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雪花夢幻飛舞之際,吉林省開啟了又一次全新征程。
在日前的吉林「兩會」閉幕會上,省委書記景俊海對這一承載新使命的新征程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從深化改革破題,以人才為第一發展資源、創新為第一發展動力、市場為第一發展要素,着力拓空間育動能、促合作增動力、優環境強活力,形成吉林發展新格局、新優勢、新路徑。省委副書記、新當選省長韓俊表示,吉林省將忠實踐行習近平賦予的「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重大職責使命,?力破解振興發展難題,確保中央決策部署在吉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是次會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吉林將通過深入實施「三個五」戰略,持續推動中東西「三大板塊」協調發展,加快構建「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打造新發展優勢。按照中央部署,到2030年,實現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在繼往開來的歷史節點,是次吉林「兩會」圍繞經濟現代化發展目標,擘畫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吉林路徑」,給出了東北振興新征程的「吉林答卷」。
圍繞中心城市統籌創新發展基礎空間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已經成為中國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習近平的這一重要論述,闡明了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和新理念,對任何一個區域經濟在「十四五」期間的高質量發展、二?三五遠景目標的實現,特別是相對缺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為空間基礎支撐的東北,提出了路徑創新的基本方向。
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現代化,都離不開創新這一核心驅動力。而創新驅動本身的系統性,及其對區域經濟創新發展要素高聚集、大集成的要求,則決定了中心城市的主體地位。東北地區相對缺乏中心城市、城市群,有其歷史原因造成多點布局的客觀形態的長期制約--面上有均衡,實際難協調。破解這一難題,需要對創新發展、區域協調進行通盤考慮--改變城市多點布局的「均衡」格局,推動產業、人口等要素向區域核心城市聚集,打造區域中心城市,形成區域創新「極核」,當這個「極核」聚集到一定能量時,區域協調發展往往會水到渠成。而健全的區域經濟空間治理體系,則會改變市場資源配置的傳統路徑,加速其進程。
景俊海提出,吉林省「十四五」期間要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領帶動作用,結合哈長城市群建設,大力培育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加快長吉一體化和長平一體化協同發展,提升中部城市群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即2019年啟動實施的「一主、六雙」空間產業布局中的「一主」。毫無疑問,將之打造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中心城市載體,深入實施全省「三大板塊」協調發展戰略及融入國家「雙循環」新格局的基礎空間載體,是其實現創新發展的破題之舉。
這一戰略的空間治理導向,在吉林省「十四五」規劃中極為明確--圍繞「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努力打造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城市群。韓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將繼續推進長平一體化,打造環長春一小時經濟圈;推進長吉一體化協同發展,唱好「雙城記」,探索構建長吉「新雙極」格局。長春一小時經濟圈和長吉「新雙極」構成了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空間基礎,也將是區域乃至全省產業網絡化、集群化、鏈條化、融合化和高級化創新發展體系的中樞。圍繞中樞,以空間經濟「中心-外圍」圈層結構、「極核-增長點」輻射聯動結構相結合方式,布局了白城市中國北方氫谷、中國北方雲谷,四平市東北區域重要物流集散地及梅河口市高質量發展先行示範區、敦化市綠色轉型創新發展示範區等重點發展區域。
1月25日、26日,景俊海和韓俊先後參加吉林省「兩會」長春市代表團審議。景俊海強調,長春要在構建「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中充分發揮核心引領和創新驅動作用。韓俊指出,長春市要堅持把創新放在核心地位,大手筆謀劃,以更大魄力更大力度,打造創新生態,推動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競爭優勢。1月27日,吉林省「兩會」閉幕的第二天,景俊海出席、韓俊主持的長春市與各市(州)、長白山管委會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將理念、政策迅疾落實為行動。景俊海指出,這次簽約標誌?全省地區間交流合作進入了新階段,開啟了加快區域協同發展的新篇章。他強調,一要在體制機制上注重改革聯動,二要在科技創新上注重協同提升,三要在產業發展上注重協作共興,四要在基礎設施上注重互聯互通,五要在生態保護上注重聯防聯治。顯而易見,全省創新發展空間治理體系,即在「全省一盤棋」思想指引下,舉全省之力打造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各地對接長春,並分享其發展機遇。
在吉林省「三大板塊」的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長春既是全省經濟地理空間中心,也是創新要素聚集中心。立足兩個「中心」優勢,打造長春現代化都市圈,一可強化經濟空間、創新要素的區域聚集效應,激活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二可為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西部生態經濟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戰略依託,使之獲得必要的動力支撐。這是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理念與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緊密結合的一種創新,其具吉林特色,是東北經濟現代化「吉林答案」的核心。
立足主導產業集群打造技術創新體系
技術創新是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從比較優勢理論出發,一個擁有網絡化、集群化、鏈條化、融合化和高級化產業體系的經濟區域,更容易實現創新價值,並因此打造富有競爭力的創新高地;辯證而言,一個擁有完整創新體系的經濟區域,也更容易實現區域產業的網絡化、集群化、鏈條化、融合化和高級化。
就前者來說,東北老工業基地具備創新發展的基礎條件,但在創新不斷強化對產業集約化的路徑依賴中,它又有極為鮮明的短板--主導產業單一化,同時資源要素集約、產業聚集程度不高。因此,東北經濟的創新發展路徑,一定要在產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打造上雙向發力、協同推進,即:一方面要加快構建網絡化、集群化、鏈條化、融合化和高級化產業體系,為技術創新提供「市場」;一方面要通過打造技術創新體系、引入創新要素、健全創新機制,推動產業體系不斷走向網絡化、集群化、鏈條化、融合化和高級化,放大產業體系對技術創新的「需求」。
圍繞「一主、六雙」空間產業布局,吉林省「十四五」規劃對現代產業體系和創新體系的構建戰略,實際上就是對產業和創新雙向融合路徑的統籌優化。
針對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景俊海認為,必須聚焦實體經濟做優做強製造業,關鍵是向實體經濟集聚要素資源,實現優化配置,按照「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全省統籌、系統謀劃、有序推進,引導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發展集約,形成以實體經濟為主體、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以產業集群為載體、以產業鏈條為紐帶的各產業協調融合發展的產業形態及網絡體系;針對創新驅動,他認為,要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對實體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在促進技術、資本、勞動力等要素融入實體經濟過程中,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因循上述理念,吉林省「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構建產值萬億級汽車產業、產值近萬億級農業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總收入達萬億級的旅遊產業,石油化工、醫藥健康、電子信息等千億級規模優勢產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組成的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新格局。並在此產基礎上打造交通裝備製造、農特產品與食品加工、旅遊、醫藥健康、電子信息及數字等五大主導產業集群。這五大產業集群,將是吉林創新發力的重點領域。
明確了主導產業集群,其實也就明確了技術創新體系、構建富有競爭力區域創新能力的方向。根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確立的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韓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核心技術創新將圍繞汽車、軌道交通裝備製造、醫療器械、光電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等優勢領域需求,實行「軍令狀」「揭榜掛帥」等制度機制,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核心技術創新是根植目前、立足長遠的,既要聚焦現代產業體系和主導產業集群發展的階段性目標,也要為構建區域創新高地積累能量。在推動雙向融合方面,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工作做了系統安排。比如,強調汽車技術創新要錨定萬億級目標開新局,推動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以全球視野建設長春國際汽車城、東北亞汽車產業研究院;再比如,強調「芯、光、星、車、網」融合的光電技術創新,致力於打造吉林特色的電子信息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服務業,跟蹤服務好國家「核高基」重大研發項目,技術積累和產業應用呈現更為緊密的融合。
東北地區對創新並不陌生,從新中國工業化起步,一直到目前,仍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技術資源輸出。但長久以來產業與技術創新的低融合度,特別是產業結構的單薄,制約了其創新能量的發揮。如今,吉林正加快補上這一「短板」。
為產業、創新雙向發力營造優良生態
在一定意義上,現代產業體系與技術創新體系,是一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兩大最重要支柱,而其對成長生態的需求,具有高度一致性。區域經濟本身的資源要素稟賦、市場環境等,則決定了打造兩大支柱成長生態的戰略選擇。吉林省「十四五」現代產業體系,與之匹配的技術創新體系,正是這一選擇的結果。
無論是構建「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還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景俊海都特別強調牢固樹立「全省一盤棋」思想,全面加強統籌謀劃和協作發展。針對立足於吉林省「十四五」規劃現代產業體系的創新驅動戰略。他指出,在科技創新上要注重協同提升,牢固樹立「人才為第一發展資源、創新為第一發展動力、市場為第一發展要素」意識,構建創新發展生態體系。韓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強化系統觀念,加快改革創新,努力像打造營商環境一樣打造創新環境。
結合吉林省「十四五」規劃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這個創新發展生態體系,包括一個戰略核心,以及系統化的要素聚集、融合體制機制。
一如吉林省圍繞中心城市構建產業創新基礎空間,承擔其創新發展核心驅動力責任的仍然是長春現代化都市圈。韓俊在參加吉林省「兩會」長春市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長春一要在「芯、光、星、車、網」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取得新突破,二要在推動成果就地轉化上取得新突破,三要在激發人才創新活力上取得新突破。三個「突破」表明了長春作為區域中心城市,在創新驅動上的核心地位。這是一個顯著的指揮棒--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需向長春現代化都市圈聚集。
毋庸置疑,這符合產業與技術創新發展越來越依賴要素集約的規律。首先可以看到,長春在汽車、軌道交通、電子信息等現代化產業與核心技術創新領域,已經擁有堅實基礎。立足長春這一顯著優勢,吉林省「十四五」規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高標準建設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推動人才、技術、資本、數據等創新要素高效集聚與釋放,增強對全省科技創新的輻射引領帶動能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轉型示範區。該區將聚集全省智能製造、核心光電子器件和高端芯片、戰略性先進材料、新能源高效利用、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的技術創新平台。
企業在創新驅動發展中承擔着技術應用、創新主體功能,也是要素聚集的核心載體。在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方面,吉林省「十四五」規劃明確了兩條主要路徑,一是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一是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五大現代產業集群內在的產業鏈、價值鏈關聯性,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技術創新的輻射帶動效應也將因此更為突出。
人才和公共政策供給,是現代產業體系與創新體系的基礎要素和保障。吉林省「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大人才結構性引進力度,實施「長白山人才工程」,在長春等地開展人才管理改革試點,加大創新創業人才政策支持力度。韓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將完善落實人才安家補貼、住房保障、科技分紅等激勵制度,強化人才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服務保障,健全職稱評聘、職級晉升、績效分配等政策激勵機制。在政策供給方面,吉林省將在「十四五」期間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打造包括科技體制、投入機制、開放合作等在內的創新生態……
區域協調發展的的空間治理、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創新驅動的系統集成,構成了三位一體的經濟現代化路徑,將塑造吉林振興發展的全新未來。(文/ 冀文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