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閩致力打造「一國兩制四法域」下 海峽西岸商事爭端解決中心
2021-03-11 02:30    香港商报
 

  閩致力打造「一國兩制四法域」下

 海峽西岸商事爭端解決中心

 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這在港澳地區引發熱烈反響。長期關注國內營商環境建設的專業人士紛紛表示,既要國際化,又要法治化,說明了國內營商環境建設與國際接軌的決心與努力,也凸顯出仲裁糾紛解決機制將在國內營商環境建設之中擔當大任,兩岸的司法融合或將通過仲裁協作與交流取得新的進展。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年初福建省兩會召開之時,全港各區工商聯會長、福建省政協委員盧錦欽博士就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儘快打造「一國兩制四法域」背景下海峽西岸商事爭端解決中心的建議》。

 盧錦欽表示,仲裁作為一種完善的、符合國際慣例和要求的糾紛解決方式,以其當事人意思自治、審理過程保密、解決方式靈活、一裁終局、快速結案、域外可執行等獨特優勢,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和越來越多市場主體的選擇。可以說,仲裁是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下最重要的糾紛解決方式之一,高質量且便捷的仲裁服務是一個地方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盧錦欽看來,福建地處東南沿海,與台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守望相助,在加強經貿往來、增進同胞福祉方面始終走在前列。但因為兩岸四地分屬四個不同法域,司法救濟的協同性存在巨大不足。而仲裁作為一種完善的、符合國際慣例和要求的商事爭端解決機制,以其當事人意思自治、域外可執行等獨特優勢,恰好滿足了這一要求。因此,作為「一國兩制四法域」前沿所在,應儘快從福建省內的仲裁機構中打造出「一國兩制四法域」背景下海峽西岸商事爭端解決中心,服務兩岸四地的糾紛化解工作需求。

 盧錦欽進一步提到,香港等地之所以在仲裁服務領域快速崛起,政府的積極扶持起了關鍵作用。香港於1985年建立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政府提供120萬元港幣的啟動資金,並將舊中區裁判法院以低價租給它作為其辦公場地。香港回歸後,特區政府把打造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作為特區政府的施政目標之一。2014年,特區政府為進一步推廣香港的仲裁服務,成立仲裁推廣諮詢委員會,主席由律政司司長擔任。在一系列努力下,香港已成為世界知名的國際仲裁中心。

 在提案中,盧錦欽透露,根據走訪調研得知,泉州仲裁委員會成立於2004年,16年來共受理案件29346件,標的額328億元。自2012年起,年均受理案件3000多件,年均案件標的在40億元左右,受理案件數量全省第一,辦案數量、質量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國內255家仲裁機構中排名穩居前20名,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作為具有8000多家成員會員的香港全港各區工商聯會長,盧錦欽建議,以泉州仲裁委員會為試點,投入政府資源進行大力扶持,把它打造成為「一國兩制四法域」背景下海峽西岸的商事爭端解決中心,建立起兩岸四地「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仲裁服務平台,為進一步提高福建乃至國家的對外開放水平提供仲裁法律保障。

 田琴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