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冠肺炎在世界各地持續流行,「疫苗護照」話題越來越熱門。在全球加速生產和施打疫苗大背景下,支持使用「疫苗護照」或類似護照的聲音亦越來越強。當下,世界多國頻頻發出推行「疫苗護照」的信號,這為全球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流的復蘇投下了一縷陽光,而隨之而來的爭議也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疫苗護照」,不僅要面對諸如道德爭論、技術挑戰及國際認證標準等難題,各國在「疫苗護照」上達成互通互信也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程。
「疫苗護照」陷巨大爭議漩渦
「疫苗護照」,通常指紙質或數碼格式的文件,可證明持有人未受感染,或是傳播疾病機率低。
一方面,人類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後,有序開放人員流動是經濟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疫苗護照」避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疫情影響被迫改造、轉移,盡快恢復有序流動,減少經濟成本,是保護經濟全球化的基礎。
今年1月18日舉行的歐盟部長會上,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正式提出──希望在歐盟互認疫苗護照。1月21日,冰島成為第一個提供新冠疫苗證明的歐洲國家。目前,波蘭、瑞典、丹麥、以色列、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斯洛伐克、愛沙尼亞、塞浦路斯等國紛紛表示支持推行「疫苗護照」。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明確表示:支援建立供歐盟通用的疫苗證書,以方便成員國公民在歐盟內流動。在去年的一次全球旅遊業危機委員會會議上,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波洛利卡什維利亦呼籲全球採用疫苗護照。
另一方面,反對的聲音指出:「疫苗護照」還存在許多缺陷,亟待完善解決。法國歐洲事務部長波恩稱,法國現在還無法為所有人提供疫苗,現在就推行「疫苗護照」不公平。4月6日,世衛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瑞安表示,世衛支持推出疫苗接種證明,以提供個人健康信息,但若將其用於工作、上學或旅行時,所須考慮則不同。瑞安強調,目前全球存在疫苗公平性問題,如果引入「疫苗護照」,有人會因無法獲取疫苗而被隔絕。世衛《國際衛生條例》緊急委員會已向世衛總幹事建議,不應將此類疫苗接種證明作為國際旅行要求。4月15日,該委員會將再次舉行會議討論這一建議。
全球各地疫苗接種存巨大差異
「疫苗護照的想法為全球重啟經濟帶來希望,然而實踐上還有困難。」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副教授陳希接受內地媒體採訪時指:各國甚至一國內部注射的疫苗品種、有效性差異很大,統一管理是難題;疫苗免疫有效期能持續多久仍然未知;接種疫苗後也仍有能傳播病毒給別人的風險。他預測,在可以遇見的未來,全球範圍使用疫苗護照可能性不大,更大概率是關係緊密和互信的國家先相互認可對方的證書。
倫敦女王瑪麗大學的臨床流行病學家格達薩尼也表示,疫苗的有效才能決定疫苗護照的可靠,「否則,只是為隱形感染者做假證」。
不少公共衛生學者擔憂,大多數國家購買疫苗方面存在明顯的財力區別。英國《經濟學人》智庫今年1月發布報告顯示,許多中等收入國家要到2023年初才能夠接種疫苗,某些低收入國家甚至要到2024年。加上國民廣泛接種疫苗仍需時間,現在就貿然推行「疫苗護照」,放寬人員流動,將無助疫情受控。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表示,中國在抗擊新冠病毒方面已積累大量經驗。未來,這種國際合作基於多邊平台,需要一些切入點先展開。為維繫和支撐全球經濟體系最低限度正常運行,中國可從國家航線、涉及冷鏈運輸的關鍵人群開始,將他們的核酸檢測與疫苗資料互認先做起來。他表示,對全球而言,目前最主要的目標是盡快接種疫苗以構建起免疫牆。但他亦表示,如果未來有更多科學資料的支撐,「疫苗護照」這種基於共用疫苗註冊紀錄的跨境管控機制是有一定意義的。
「疫苗護照」面臨三大攔路虎
除了疫苗效用及各國施打速度方面的考慮,「疫苗護照」還有諸如用戶隱私等技術層面、接種群體涉及的「階級」道德倫理和國際標準難以統一方面的阻礙。
大數據管理應用在防疫中,資料隱私問題就會凸顯。惟隱私問題已有辦法可以解決。科技巨頭谷歌及蘋果首次合作,將打破安卓和iOS系統壁壘,通過隨機生成的ID記錄使用者接觸史,使用者姓名和位置信息不會被分享。
許多國家用各自研發的追蹤應用程式記錄公眾出行。如中國「健康碼」系統通過獲取使用者出行和醫療資料,設立紅黃綠三色等級,表明人們是否感染病毒,規範其出行。中國香港特區政府亦推出了「安心出行」手機應用程式,讓市民記錄去過的公眾場合。
其次是「疫苗護照」引發的歧視問題。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學者貝杜斯基認為,這種護照會令沒有條件或醫學上不適合接種疫苗群體淪為「二等公民」。
最後,目前全球尚未就疫苗護照建立統一標準。在未來可能跨境使用疫苗護照的過程中,仍有不少值得警惕的問題。如歐美一些國家聯手左右疫苗接種的認證標準,或以疫苗護照為由對各國出入境管控、恢復航線施加壓力等。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永升表示,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全球範圍內,目前很難在這一問題上形成一體化規則,更大的可能是單邊或雙邊的認可。最終,在疫苗護照的互信互通問題上,世界各國能達成一致的決定還取決於各國之間基於各種原因的考量和定奪。(香港商報記者 戚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