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計出新角度】香港宜及早探討SPAC的可能性
2021-03-01 01:33    香港商报
 

 上周有報道指出,一家由李嘉誠家族支持的公司,在顧問協助下計劃以SPAC形式作公開招股,以籌集4億美元資金。

 SPAC的全名是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是一種沒有營運業務的空殼公司,唯一的目的是透過首次公開發行(IPO)募集資金後,專門去收購有前景的未上市公司,等同讓被併購的公司能夠借殼上市;換句話說,SPAC是一種讓私人企業能夠「借殼上市」的公司。

 SPAC早在上世紀90年代已在加拿大問世,並於同期引入美國證券市場,並非新鮮事。2020年美股大漲,亦是SPAC爆發性成長的一年。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美股IPO共有445宗,其中248宗是SPAC,佔比高達56%,集資額高達約6300億港元,表現最好的SPAC QuantumScape曾大升12倍。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掌舵的新風天域集團旗下的投資平台,早在2018年中便以SPAC到美國上市,並在2019年完成向TPG、復星醫藥等現有股東收購「和睦家」醫療集團,將內地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高端私立醫療機構,帶到美國上市。

 有別於借殼上市,SPAC的「贊助人」會提供集資額約一成啟動資金,以支付IPO所需費用,達到「先造殼上市,再尋求併購」的目的,最終使併購對象成為上市公司。SPAC其中一個特點是投資團隊在兩年內找不到合適的收購對象,會退回投資成本連小量利息予投資者。假如找到有發展潛力的收購對象,更可以享受股價火箭升空般的升幅。

 2021年至今,SPAC的集資資金已達383億美元,遠超傳統上市形式首次公開募股(IPO)的198億美元。隨著愈來愈多中概股因政治因素從美國回流,另覓第二上市渠道,香港交易所亦適宜及早探討SPAC可能性。事實上,新加坡交易所上月底亦展開相關諮詢,若能成事則會成為亞洲首例。(英國切斯特大學金融科技及數據分折教授 梁港生)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徐麒釗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