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老齡化升至國家戰略「銀髮經濟」爆發在即
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自2000年進入輕度老齡化社會以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不斷加快,「十四五」時期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中國政府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努力尋求解決方案。在去年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中國首次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受訪專家認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措施,主要包括延長退休年齡、加大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大養老金的儲備和積累等。專家預期,在發展「銀髮經濟」中,養老產業蘊藏着巨大商機,存在着一個萬億級別的藍海市場。香港商報記者朱輝豪
中國人口或現大幅下滑
儘管中國在2016年正式實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近幾年的人口出生率卻逐年下降,引發外界對中國人口或出現斷崖式下滑的擔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為1786萬人,2017年為1723萬人,2018年為1523萬人,2019年為1465萬人。
雖然國家統計局尚未正式公布2020年的出生人口數據,但根據中國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今年2月初發布的《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並已到公安機關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共1003.5萬,同比下降約14.89%。即,去年的新出生人口比往年大幅下滑已是板上釘釘。
受生育觀念轉變、高房價、生育成本高等眾多因素影響,中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與此同時,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卻在加快,目前正朝着中度老齡化階段邁進。
根據聯合國的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7%,均視為跨入老齡化社會門檻。當60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超過10%時,進入輕度老齡化社會,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超過30%為重度老齡化,超過35%為深度老齡化。
中國即將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今年3月8日表示,「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將大力發展普惠性養老服務。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將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表明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加快,老齡化的程度在升高,接下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會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從中央到地方,從養老金的儲備到養老服務體系,在各個層面上,應該說是一個整體的戰略。」
須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
面對撲面而來的老齡化危機,《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目標綱要》)指出,要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包括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準、健全嬰幼兒發展政策以及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作為全球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如何實現老有所養,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目標綱要》指,要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董登新認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徵包括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人口老齡化將長期處在一個高原地帶,以及未富先老等。他指出,無論是從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中國都尚未做好充分準備。要解決好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養老的問題,需要全社會來共同應對,要動用全社會的力量和資源,為龐大的老年人群構建一個社會安全網。
從國際經驗來看,董登新表示,應對人口老齡化可以有很多的制度創新和政策舉措,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延長退休年齡、加大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大養老金的儲備和積累。具體而言,延遲退休年齡,擴大勞動力總供給,可以增大養老金儲備。他認為,不管是公共養老金儲備還是私人養老金儲備,都要做大做強。此外,要大力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確保養老服務體系的完善,這也是當務之急。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都陽認為,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應盡快完善退休制度和養老保險制度。延長退休年齡,既可提高老年人口的勞動參與率,也可緩解養老金支付的壓力。在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建立養老金領取彈性制度,即早領低水準、晚領高水準,在滿足不同勞動者個性化需求的同時,還能更充分地開發有就業意願的老年人力資源。
養老體系正逐步建立完善
事實上,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中國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政策。「十三五」期間養老服務全面快速發展,在基礎建設、功能發揮和服務成效上均取得重大進展,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正逐步建立完善。
「養老服務蘊藏着一個巨大商機:一方面是有國家給予的政策優惠,比如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另一方面,養老消費市場需求非常龐大,尤其是5000萬失智失能老人的照護,是比較剛性的需求。所以,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董登新說,未來的養老服務,除重資產型的養老機構、養老院之外,中國還需要構建大量輕資產型的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平台,尤其是基於社區平台的居家養老,將來可能覆蓋95%的人群。
據民政部公開表示,養老方面,服務體系也在加快健全。截至2020年底,全國養老機構3.8萬個,比2015年底增長了37.2%。董登新提及,機構養老的覆蓋面最多也就是3%,而且是有足夠支付能力的老年人群,尤其是有些失智失能的老人,他們可能對機構養老有着比較大的依賴,不過這部分人群所佔的比重不會太高。因此,未來的重心,可能還是放在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上,尤其是以社區平台為載體的居家養老,中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可能要重點向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傾斜。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養老服務體系一方面要制定支持家庭養老的社會政策,包括帶薪照料假、家庭護理技能培訓、設置家庭養老床位等,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性地位;另一方面要重點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特別是送上門的康復護理專業性服務。分析人士指出,機構養老作為補充,雖然比重不大,但對於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是不可替代的,未來要大力扶持發展具有康復護理功能的社區嵌入型養老機構,使失能失智老年人在社區裏就近得到及時、便利的專業照護。
智慧養老將成經濟新引擎
養老產業是伴隨老齡化進程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產業,隨着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尚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養老產業被外界認為存在着一個萬億級別的藍海市場,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市場人士指出,全球養老產業規模龐大,歐美等發達國家養老產業佔GDP比重都在20%以上,目前中國這一佔比僅為7%,因此,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6.91萬億元。國家工信部數據顯示,2020年和2030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分別超過7.7萬億元和20萬億元。養老用品方面,工信部發布的《關於促進老年用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到,2025年老年用品產業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智慧養老促進消費升級,將為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安信證券指出,隨着過去十年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速,中國養老產業市場一直保持着較高速的增長。由於中產階級養老意識的逐漸擴大,對養老服務需求將進一步提升,預計2021年養老市場規模或將突破10萬億。養老機構數量近兩年的增長百分比也保持在兩位數,2020年已達到3.8萬家。
安信證券還提出,在中國目前的三類養老模式中,居家養老佔市場份額96%,社區養老佔3%,機構養老佔1%,距離國務院提出的「9073」市場份額結構尚有差距,機構養老數量及質量上尚有不足。目前養老市場兩極分化,一種是高端養老地產項目不符合多數人群需要,另一端是當前大部分的養老機構交通不便,服務質量不高,不符合對中檔養老機構的需求。因此,面對消費升級的變化和健康需求的轉型,更需要多樣化、專業化、針對性的市場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