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就業增長還看通關
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
港府統計處昨公布本港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最新一季(2月至4月)的失業率為6.4%,相較上一季下跌0.4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亦下跌至3.3%。就業情況進一步得到改善,這得益於本港疫情日趨穩定受控,經濟社會逐步恢復正常。惟縱觀歷年就業狀況,香港目前失業率仍處於高位,若想全面緩解就業壓力乃至回復至全民就業水平,本港必須實現經濟全面復蘇,關鍵是要進一步提升疫苗接種率,建立群體免疫屏障,盡快走出疫情,爭取早日與內地和國際社會恢復通關往來。
隨着疫情逐漸受控,港府逐步放寬了諸多社交限聚令,這為重啟經濟奠定了有利基礎,香港首季GDP按年大升7.8%就是最好的證明。經濟反彈必然帶動就業增長,今年以來,本港失業率不斷下降,而且大多數行業失業率都有不同程度下跌,比如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的失業率較上季下跌0.8個百分點;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下跌1.2個百分點;建造業的失業率下跌0.6個百分點。
香港失業率進一步回落值得欣喜,但也不能太過樂觀。正如首季GDP超預期升幅並不代表下一季乃至全年GDP依然能保持如此高位增長;同樣,勞工市場的就業人數能否持續上升仍然是未知數。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只要香港疫情持續穩定受控,社交限聚令和通關措施不斷放開,香港經濟自然會持續反彈,失業率也會隨之不斷下降。
香港經濟復蘇不僅依賴內部社會經濟逐漸復常,更依賴恢復與外地市場交往。由於本港是一個外向型的細小經濟體,經濟增長動力很大程度來自於強勢的外部市場需求,因此與其他經濟體恢復經濟社會往來,是經濟復蘇的必由之路。面對全球疫情依然嚴峻,要想安全恢復對外交往,就必須依賴疫苗接種,放眼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快速推進疫苗注射工作,以期盡快重啟經濟和交往,例如澳洲和新西蘭已啟動兩地疫苗氣泡,歐盟據悉亦正在考慮推出「疫苗護照」等,香港不能落後於人。
當前與香港聯繫緊密的亞洲多個國家地區接連爆疫,這給本港恢復國際交往造成很大的風險和阻礙。在此情況下,盡快爭取與內地通關是最為安全和可行的做法。近日,本港社會各界都在積極呼籲兩地通關,不同團體亦都積極就兩地通關措施建言獻策。不過,香港與內地通關仍面臨兩大難點,一是本地確診需要持續清零,社區內病毒傳播鏈需要徹底切斷,而最近上海和深圳接連發現兩例由香港輸入的確診病例,給兩地通關蒙上一層陰影,港府需要詳盡調查這兩起確診個案,如果確證本港存在防疫疏漏,就應盡快堵上。而第二大難點在於香港疫苗接種率低企,內地疫苗接種已超過4.5億劑次,一河之隔的深圳最新已完成1000萬人次注射,而廣東省累計接種近4000萬劑次,超過1000萬人完成全程(兩劑)的接種,如果香港不能盡快趕上,兩地疫苗接種率的不平等自然會拖累通關步伐。
本港經濟復蘇和就業增長最根本還看兩地通關快慢,香港只有繼續加強防疫,早日結束本地疫情且加快打針速度,才能盡快實現通關。