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改革雙面刃
向科技股傾斜波動勢加劇
港股近年改革上市制度,吸納更多新經濟股及生物科技股,加上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陸續回歸,令港股結構變化越來越大,恒生指數被人詬病指缺乏代表性。而恒指服務公司早前公布成分股改革諮詢結果,擬將成分股數目增加近一倍至100隻,並大幅縮短成為成分股的時間要求等,這些改革對大市有什麼潛在影響?
香港商報記者 志成
現時恒生指數中,金融股權重約40%,而創科產業料成為未來經濟增長動力,加上為迎合中概股回流和上市制度改革潮流,恒指有必要改革,以更好反映大市變動。恒指服務公司早前公布優化恒指成分股諮詢總結,目標在2022年中前,將成分股數目增加至80隻,最終增加至100隻。
日後恒指成分股選股將按7個行業組別選出,並縮短上市歷史要求至僅需3個月,同時將維持成分股中香港公司數目在20至25隻。另外,所有成分股權重上限劃一定為8%。以上改革將於今年5至6月開始生效。
●快速納入機制衍生新股估值過高
現時上市公司納入恒指的條件之一,要至少上市2年,但同時設有快速納入機制。優化建議將取消以上要求,改為不論市值大小,劃一縮短要求至3個月。而這一改革意味可能增加指數波動性。
恒指服務公司去年10月底已為國企指數新增快速納入機制,容許符合條件的新股,提早納入國企指數,而恒生科技指數和恒生綜合指數亦已設有相同機制。今次諮詢總結將該機制擴展至恒指成分股範疇。
不過,快速納入機制也衍生部分新股上市後估值過高的問題,可能增加恒指波動性。以快手(1024)為例,在快速納入指數的憧憬下,上市首日股價飆1.6倍,其後一段時間反覆回落,波幅相當大。市場普遍相信,恒指成分股擴容,勢將納入更多科技股,而科技股往往波動性較大,單日大上大落不出為奇。恒指增加科技股權重,無疑是雙面刃,可能推升恒指,但當科技股估值過高調整時,也可能令恒指急跌。
恒指服務公司則嘗試派定心丸,該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黃偉雄稱,在藍籌數目大增及均衡7個行業的市值代表性兩大元素下,會令恒指更多元化,而按其估算,指數的波動性不會提高。
另外,所有成分股權重上限劃一設為8%,意味部分重磅金融股如友邦(1299)、控(005)的權重將有所下調,相反地,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公司成分股,現時5%的權重上限而言,將有較大上調空間。值得留意,現時港股中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公司,大部分是高估值的科技股。
根據恒指服務公司推算,當恒指成分股增加至80隻時,金融業股份權重將由現時約40%下降至32.8%,相反,資訊科技業股份的權重,將提升1.7個百分點至28.6%,對應股份數目,由現時4隻激增至10隻,增幅1.5倍。屆時科技股的地位與金融股大大拉近,前者對指數的影響也更大。
鑒於以上兩方面因素,可以想像,未來恒指的科技股權重增加,或有助推高指數。高盛預期,成分股權重上限設為8%,將吸引大量資金流入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股份,以及將有更多基金追蹤恒指,估計追蹤恒指產品的資產管理規模,將由現時200億美元提升至250億美元。
至於維持成分股中香港公司數目在20至25隻,以反映香港代表性,同時配合取消2年上市時間要求的快速納入機制,意味更多香港公司可納入恒指考慮範圍,變相是鼓勵香港獨角獸上市,與其他藍籌公司同台競爭。
對於恒指成分股最終增加至100隻,恒指服務公司坦言未有時間表,但明年中前的目標是增加至80隻。摩通預計,未來5次季檢,每季將有6隻股份被納入,1隻股份被剔出。
●或掀染藍炒作
每當臨近恒指季檢前,部分有染藍憧憬的股份大機會有炒作,這次恒指成分股擴容,加上新增快速納入機制,相信也會令市場提前部署染藍潛力股。過去多次在納入藍籌上大熱倒灶的股份,有望因擴容獲納入,例如比亞迪(1211)、京東(9618)等。
中金發表研究報告,預計恒指成分股會進一步向新經濟傾斜,眾多新經濟股中,看好有機會獲納入恒指成分股的包括中芯國際(981)、平安好醫生(1833)、聯想集團(992)、比亞迪電子(285)和金蝶國際(268)等。
不過,以往恒指公司的選股機制向來被指難捉摸,部分市場眼中大熱的股份偏偏落選,而且藍籌新貴的新經濟股不足,未來選股機制會否因擴容而更加滿足市場口味,值得觀察。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表示,恒指擴容後將更能反映香港和內地的經濟及資本市場狀況,同時也更迎合互聯互通機制中內地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有效提升港股的吸引力。而隨更多上市公司納入藍籌,恒指受少數幾隻重磅成分股而「挾持」的情況或會減少。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也認為,恒指改革後新經濟股比例有望提升,令指數更能反映大市市況,但同時可能令港股將來波幅增加。他又指,新股快速納入機制,料吸引更多公司來港上市,但染藍憧憬炒作下,也可能加劇新股市場的波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