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孫珂報道:「隨着社會發展、競爭加劇,青少年面臨前所未有的精神壓力。在心智模式尚未成熟的情況下,早期有效疏導和預防是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的有效途徑。」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齊魯製藥集團總裁李燕告訴記者,她建議借鑒國外教育經驗,並結合中國實際,建立符合中國教育環境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與模式。
李燕說,近年來,學生抑鬱、厭學、離家出走、學生欺凌、校園暴力等時常見諸報端,對學生本人及其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均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後果。歸根結底,上述行為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程度有着密切的關聯。她建議,教育部門要改變學生心理教育模式,不是僅僅關注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是要關注全體學生。同時,建議學校多策劃開展社會實踐等課外活動,建議為大學生多開設一定的壓力應對、人際關係等課程,特別是中小學生,每周設立固定時間,給孩子們放鬆和自我探索的時間。此外,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評估,定期進行趣味性的心理測驗,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對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開展心理疏導,跟蹤其心理發展狀況。
對留守兒童、特殊家庭學生,李燕認為應給予特別的關心與幫助,建議國家大力推動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規範化和體制化,藉助社區居委會的社會職能、活動室以及對居民信息了解全面性的優勢,加強對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的關愛活動,在社區設立兒童活動室,並有計劃、有目地開展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項目,讓孩子有開展人際交流的場所,推動社區內相關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